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限速值低于 60 km/h的公路上超速 50%以下仅给予警告处分,部分低限速公路无交通监控设施,超速现象严重.以北京市郊某限速 40 km/h的公路路段为背景,设计并实施意向偏好调查(Stated Preference Survey,SP调查),通过分析 SP数据,并建立随机效用-后悔混合模型,剖析驾驶人车速选择的影响因素,探索超速行为机理.结果表明,限速标志对车速有一定规范作用,其他车辆平均车速的影响会弱化违法监控设备的效果;性别、驾龄、驾驶车型和接受超速处罚的经历均对车速选择行为有显著影响;驾驶人面对超速带来的收益和损失,遵循后悔最小化原则进行决策.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农村公路超速、事故频发现象严重问题,以北方某地市农村公路安全设施现状为研究载体,采用现场调查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分析目前常见限速设施控制速度效果,提出了采用不同限速设施组合设置方案的有效速度控制措施。经过近四年的实际应用,有效遏制了农村公路车辆超速现象,极大地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农村公路交通安全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3.
高速公路的限速受法律、道路、交通等因素的影响。以大循高速公路为例,在分析道路设计指标适用性的基础上,综合其他相关因素,确定其最高限速值为80km/h,进而研究制定了大循高速公路的限速方案。针对长大下坡路段易出现超速的问题,研究设置相关交通安全设施,配套交通管理、交通服务措施,确保车辆不超速行驶。  相似文献   

4.
在德国,一般驾驶碰到最多的罚单是超速。超速的处罚通知书一般会在事发后2周左右时间.邮寄到车辆所有手中.上面清楚地列出超遗的时间.具体哪一个路段.车牌号、规定的最高限速和车辆的实际明速.以及根据某项法规第几章第几款做出的处罚决定。信的背面一般会列出相应的法律条,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公路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车辆超速已成为公路管理的突出问题,限制车速显然是交通安全管理运营的有效手段。作为公路的特殊路段,隧道内特殊的通行环境致使隧道发生交通事故后逃生和救援较为困难,因而应采取限速所示尽量减少隧道内事故发生概率。目前我国公路隧道限速管理中还没有一套全面、详实、有针对性的合理限速及设置限速标志的方法、指南或规范。本文提出了基于道路线形限速和基于运行速度限速的方法,并进行了实例验证说明了方法的可行性,有利于提高隧道运营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安新路系京港澳高速公路河南境内的首段,是国家高速公路网主骨架的一部分,在南北交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干线作用.而限速作为规范道路上车辆行驶速度、保障行车安全的一种主要管理手段,其标准的合理制定一直是困扰世界各国道路运营者的一个难题.从运行速度的角度出发,探讨安新路限速值的合理性,并分析该路段的事故状况,提出一些遏制超速行为以减少事故发生的速度控制技术,可为其他类似道路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安新路系京港澳高速公路河南境内的首段.是国家高速公路网主骨架的一部分,在南北交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干线作用。而限速作为规范道路上车辆行驶速度、保障行车安全的一种主要管理手段,其标准的合理制定一直是困扰世界各国道路运营者的一个难题。从运行速度的角度出发,探讨安新路限速值的合理性,并分析该路段的事故状况,提出一些遏制超速行为以减少事故发生的速度控制技术,可为其他类似道路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准确揭示道路因素与路段出租车超速行为特征的关联关系,本文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主 干道路段为研究单元,通过车载GPS设备获取大范围出租车超速行为样本。在筛选出10类典型城市道路特征的基础上,选择路段超速线密度和不同百分位数超速严重度作为研究对象;为减少空间效应对估计的干扰,本文验证了超速特征的空间相关性,并分别构建基于对数-高斯分布的标准线性模型和空间条件自回归模型、空间误差模型及空间滞后模型这3类空间模型,探究不同空间模型与出租车超速行为特征的拟合情况;同时,考虑道路组间异质性,进一步构建随机系数空间模型。结果表明:出租车路段超速线密度和超速严重度均存在显著空间自相关性,空间模型 对其拟合效果普遍优于传统模型;不同超速行为特征适用不同的空间模型,随机系数空间条件自回归模型对超速线密度拟合效果最优,而不同百分位数超速严重度适用的最佳拟合模型差异较大;路段限速、一块板横断面及非机动车车道这3类因素表现出对出租车超速行为特征的组间影响异质性;因素解释方面,路段限速、一块板横断面、非机动车车道、路段施工区与超速线密度显著相关;路段限速、非机动车车道、上下坡匝道、路段施工区及路段长度与超速严重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了识别和量化驾驶员在不同交通条件下遵从限速标志或限速警告信息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因果关系,应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与结构方程模型,对534份驾驶员调查问卷进行了数据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结构方程模型和观测数据拟合程度良好(拟合度指标值大于0.9),完全符合判别标准;在低危险感知与高危险感知两种情况下,驾驶员对限速的满意度是影响驾驶员遵从限速规定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年龄、驾龄、超速受罚次数、驾车频率等驾驶员自身及背景因素.改善驾驶员对于限速规定的整体认可与满意程度,适当提高驾驶员的超速行为风险,是逐步提升驾驶员遵从限速规定行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的公路超速事故逐年增多,由于非现场执法占用警力少、限速效果好,越来越多地采用该方式进行限速管理。通过对摄像头和雷达测速仪这两种不同的非现场执法方式的限速效果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雷达测速仪有一定的限速效果,但限速的持久性不佳;摄像头执法的限速效果最佳,不仅能很好地降低速度,且限速效果持久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