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依据2个常用的钢管混凝土材料本构模型,采用纤维模型法编制了MATLAB计算程序,以分析钢管混凝土桥墩的截面弯矩-曲率关系.理论计算得到的弯矩-曲率关系曲线与国外学者进行的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程序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并进一步分析了套箍系数、轴压比对钢管混凝土桥墩弯矩-曲率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钢筋以及约束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采用"条带法”计算约束混凝土墩柱截面的弯矩-曲率关系,从而得出约束混凝土墩柱的截面曲率延性系数同轴压比、弯矩、箍筋的关系,为钢筋混凝土墩柱的延性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种钢-混凝土箱型截面组合梁结构,应用力法计算钢-混凝土箱型截面组合梁的内力,给出负弯矩区的刚度与其长度的关系.连续组合梁是变刚度截面,按弹性分析法给出正负弯矩区的抗弯刚度.对组合梁截面承载力进行分析,得出组合截面弹性极限抗弯承载力与塑性极限抗弯承载力.  相似文献   

4.
为了满足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和非线性动力分析的需要,有必要研究弯曲破坏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柱弯矩-转角骨架曲线的简化计算方法.首先,将其骨架曲线简化为以屈服点、峰值点、开裂点为特征点的三折线弯矩-转角骨架曲线;其次,在考虑弯曲、剪力及钢筋黏结滑移对柱转角影响的基础上,基于RC柱弯曲理论和平截面假定,用迭代方法求出截面应力与应变的分布,并根据截面弯矩-曲率关系求得各特征点的弯矩和转角,进而提出RC柱弯矩-转角骨架曲线的简化算法;最后,分别对6组试件各特征点的计算值与试验值进行分析,计算其比值S.研究结果表明,各特征点S值的变异系数均不大于15%,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验证了弯矩-转角骨架曲线简化算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圆钢管自密实混凝土纯弯力学性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基于合理的钢材和核心混凝土拉压本构模型,利用截面分层法对钢管混凝土纯弯构件弯矩-曲率进行全过程分析,建立了钢管混凝土实用组合抗弯刚度、极限抗弯承载力等计算式和钢管混凝土组合梁单元弯矩-曲率全曲线实用计算方法,通过3根钢管自密实混凝土和1根钢管普通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试验研究,考察了混凝土强度和含钢率对构件纯弯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受弯构件受压区钢管对混凝土产生约束套箍作用,受拉区钢管处于双向受拉应力状态,提高混凝土强度对提高极限弯矩作用不明显,而增大含钢率对提高极限弯矩作用较明显,并且与分层法相比,组合单元法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减少了截面分层,提高了程序的计算速度。  相似文献   

6.
根据约束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采用纤维单元模型与插值函数结合的方法,编制适用于计算不同截面的约束混凝土弯矩-曲率曲线的程序,经比较该程序具有良好的精度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不锈钢材料的非线性对其受弯构件变形的影响,采用有限元方法对不锈钢受弯构件荷载-挠度关系进行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以主要因素为参数,计算了180根梁的荷载-挠度曲线.以有限元计算结果为基础,基于弯矩-曲率关系,提出了一种计算荷载-挠度关系的方法,并用非线性拟合的方法给出了荷载-挠度公式.结果表明:计算不锈钢受弯构件的变形时需要考虑材料非线性的影响,建议的计算方法与有限元结果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钢筋以及约束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采用“条带法”计算约束混凝土墩桩截面的弯矩-曲率关系,从而得出约束混凝土墩桩的截面曲率延性系数同轴压比、弯矩、箍筋的关系,为钢筋混凝土墩桩的延性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依据弹塑性力学原理,讨论了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截面分析的一般方法,研究了构件在轴心压力和弯矩的联合作用下,构件正截面的受力性能及承载力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和具体实例,结合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的截面计算问题,对教材中传统计算及论文中精确计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认为在进行截面设计时,截面复核的步骤不容忽视,且明确此时轴向力设计值并不等于轴向受压承载力设计值,由此给出合理的分析方法,以便于工程计算及分析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10.
针对钢筋锈蚀导致的钢筋混凝土截面刚度衰变问题,基于Python语言,开发截面刚度非线性仿真程序,建立无损伤截面与损伤截面二维数值模型;分别考虑混凝土强度、截面尺寸与材料劣化导致的钢筋屈服强度降低、钢筋截面面积减小和混凝土截面损伤等问题,开展无损伤截面与损伤截面的弯矩-曲率关系计算分析,提出了考虑锈蚀率、混凝土强度与配筋率的截面刚度退化实用计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强度和截面尺寸影响无损伤截面刚度,截面尺寸相对刚度的影响更明显;钢筋锈蚀对损伤截面刚度的影响极为显著,随着锈蚀率的增加,截面开裂时和钢筋屈服时刚度不断减小,且开裂、破坏阶段提前发生;刚度退化实用计算模型可为钢筋锈蚀损伤混凝土结构性能检测评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单梁式斜交桥挠度和扭转角的计算公式,并以此公式为基础,给出了铰接斜交板桥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方法,编制了计算程序。为解决斜交板桥纵向加载计算,给出了截面弯矩和扭矩影响线计算公式,分析了斜交板桥截面弯矩影响线的变化规律。以湖南省望城县金城大道新建工程八曲河中桥为工程背景,运用给出的计算理论,计算出各板荷载的横向分布系数。本研究还制定了试验检测方案,比较了试验检测结果与理论结果,两者得到的结果接近,证明该方法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2.
火灾高温下RC简支梁极限弯矩计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截面力学平衡原理,引人火灾高温下混凝土和钢筋强度折减系数,给出截面有效分布宽度,推导得有效力矩法及相应力矩时效系数计算方法,建立火灾高温下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极限弯矩的实用计算模型,与有限元分析数据进行对比,结果吻合.研究表明:保护层厚度对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极限弯矩影响较大,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极限弯矩随保护层厚度的增加呈线性递增关系,该计算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双向板计算采用的两种方法,即弹性理论计算和按弯矩调幅法计算。第一种计算方法许多书中已经给出具体计算公式或表格,而弯矩调幅法是参照单向连续板的弯矩调幅方法,提出了双向板进行弯矩调幅的原则和方法,并且通过一个设计实例,介绍双向板肋梁楼盖的弯矩调幅步骤与计算结果,并将此计算结果与按弹性分析方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证明其在实际设计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对独柱双层高架桥墩柱模型进行了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测试了结构水平向加速度、位移等反应数据,据此计算了墩底和墩身突变截面的地震弯矩,分析了结构损伤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独柱双层高架桥在水平方向的地震反应主要取决于对应方向前2阶振型贡献;墩柱开裂后,随调幅地震波的次第输入,结构损伤指标随关键自由度最大地震位移增长呈分段线性、梯级上升趋势,并在接近屈服前收敛为常数,此时墩柱截面有效刚度宜根据截面弯矩曲率关系分析确定。  相似文献   

15.
解析了几何非线性的大挠度Timoshenko梁的变分原理,建立了考虑横向剪切应变的大挠度梁的空间单元刚度矩阵;采用基于梁截面弯矩-曲率关系的宏观有限元方法,直接通过节点坐标系计算内部节点力,提高了大位移、大转动梁的计算精度及效率;编制了考虑单元大转角、大位移和剪切变形影响的非线性有限元程序;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该程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解析了几何非线性的大挠度Timoshenko梁的变分原理,建立了考虑横向剪切应变的大挠度梁的空间单元刚度矩阵;采用基于梁截面弯矩-曲率关系的宏观有限元方法,直接通过节点坐标系计算内部节点力,提高了大位移、大转动梁的计算精度及效率;编制了考虑单元大转角、大位移和剪切变形影响的非线性有限元程序;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该程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一种计算船体极限纵向强度的实用方法。给出了构成船体梁横剖面的单元在轴向压力作用下的平均应力-应变关系,分析船体梁在纵弯曲时的逐步崩溃行为,求船体纵向弯矩-曲率关系,并求船体极限纵向强度的统计量,给出了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8.
本文所发展的弯矩曲线法是以压溃理论为基础,以实用压杆为分析对象,在求得压杆徽段在轴力和弯矩共同作用下的曲率后(建立M—P—φ关系),按给定杆长,荷载偏心和初曲,计算压溃荷载P_A。本文用H形和T形截面压杆叙述了计算过程。为了检验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和其它方法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对今后《铁路桥涵设计规范》(文中简称《桥规》)修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圆孔蜂窝梁墩心截面正应力有限元分析与简化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局部开设圆孔的蜂窝梁的弹性有限元分析,指出其邻孔之间的墩心截面上弯曲正应力分布不符合平截面假定,并提出按双直线分布进行近似处理,建立了相应的截面弯矩-边缘应力-受力区高度关系式,给出了受力区高度与孔径、孔距的相关方程,用之于应力计算,简便而又实用.  相似文献   

20.
蜂窝梁是在工字钢或H型钢腹板上按一定的线形进行切割后变换位置重新焊接组合形成的新型钢梁,具有节省材料、便于铺设管道、平面内刚度增大、承载能力高等优点.由于蜂窝梁腹板开孔,与相同截面的实腹梁相比抗侧刚度被削弱,整体稳定性降低.文中以实腹梁临界弯矩计算公式为基础,考虑蜂窝梁的抗侧刚度、翘曲刚度和扭转刚度,给出蜂窝梁弯扭屈曲临界弯矩计算公式,采用ANSYS对纯弯状态下的蜂窝梁进行了弯扭屈曲分析,以蜂窝梁的孔高比和距高比为变量,给出了不同情况下蜂窝梁弯扭屈曲临界弯矩值,并与当量实腹梁临界弯矩公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得出蜂窝梁临界弯矩与当量实腹梁临界弯矩之差随孔高比和距高比之间的变化关系,对蜂窝梁整体稳定性计算公式进行修正,最后提出了蜂窝梁整体稳定性的实用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