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土方量批量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方量大小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传统土方量计算方法存在速度慢、精度低的问题,因而土方量计算的方法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探讨了外业数字化及内业自动化的土方量批量计算方法,介绍了在场地平整和道路填挖两类典型的土方工程中具体的操作流程,指出了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和应该采取的措施。实践证该方法操作简单、效率高、精度可靠。  相似文献   

2.
《公路》2020,(5)
为了实现对土方量的精确计算以及降低测量人员的外业工作量,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的土方量计算方法。该方法由原始实景三维模型获取、真实地表点云生成和土方精确计算3个核心方法组成,实现了以精细格网为基础的土方填挖精确计算。通过实际应用表明,文中方法具有精度高、作业安全、节省人力和时间成本的优势,可作为土方量计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考虑土的性质的“加权地面线法”是通过优化道路土方量,实现工程总费用最小化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要求纵坡设计线尽可能接近加权地面线,同时充分考虑土的性质,从而实现填挖平衡和土方量最小化,进而达到减少工程总费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在道路工程中大多采用断面法处理土方问题,在运用断面法处理场地平整土方问题时,计算出的土方量会产生较大误差,在经济上没有达到最优。在建筑工程中,常常采用网格法处理场地平整的土方问题。结合项目实践对这两种方法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进行对比分析,以期给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周诚  程建川 《交通与计算机》2006,24(3):57-59,63
针对传统的方格网计算方法精度不高,其成果的表现力不理想等问题。介绍了基于三角网数模(DTM)进行土方计算的思路,主要包括土方计算散点坐标文件的生成、土方量的计算和土方量统计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并利用MFC和Object ARX技术完成了相应的程序开发。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具有土方计算精度高,且精度只与原始资料的精度有关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公路软土路堤的设计和施工需要进行沉降计算,沉降计算牵涉到插值计算,由于插值计算较为繁琐,一般使用计算机进行电算。文章主要就软土地基的主固结沉降的计算机插值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主固结沉降插值计算中插值方法、插值节点的选取和地下水等因素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总结出插值节点选取的一些原则和插值计算的规律。文章提出的原则和规律对沉降计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公路》2017,(11)
提出一种开挖土方量小且施工快速的山地景区道路台阶式路基。通过将路基底面开挖成台阶状,减少山体土方开挖量。同时,采用泵送混凝土分段浇筑路基,达到快速施工的目的。建立台阶式路基的设计方法,包括路基强度、土基承载力、路基抗滑和抗倾覆稳定性及边坡稳定性等方面验算。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福州大腹山景区道路台阶式路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台阶式路基满足相关规范要求,能够应用于山地景区道路。为避免路基发生滑移,建议路基基底设置一定角度的倾斜角。同时,为避免路基发生倾覆,可在路基内侧台阶设置抗拉锚杆(索)。  相似文献   

8.
于庆和 《东北公路》1997,20(4):35-36
本文对土方量的计算较为精确的公式提出了简化,并提出了使用条件。  相似文献   

9.
结合实施绿色公路建设理论,分析在新理念指导下,公路勘察设计的发展以及服务区工程量的影响因素,探讨了高速公路服务区场区土方量计算的方法,并应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车辆行驶过程中,时常出现的信息丢失、数据接收障碍等问题,提出了反距离权重插值方法。反距离权重插值算法因其简单,普适性强被广泛用于车辆轨迹重构,但车辆轨迹数据的分布多呈现离散、不均匀状态,当分布点采集不均匀时反距离权重插值方法会严重影响插值精度。针对这一问题,结合自然邻近关系的良好自适应分布特性,提出一种改进的反距离权重插值方法。首先,将车辆轨迹数据与道路路网数据进行匹配后,采用3σ准则法对车辆轨迹数据进行粗差剔除预处理。其次,对轨迹数据构建初始路网,并通过逐点插值法对初始路网进行插值,局部调整得到新的车辆轨迹,以待插点的一阶邻近点作为反距离权重插值参考点,通过建立自适应规则,调整各子区域内的变化参数,使其均匀地分布在待插值点周围,再进行反距离权重插值计算。最后,采用山东省淄博市的出租车轨迹数据对提出改进的反距离权重插值方法进行验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并在插值精度方面与当下应用较广的插值算法进行对比试验,试验表明,改进的反距离权重插值算法在原有性能的基础上具有更高的插值精度,可以应用于车辆轨迹数据丢失后的修补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