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给出了一种短波扩频通信系统的信号接收方案.该方案针对短波信道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可靠信号同步捕获方法以消除多径对信号捕获的影响,同时利用多径信号的有效能量,采用了RAKE接收技术来提高输出信噪比.经仿真证明,该方案使得误比特性能有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新的相位重合检测技术测量频率,相位重合检测技术是用被测信号和标频信号的相位重合点来触发测量闸门,使测量闸门信号不仅与被测信号,而且与标频信号都同步,这种方法消除了一般测频系统中的±1字的误差,并且实现宽频率范围内的高精度测量。  相似文献   

3.
尚浩  郭秀军  杨建 《中国水运》2009,(6):174-175
在滨海地区采用探地雷达和高密度电阻率法结合的综合物探技术开展了近地表断层探测,并采用球面扩散补偿技术进行雷达衰减信号补偿,采用基于正演模拟的背景消除技术进行了低阻背景消除。处理资料显示雷达剖面能够清晰反映断层产状、断点埋深和岩土层界面。高密度电阻率剖面也能清晰反映出断层的高阻分布特征。能量补偿和背景消除计算是强导电地区电磁探测资料处理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海军作战中,经常会运用到电子干扰技术,来干扰敌方通信系统的正常工作,扰乱敌方信息的有效传输。电子干扰的噪声选择需要确定性、类噪声性的信号,而混沌信号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本文将混沌技术应用于海军作战中的电子对抗领域,采用混沌信号作为干扰信号,对电子干扰系统进行设计。系统采用单片机进行控制,采用Logistic映射产生所需的混沌信号,实现遮盖式电子干扰。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大卫星定位通信系统中采用四相扩频(Q-SS)技术,并沿用瑞士人给出的卫星转发器功率放大器的数学模型,推导了Q-SS信号通过卫星转发器后输出的表示式;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了采用Q-SS技术可以在信号解扩后完全消除三阶和五阶的互调干扰。  相似文献   

6.
海上地震勘探中资料多次波的消除主要采用预测反褶积,也有采用诸如模式匹配和多域滤波等替代技术,这些技术的优势在于它们对预测出的多次波振幅的依赖较小.许多研究表明,没有一种方法是在所有情况下都能有效压制多次波的.模式匹配和多域滤波的消除技术在压制多次波的同时也衰减了有效信号.针对海底电缆资料的特点,目前多采用波场分离、双检求和技术来消除其中的多次波,而且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此项技术的关键是在如何求和上.叙述了海上多次波干扰与海底电缆地震资料的特点以及其处理特点,针对上述的特点介绍了相关的海底电缆资料多次波衰减方法,重点描述了一种新的消除多次波的求和方法及其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7.
自主水下航行器内部通信采用的传统信号传输算法,在日常航行器内部通信信号传输过程中,经常出现传输延迟过高的问题,因此针对问题提出自主水下航行器内部通信传输信号延时消除方法研究。通过对延迟问题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找到信号传输能量耗尽参数;根据参数与信号数据节点传输量间的关系,建立延迟节点消除关系函数;最后由关系函数引入粒子群延迟消除算法,实现延迟节点消除。通过仿真实验对提出方法进行测试,证明提出方法在延迟消除方面的有效性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传统船舶交通信号控制方法采用的控制技术,存在信号间数据流调控相位差较大,导致传输信道内信号流拥堵,出现信号交替延迟,降低信号控制精度的问题。因此,提出基于LoRa技术的船舶交通信号控制。基于LoRa技术对船舶交通信号网络控制结构进行优化,建立基于LoRa的信号传输模式。在建立模式中,优化信号交替数据流间的相位量,梳理信号控制的逻辑,提升信号控制精度。仿真数据对比结果表明,基于LoRa技术的船舶交通信号控制方法,具有大流量下信号控制精准、控制信号稳定的优点,相较传统船舶交通信号控制方法的控制精度整体提升58.6%,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传统的采用近程增益控制以抑制海杂波方法的弱点,提出将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应用于雷达信号处理,通过对雷达模拟信号采取一系列处理措施,来达到较好消除海杂波的目的。它可以在消除海杂波的同时不影响雷达的信号检测门限,对提高雷达灵敏度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船舶电场只能减少,不能消除。文章介绍了船舶电场信号的提取方法,并分别通过小波和时频分析方法对所得信号进行降噪。利用数据融合技术对信号进行综合处理。  相似文献   

11.
孔繁军  戴晶  潘婧 《舰船科学技术》2012,34(8):109-111,118
提出了一种热电偶测量仪表的校准方法.采用Labview软件和高精度模拟输出板卡相结合的方法,将温差转化为0~5V的直流电压输出,将不同类型的热电偶分度表拟合出函数关系,用于纠正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动势和温差之间非严格线性关系,然后通过外部模拟运算电路将板卡输出电压转化为标准热电偶的温差电动势输出,可以实现多种类型热电偶测量仪表在不同使用温度范围的校准.经过数据测试及分析,输出的温差电动势均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且操作简便,能很方便地用于热电偶测量仪表的校准.  相似文献   

12.
海上气象观测技术在多种领域有重要应用,比如海上交通管理、船舶导航、海上台风监控与报警、海洋环境监测等。目前,比较成熟的海上气象观测技术有舰船气象仪、遥感技术等,其中,舰船自动气象仪是一种广泛装载于各类舰船的一种自动化气象观测装置,利用装载于舰船上的传感器,舰船气象仪可以采集附近海域的风速、湿度、温度、降雨等重要信息。本文利用虚拟仪器技术和Labview软件平台,设计一种新型的基于虚拟仪器的舰船自动气象仪系统,并对该舰船自动气象仪系统的硬件设计和Labview程序设计进行详细的介绍。本文率先将虚拟仪器技术运用于船舶气象仪,对改善舰船气象仪的集成度和自动化水平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船舶轴系铰配联接螺栓——多级顶推器,并对其受力状态建立了数学模型,利用ANSYS进行了理论分析,同时进行了剪切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多级顶推器可以很好解决轴系联接问题。且省时、省力,特别适用于狭小空间处的联接。  相似文献   

14.
王伟杰  王崴 《中国修船》2006,19(Z2):63-67
安全仪表系统(简称SIS)是中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海洋石油平台的正常生产、人员安全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文章介绍了安全仪表的设计流程、安全完整性等级和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叙述了冗余原理在安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作者研制的一种便携式多功能船舶导航仪。该导航仪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方便、定位精度高、适应性强,可广泛应用于各种船舶作为高精度的综合导航仪器。文中详细介绍了各种信号的转换原理及接口电路的硬件和软件设计,以及导航仪的整体构成和设计思想,这对其它航海仪器的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一般智能仪器的设计研究亦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ABF2-2地形仪的系统构成,测量原理及电路原理。ABF2—2使用简单,可通过面板上的按键进行手动操作,也可通过内置MKELAN网络接口,与其他具有MKE-LAN接口的仪器构成网络分布式测控系统,在PC计算机控制下自动测量。ABF2—2通过测量模型冲淤厚度间接测量地形或通过静态水位,消除了测桥挠度影响;通过测量垂线电阻率变化来判别水面。沙面,适用于塑料沙、煤灰、电木粉、木粉等各种模型沙。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大型平板绘图仪在绘制船体线型、样板、样箱制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用激光切割机取代大型平板绘图仪,直接进行样板、样箱的制作,代替了人工操作,提高了样板、样箱的制造精度,缩短了制造周期。  相似文献   

18.
PLC和触摸屏相结合的控制系统在检测仪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如何利用PLC(可编程控制器)和触摸屏相结合,对自动采集系统进行控制.简单介绍了PLC和触摸屏,阐述了系统组成以及PLC和触摸屏的软件、算法设计.本文基于CODcr(水质化学耗氧量)在线检测仪器的设计,选用艾默生EC10系列PLC和Eview触摸屏,实现了仪器的自动采集、手动设定、故障报警、纪录、上传历史数据及通讯等功能,并具有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  相似文献   

19.
舰舵参数记录分析仪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冰  刘勇  陈永冰 《船海工程》2007,36(5):99-102
介绍舰舵参数记录分析仪的系统设计原理、记录模块的组成和电路的实现方法。该记录分析仪用于对舰船航行过程中的罗经航向、计程仪航速和GPS舰位等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记录,并依据采集数据辨识舰船运动模型参数,以便于操舵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维修调试。  相似文献   

20.
A novel self-contained probe is presented which measures the sediment temperature of tidal flats between the surface and 40-cm depth, and indicates whether the flats are flooded or dry. Depending on the selected acquisition interval, the endurance of the probe is more than 6 months. It can be applied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of the tidal flats impacting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processes. Intensive tests have shown that the probe is robust and reliable and can be easily operated by a single person. In case of rough weather conditions, the usage of scour protectors is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