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当地时间23日(北京时间24日)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一场电话会议上表示,中国股市近期的上涨势头"肯定是难以持续的",可能将会在某一时刻出现"急剧回落"。在他之前,香港富豪李嘉诚也坦言,"内地股市市盈率已达50至60倍,以任何过去的历史来看,都绝对是泡沫。作为中国人,我  相似文献   

2.
常识告诉我们,中国的股市繁荣显然是一个泡沫。但谁也不知道股市泡沫什麽时候会破裂。 自今年以来,上证综合指数已经上涨了45%。在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之际,中国财力雄厚确是事实,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健康可以支持股市飞涨。虽然现在入市似乎有些晚了,但已经踏入股市的投资者不会失望。  相似文献   

3.
《经济导报》2007,(21):48-48
有关内地股市泡沫论的争议已扩散至国际层面,除了香港的富豪如李嘉诚和李兆甚相继发言,表示内地股市出现泡沫外,连前任联邦储备局主席格林斯潘亦对中国股市表现提出警告,谓有可能出现急速下挫(dramatic contraction),以及现时中国股市的升势显然是不能持久的(clearly unsustainable)。  相似文献   

4.
朱磊 《经济导报》2007,(50):26-29
今年以来中国大陆股市迅速飙升,专家学者对大陆股市是否存有泡沫的看法大不相同,但是回首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後期,日本、台湾股市泡沫的形成,流动性资金的过剩,外贸盈余的大增以及本币对美元的大幅升值,都与目前中国大陆股市及经济何其相似。仔细对比之下,或许对大陆寻找更佳的对策良方有所启示。[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财经纵横     
《经济导报》2009,(44):28-29
世界银行11月4日表示,整个东亚地区股市和楼市的快速上涨(尤其是在中国内地、香港和新加坡),正加剧人们对资产价格泡沫的担忧。世行警告,通胀压力可能追使东亚各国的央行“更早而不是更迟”收紧货币政策,以遏制正在浮现的资产泡沫。世行表示,在提高利率之前,各国央行可能用其他方式收紧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6.
投资专家们认为中国股市具有泡沫的所有特微,但中铁股票首日上市後的表现证明那些泡沫并没有破灭。  相似文献   

7.
踏入今年,环球经济出现一个很明显的景气现象。不论是成熟还是新兴市场。股市的表现都令人鼓舞。即使是近年经济表现稍为疲弱的美国及日本,股市也分别创了历史及近年新高。纵然如此,晋裕环球资产管理投资研究部联席董事林伟雄却只对后市表现审慎乐观。他更发表“泡沫论”’认为环球股市泡沫于今年爆破的机会有三成。[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葛丽 《经济导报》2007,(18):16-16
在招商证券公司北京的一家营业部,迫切希望进入中国繁荣股市的未来股民排队等待开户。一位经理忙着发申请表,说他一天要接受700名新客户,大约是一年前的5倍。许多散户投资者,包括学生和领退休金的人,挤在电脑终端前交易,密切注视着大电子荧幕上闪动的价格。中国最大的股市繁荣可能正在变为泡沫。  相似文献   

9.
《中国自行车》2008,(4):22-23
第八届中国北方国际自行车展览会,从3月28日在天津国际展览中心和体育中心两大场馆(展出面积总共为6万平米)隆重开幕。本届展会是在党的十七大召开和"两会"之后,也是在全球经济出现复杂变数,世界能源价格推高与股市持续大幅震荡走低,人民币预期升值,  相似文献   

10.
点评     
《经济导报》2007,(19):10-11
中国股市高烧不下。储蓄存款流向股市成“股市泡沫”,令股票价值都偏离了企业实际的资产经营状况。股市资金过剩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发行“新股.来稀释过剩的资金,但是中国目前的股票发行制度和时间限制,决定了新股发行的时间不可能那麽快,因此有稳定大市的股指期货和期权、国债期货和期权在内的一系列金融衍生品,应该积极研究推出,使资本市场可以更理性的操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一气呵成     
怎样才能准确无误地预测中国摩托车行业的发展轨迹.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犹如对目前处于空前商位的中国股市,看多和唱空各行其事,却很难真正把握住股市的发展变化,谁也料不到指数会一再蹿上新高,迈过4000点大关.与中国股市同样,一切预测虽有价值,却无多少意义,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才是真金白银--数据尽管很难让人想象.可不得不相信.  相似文献   

12.
2007年上半年出现了大量券商借壳上市、房地产买壳上市的题材股,而且涨势凶猛,给股市积累了不小的泡沫,经过5.30一事后,不少此类股票一蹶不振,这不由让人重新审视中国的"壳资源",其价值到底在哪里?有多大?前途有多远?"壳"资源是一种制度衍生物,在目前"总量控制、限报家数"的制度安排下,"壳"公司因其拥有上市资格而成为其他意欲跻身证券市场的企业利用的对象,成为证券市场中一种稀缺的资源,"壳"资源问题由此而生。  相似文献   

13.
<正>半年来的牛市火热让许多中国股民都赚得盆满钵满,不少在外观望甚至不知股市为何的人们也纷纷加入到这场"全民炒股"的运动中来。但俗话说"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一时的牛市并不代表着永远的牛市,同样都是牛市买错了股也并不能收获满满。看看近来的牛市行情,遥想当年的车市井喷似乎也与之有几分相似。那些年中国的汽车保有量以近乎几何式的增长迅速膨  相似文献   

14.
随着近年汽车进入家庭和股市的波动,很多人开始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例如,在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中键入"车市和股市相关"作为关键词,可以找到16万多相关网页.可以说是众说纷纭.纵然,股市和车市的影响因素不同,如股市毕竟是一个投资行为,而车市更多是一种消费行为.但从资本市场角度考虑,笔者感觉两者是应该有一定关系的.  相似文献   

15.
肖熙 《经济导报》2007,(22):13-13
中国股市如此快速膨胀最主要的原因是流动性过剩,即所谓“余钱太多”。对投资者来说,除股市之外,中国几乎没有什麽能够吸引人的投资对象了。这也是造成股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不仅是个人,中国的国有企业也在积极进行股市投资。  相似文献   

16.
屈指算来,作为资本市场最重要改革成果之一的股市,已经来到中国15个年头了。15年前的12月19日,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在浦江饭店敲响上证所开业的第一声锣时,当时的人们就好奇地猜测"股市"会往何处去。2007年,中国的股票市场迎来了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为波澜壮阔的新一轮牛市行情。根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3个季度全国机械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呈现出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产销增速保持在31%以上。产销稳定、增长显著是工程机械行业前9个月的突出特点,这也让很多投资者对工程机械行业板块的股票格外的青睐。在此,我们也来看一看工程机械行业重点企业股票2007年前3个季度的表现如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中国经济的现状出发,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结合股权分置改革、奥运等中国特有的经济因素,和赌博、暴富心理等影响投资者行为中国特有的文化因素,分析了投资者非理性的投资心理和投资行为,描述了证券市场上的反馈效应的形成和传导机制,旨在说明,中国股市正处于一个泡沫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暮宾 《经济导报》2007,(20):20-22
中国股市在五一长假后,上证指数历史性地到达4000点。各种要求压抑股市的呼吁也伴随上升的指数而升高,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财经济官员对股市连创新高保持低调,相关部门也只是采取相对温和的降温措施,无意主动打压市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朱磊 《经济导报》2007,(22):25-27
大陆股市狂升的情景,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台湾也出现过。当年由於台湾连续出现贸易顺差,大量外资涌入,迫使新台币大幅升值,造成股市和房市狂升不止,泡沫化严重。当局屡屡采取措施对应,并祭出了釜底抽薪的一系列办法,其后金融泡沫破灭,台湾经济也受到严重打击,彻底告别了经济高增长时代,遗患直至今时今日。[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安华 《经济导报》2007,(19):5-7
中国股市狂升不仅是股民们关注的问题,也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一对数字显示,中国股市流通总市值约17万亿元,而居民银行存款总额也为17万亿元。这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股市若继续上扬,仍有雄厚资金支持。经济专家认为,流动性过剩是导致中国股市疯涨不止的根源。目前多有迹象显露出,收缩流动性已成为内地调控股市的重点,而更大的回收流动性的行动还会陆续有来,政府仍保有足够的调控手段。[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