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贵阳轨道交通2号线下穿南明河及团坡桥为工程依托,针对岩溶发育区不均匀浅覆土条件下地铁隧道穿越跨河桥梁施工中遇到的抗渗防沉等难题,在遵循浅埋暗挖法十八字方针的基础上进行方案优化。下穿施工前对河床低洼处进行回填,同时增设水平隔水层,初步解决了河水下渗难题。隧道开挖过程中在掌子面进行全断面帷幕注浆及超前管棚支护确保了拱顶的稳定性,采用悬臂掘进机掘进使地层沉降得到控制,二衬混凝土浇筑时采用缺陷预控技术避免了二衬背后出现空洞,同时采用动态监控量测,有效解决了围岩稳定及团坡桥沉降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3.
岩溶区域对地铁车站明挖基坑、结构施工以及建成后运营维护都有较大影响,为此,文章对岩溶区塌陷机理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提前对地铁车站岩溶地段进行处理,对溶洞、溶沟、溶槽填充,以及对溶洞间及溶洞与上层覆土间的水利联系进行阻断等技术措施,避免岩溶塌陷事故发生,以期为同类工程设计及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贵南高速铁路隧道工程岩溶发育、分布广、段落长、建设风险高的特点,在总结传统岩溶隧道防排水问题基础上,研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复杂岩溶地区的底板型箱体排水新型衬砌结构,可有效降低复杂岩溶地区隧道工程的水害风险.  相似文献   

5.
地铁区间隧道内对乘客生命威胁最大的是火灾烟气,因此防灾的关键在于烟气控制。车头和车尾火灾时采取纵向通风能使人烟分离,但对于列车中部着火时下风侧乘客将不可避免地在烟气笼罩的环境中。提出了火灾烟气纵向分区控制模式,即利用防烟隔板将隧道划分成行驶区和疏散通道2个防烟分区,采取适当通风阻止烟气侵入疏散通道,保障人员疏散过程与烟气分离。通过1∶5隧道模型中烟气分区控制试验结果的比较分析,证实采取不同通风方式均可使疏散通道保持较高压力,使气流由疏散通道流向行驶区,以阻止火灾烟气侵入疏散通道内,但不同通风方式在高温控制及烟气控制效果上存在差异,其中以疏散通道正压送风及行驶区单侧排烟相结合的通风方式综合控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广州轨道交通岩溶地质模型相似材料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广州市轨道交通多条线路均穿过石灰岩分布区域,沿线地下水丰富,岩溶洞穴十分发育。为保证岩溶地区地铁隧道施工和运营安全,采用模型试验对岩溶地质环境下轨道交通的稳定性进行研究,而相似材料的选择是模型试验能否成功的关键。本文首先在对广州市轨道交通沿线岩溶地质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的基础上,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提出概化地质参数。然后根据平衡微分方程和相似原理,推导出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的相似系数。最后,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相似材料的配比进行了优化,得到了最佳配比。并将该配比应用于岩溶地质模型的制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岩溶隧道普遍存在排水系统出现结晶的问题,造成隧道排水不畅、衬砌水压过大、渗漏加剧等问题,对隧道的运营使用和结构安全造成影响。为提高岩溶隧道排水设施的可维护性和减少结晶现象,依托岩溶地区隧道衬砌施工缝渗漏水处治工程实例进行实践和探讨。该隧道的4条施工缝在通车后出现严重的渗漏水问题,通车2年后进行引排处治,但是由于岩溶水的结晶造成排水系统堵塞失效而复漏。在第二次处治中,对原处治方案进行改进:采用防护涂料对混凝土基面和PVC管壁面进行疏水处理,以减少碳酸钙结晶的附着;预留检查孔,可结合工业内窥镜对排水管内的结晶和堵塞情况进行检查。通过处治后约半年周期的检查结果证明,经过改进处治后的衬砌施工缝中结晶的情况明显减少,且排水系统的可维护性也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
以广州地铁12号线聚龙站—棠溪站岩溶地段下穿既有建筑物为工程背景,运用数值模拟软件,分别研究不同施工区间、不同盾构参数对地表沉降的影响.结果 表明:施工间隔越大,双线隧道施工后的隧道受扰动、地表的沉降值就越小,故建议在施工时采取右线贯通后左线再行施工的方案;掌子面顶推力与注浆压力越大,地表的最大沉降量就越小;为避免施工...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合理地确定岩溶地区土洞地基的承载力。研究方法:根据弹塑性理论,推求得到岩溶地基中土洞周边土体的应力状态。在土体自重应力和基底附加压力的作用下,土洞周围的土体将产生应力集中,利用莫尔——库仑屈服准则,判断土洞洞壁土体是否产生塑性破坏。当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2.5条计算地基承载力时,还应同时确保土洞周围的土体不产生塑性破坏并得到基底容许压力P值,取fa和P的较小值,即为岩溶区土洞地基的地基承载力。研究结果:推求得到了土洞地基的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研究结论:通过计算分析发现,地下水对地基承载力影响很大,地下水位下降,将降低地基承载力;地基中土洞内存在有充填物,且充满整个土洞时,地基的承载力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
贵阳市地铁3号线盾构施工区间岩体内存在多处溶孔、垂直溶洞和溶蚀破碎带,在这种复杂地质条件下,盾构施工工期长且施工技术复杂。采用可考虑多因素的层次分析法对岩溶地区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风险进行研究:首先,根据工程现场资料及专家咨询意见建立岩溶隧道盾构法施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盾构掘进风险、周边环境风险、自然及地质风险3个一级指标,盾构机选型与刀盘、刀具选型和盾构进出洞加固等13个二级指标和相应风险源;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分别计算各个风险指标权重,并结合专家打分法对岩溶隧道盾构法施工风险进行综合风险指数计算;最后,根据计算得到的风险指数确定隧道施工风险等级,并给出相对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将该风险评价模型应用于贵阳市轨道交通3号线农学院站—花溪公园站区间盾构法施工中,得到总体风险等级为Ⅱ级,该结果与现场施工情况基本吻合,说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大连地铁5号线某岩溶强烈发育区段盾构隧道开挖,运用ABAQUS软件建立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分析盾构掘进过程中不同方位的溶洞对隧道围岩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溶洞的存在对隧道围岩变形影响显著,隧道围岩有向溶洞存在方位倾斜的趋势;隧道开挖完成后,塑性区隧道与上部、侧部溶洞围岩未贯穿,下部溶洞产生贯穿塑性区,为掘进过程中的最危险部位。  相似文献   

12.
某地铁站运营过渡期间,通过对区间隧道通风方案及区间事故工况模拟计算,对比第三方检测单位现场实测区间事故工况下的最小风速,可以得出车站1-车站2区间事故工况下,最小实测风速出现在车站3轨行区位置,与模拟计算位置基本一致,为以后地铁线路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前,现有的地铁隧道监测数据库管理系统大都以表格形式体现监测数据,由于无法管理监测点布置的相关图形,导致快速查询和分析缺乏直观化和形象化,从而容易产生差错.鉴于GIS在图形管理、定位查询和统计分析方面的优势,提出建立基于GIS的地铁隧道安全监测信息系统,实现监测数据和图形位置的双向快速查询以及空间统计分析工作,为用户提供可视化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以深圳北环电缆隧道南线下穿深圳既有地铁2号线岗厦北站-华强北站区间工程为依托,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新建电缆盾构隧道近距离下穿地铁线路时对既有地铁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既有地铁的竖向沉降随着电缆隧道与既有地铁交叉角度的增加而减小;电缆隧道盾构掘进过程中会对既有地铁结构产生扰动,使其结构发生变形,最大沉降值发生在掘进掌子面后方15~20m;数值分析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趋势接近。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定量分析防裂钢筋网提高隧道衬砌结构抗裂性能的机理和幅度,以地铁双线隧道二次衬砌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荷载结构法和杆系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案,定量分析二次衬砌结构不设置与设置钢筋网这2种情况下的开裂临界荷载。其中素混凝土结构以达到极限拉应变为临界状态,衬砌结构增设钢筋网后以达到GB 50157-2013《地铁设计规范》允许的最大裂缝宽度0.2mm为临界状态。分析结果表明,配置防裂钢筋网后,Ⅲ级和Ⅳ级围岩衬砌结构抗裂性能可分别提高22.4%和19.3%,Ⅴ级围岩衬砌结构抗裂性能提高15.2%;Ⅲ级和Ⅳ级围岩二次衬砌结构的破坏形式由脆性破坏变为延性破坏,从而提高了其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16.
以长春地铁1号、2号线联络线暗挖隧道施工为背景,阐述环形非标准断面联络线隧道266.35 m范围内下穿游泳池施工风险及技术难点,经对“深孔注浆(WSS)+横向支撑”和“全断面注浆+拱部150°双排超前小导管+横向支撑”2种方案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最终确定联络线施工采取“全断面注浆+拱部150°双排前小导管+横向支撑”加固技术方案,该方案可有效、可靠地保障联络线隧道施工和游泳池的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17.
针对地铁长大过海区间隧道通风排烟问题,结合青岛地铁1号线瓦贵区间工程,采用理论及对比分析、数值解算等方法,分析过海区间隧道区间风井设置、火灾工况气流组织等问题。介绍青岛地铁1号线瓦贵区间概况,然后提出区间风井设置的要点,参考国内相关城市过江工程实例,采用土建排烟风道,以保证灾害工况下两车追踪人员的疏散安全。阐述陆域段防排烟和海域段防排烟方案,对于陆域段,排烟方案可以按照常规地铁区间进行设置;对于海域段,需根据区间长度,采用全吊顶或者局部吊顶排烟方案。通过研究区间火灾安全目标,设定热释放功率为10 MW,隧道临界风速为2.1 m/s,重点排烟量为80 m3/s,并绘制通风网络解算结果图,解算结果表明各区间风井的防排烟系统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配置喷口的地铁区间隧道事故通风系统模型试验方案,详细说明了该试验系统的设计,试验方案的制订.对不同类型喷口的通风系统性能进行了试验,提出在相同的风量和风压下,椭圆喷口的通风功能和防灾能力最强,喷口出口风速提高有利于提高其风量效率等结论,为隧道事故通风系统提供了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