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2013年发动机和活塞市场分析 1.1 2013年1~10月汽车发动机及活塞市场产销情况 2013年1~ 10月,我国汽车发动机累计完成产销累计完成产销16480104台和16413493台,比上年同期累计分别增长15.23%和14.69%,产销量增幅均有所增长,产量增长快于销量,产量增幅扩大1.43个百分点,销量增幅扩大1.09个百分点.其中全国车用柴油机产销2013年1 ~ 10月累计完成2953937台和2970182台,比上年同期累计,产量增长12.89%,增幅扩大1.82个百分点,销量增长10.07%,增幅迅速增长1.58个百分点,柴油机产销累计增幅上涨较快,销量增幅达到两位数;全国车用汽油机产销2013年1 ~ 10月累计完成产销13484933台和13403194台,比上年同期累计,产量增长15.48%,增幅增长1.34个百分点,销量增长15.50%,增幅增长0.97个百分点;全国车用其它燃料发动机2013年1 ~ 10月累计产销完成41234台和40117台, 比上年同期累计分别增长412.61%和428.76%.  相似文献   

2.
王俊波 《汽车情报》2006,(31):23-26
一、商用车向重轻型两端发展的大趋势催化了柴油机配套格局的裂变 2006年9月,我国共生产车用柴油机142938台,比同期增长54.77%,销售130000台,比同期增长43.41%。1-9月份,我国车用柴油机共生产1165114台,比2005年同期累计增长20.90%,比发动机行业的产量平均增幅33.17%低12.27个百分点;1~9月共销售车用柴油机1155226台,比2005年同期累计增长19.96%,比发动机行业的销量平均增幅33.13%低13.17个百分点。预计车用柴油机的产量全年将达到148~150万台左右。  相似文献   

3.
《中国汽车工业》2000,(1):40-40
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增长很快,1999年末已达1452.9万辆.比1990年增长163.5%,年均递增11.1%:与1990年相比,载客汽车(含轿车及客车)的保有量增长356.4%,普通载货车增长86.2%,专用载货车、专用年及特种车增长81.7%.客车增长最快:此外,私人汽车保有量增长迅速,1990年占总保有量的14.8%,1999年占36.7%,1999年比1990年私人汽车所占比重增长2.48倍。至1999年末,我国汽车普及率  相似文献   

4.
颜树泉 《汽车情报》2007,(31):19-29
2007年前三季度,伴随着乘用车产销量的快速增长,带动主要为其配套的汽油发动机的产销量大幅增长。与此同时,由于2007年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商用车比乘用车出现了更快的增长,造成2007年1~9月份柴油机产销增幅比汽油机分别高出8.81和9.64个百分点,汽油机在车用发动机总产销量巾所占比重有所下降。[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2005年,由于乘用车以及轻、微型货车的增长,带动与之配套的汽油发动机快速增长,产销增幅分别高于整个车用发动机增幅4.94和4.86个百分点。在汽油发动机大幅增长的同时,由于中、重型货车以及大、中型客车产销量的下降,造成柴油发动机产销同比也出现了下降,柴油机在汽车发动机中所占比重大幅下降,汽油机所占比重同步上升。  相似文献   

6.
一、产销概况 2008年一季度,国内产销汽车251.93万辆和257.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4.89%和21.42%。其中,2008年一季度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为179.52万辆和185.1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74%和20.41%,略低于汽车总体增幅;商用车2008年一季度产销72.41万辆和72.7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7.83%和24.06%,仍略高于乘用车产销增幅。一季度,SUV保持了高速增长,累计产量增幅高达49.66%,半挂牵引汽车、货车底盘、轿车和货车以增幅40.99%、27.51%、14.37%和14.09%分列行业第2~5位。商用车大多装柴油机,由于商用车的良好表现,使柴油机的产销增速分别高于汽油机5.57和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目前柴油机特别是直喷式柴油机因其燃油经济性好,CO2排放量低而得到汽车行业的广泛应用:与同类汽油机相比.车用柴油机排出的CO2和碳氢化合物含量较低,但有很大潜在危害性的碳烟(排放以黑烟为主)排放量却较高,一般要高出20-60倍.甚至达到70倍。试验检测表明,柴油汽车排放的黑烟严重地影响着人类的健康。  相似文献   

8.
2010年,在国民经济持续走强特别是在商用汽车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我国车用柴油机市场高开高走,以总销量接近400万台,同比累计增长25%的良好业绩完美收官。从具体产销数据看,全年共生产车用柴油机3935515台,同比累计增长25.03%;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2010年上半年中国车用汽油机市场发展概况,分析了汽油、柴油机增长贡献度,不同排量汽油机产量增长情况。文章还介绍了产量位居行业前10名的企业的产销情况,增长因素,拉动增长的主要机型。对2010年上半年中国车用汽油机市场发展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且介绍了一些主要新机型,并对2010年下半年及全年产销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王俊波 《汽车情报》2006,(20):42-46
2006年上半年,我国共生产车用柴油机812316台,同比增长了13.45%。根据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下半年如果没有对市场产生根本性影响的政策出台,车用柴油机市场将会在交错调整中继续温和放大,增幅将会在12%左右,即全年达到142万台。  相似文献   

11.
1车用柴油机 1.1市场概况 2010年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的好势头,GDP增长10.3%;国家4万亿投资大多处于实施和收尾阶段;对外出口有了恢复性增长;以旧换新和汽车下乡补贴继续执行;  相似文献   

12.
《中国汽车工业》2000,(1):11-11
1999年,随着汽车工业经济形势的进一步好转,汽车工业实现利税总额亦呈现较大增幅。1999年实现利税总额318.5亿元(其中,税金212.0亿元,占利税总额的66.6%),比1998增长40.9%,是1990年的7.5倍:其中,汽车生产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80.8亿元,占利税总额的56.7%。七大汽车企业集团实现利润77.0亿元、税金105.3亿元,分别占利润、税金总额的72.3%、49.7%。  相似文献   

13.
2009年全国汽车产销1379.1万和辆1364.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3%和46.15%,产销率达到98.94%。以汽油机为主要动力的乘用车增幅较大,生产1038.4万辆,同比增长54.11%,产销率达到99.50%,汽车下乡补贴使微型客车产量同比增长88.93%;1.6L及以下乘用车购置税减半使轿车产量同比增长48.32%。2009年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商用车增幅较小,生产340.7万辆,同比增长33.62%。  相似文献   

14.
《中国汽车工业》2001,(1):35-35
随着汽车工业由低速增长转为较快增长,汽车行业的经济形势进一步好转,汽车工业实现利税总额亦呈现较大增幅。2000年实现利税总额402.4亿元(税金264.3亿元,占利税总额的65.7%),比1999年增长26.3%,是1990年的9.4倍,年平均增长25.2%。其中,汽车生产企业实现利税总额247.9亿元,占利税总额的61.6%。七大汽车企业集团实现利润61.1亿元、税金119.0亿元,分别占利润、税金总额的44.2%、45.0%。  相似文献   

15.
一、车用柴油机电控系统的发展 面对无法回避的局部及全球性的环境、能源等问题,与现代车用汽油机一样。车用柴油机也不得不采用电子控制系统,以保持车用柴油机的可持续发展,更充分地发挥柴油机固有的优点(低油耗、低排放)。  相似文献   

16.
豪彦 《汽车与配件》2004,(16):30-33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排放控制技术不断发展,柴油机在车用动力系统中已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中、重型汽车中,欧、美国家100%采用了柴油机。在轻型汽车中,欧、美国家90%采用了柴油机。在轿车领域,欧洲柴油轿车已占轿车产量32%,法国、西班牙等国更高达50%。而我国2003年在载货汽车中:柴油载货车占80.6%;重  相似文献   

17.
柴油机功率总体向轻型倾斜 2006年上半年.我国共生产车用柴油机812316台.同比增长了13.45%。  相似文献   

18.
对当前国内汽车市场需求高速增长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宰汽车市场的三大规律性特征为结构性变动。周期性波动和阶梯型增长。目前,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表现出特别明显的“阶梯型”增长的中周期特征,高速增长期约为2-3年,年均增幅将保持在20%-40%,随后,汽车市场将进入新一轮的长时间盘整,但该盘整期年均增幅仍高于历次盘整期,将达到5%-8%,预计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下一次爆发式增长应在2010-2013年左右,其间,汽车工业的跃增式发展将彻底改变我国汽车市场结构。  相似文献   

19.
《汽车技术》2006,(2):F0003
一汽解放大柴分公司始建于1951年,是我国最早试制生产车用柴油机的企业之一,现为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车用柴油机专业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20.
1.世界汽油机技术发展现状为了适应汽车对节油、环保、安全的需要,车用汽油机主要朝着更节油、更环保的方向发展,以下为国外汽油机方面主要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