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由中国通号天津工程分公司承建的天津市重点工程,地铁9号线(津滨轻轨中山门西段工程)信号工程已圆满完成,并于2011年5月1日开通运营。  相似文献   

2.
津滨轻轨目前最小行车间隔为5min,随着天津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逐步形成,运输能力加强势在必行。为积极应对日益增长的客流需求,综合考虑安全、效率、成本等各方面因素,对津滨轻轨运输能力进行有计划、系统地研究,并提出相关加强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线路最长的轻轨线———天津津滨轻轨线于3月2 8日投入试运营。津滨轻轨一期工程2 0 0 1年5月开工建设,是天津市“十五”期间的重点工程之一。它东起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第八大街,西至天津市区中山门,全长4 5 .4km ,其中高架39.9km ,地面线5 .5km ,共设19个车站。试  相似文献   

4.
城市铁路     
《世界轨道交通》2012,(11):15-17
天津地铁9号线全线贯通 10月15日,万众瞩目的天津地铁换乘中心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开始投用,地铁9号线(津滨轻轨)与天津站实现贯通。天津滨海新区市民可以直接坐津滨轻轨到达天津站,并可以在换乘中心换乘地铁2、3号线去往自己想去的地方,实现了新区市民到市区“无障碍”快速通行。  相似文献   

5.
津滨轻轨高架桥的选型及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天津市区至滨海新区轻型轨道交通工程是天津市连接滨海新区的重点工程 ,其中桥梁长 3 9km ,桥梁的设计在本项目中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轻轨工程的特殊性 ,介绍津滨轻轨高架桥梁式、墩型、基础等方案及设计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东京JR铁道、旧金山BART系统、天津津滨轻轨等国内外典型轨道交通市域线车辆,并对其技术参数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7.
复杂主动托换结构方案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天津滨海新区中央大道新港路四号路地道为双向八车道断面,需穿越运营中的津滨轻轨高架桥.重点阐述了该地道穿越津滨轻轨采用基础主动托换方案的优越性、技术难点及复杂托换结构设计要点.该托换结构为超静定结构,托换轴力大,且托换施工需在津滨轻轨不中断交通的情况下实施,结构受力及变形要求高.该托换方案的成功实施,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盾构在道路和铁路下推进引起的沉降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以天津市津滨轻轨西段地下线工程为背景,对盾构施工引起的道路及铁路地表沉降数据作了详细的对比研究,得出了地表纵向和横向沉降规律,阐述了盾构下穿道路和铁路时引起周围环境变化的异同点.应用Peck公式反演了盾构过道路段的地层损失率,提出了地层损失率限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掌握西安地铁3号线现状客流规律,以及进一步优化其运营方案,以实测客流数据为基础,分析了3号线客流的时间分布特征和断面分布特征。从列车运行交路和全日行车计划两方面分析了3号线运营方案与客流需求的匹配性,总结了现状运营方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更加符合客流特征的运营优化措施,为运营方案的调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西安地铁2号线现状运营的客流数据实地提取,探讨2号线客流成长趋势,分析2号线客流的时间分布、空间分布特征,对2号线目前的运营方案进行能力适应性分析,旨在为2号线改进更加符合线路客流特征的运营方案提供基础支撑,以利于合理调配运输能力、提高运营服务质量,并为西安市后续开通线路和其他城市的初始建成的线路运营组织方案及车辆配属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站点客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客流特征是站点规划设计的重要依据.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客流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分析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站点区位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站点问卷调查,分析总结了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站点的客流特征.指出:客流出行目的分布与站点周围用地性质有关;客流到站方式与站点的接驳交通设施水平有密切关系;站点换乘设施的布局应结合区域客流的实际出行需求.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海南西环线提速改造工程新建新三亚站至红塘段线路后,三亚站至红塘段既有线路已经闲置。而该段线路沿海岸线深入三亚市区中心,沿线分布着南山寺、天涯海角等众多著名旅游景点,客流集中,线位优势明显。因此,研究已经闲置的既有线路有效利用方案,解决其对城市干扰,是各方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研究结论:通过对既有线现状分析,充分利用线位资源,将其改扩建为城市轻轨,并且研究灵活适用的运输组织方案,从而从技术上解决了三亚市区段既有线路利用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改扩建为城市轨道交通方案达到既充分利用既有铁路资源,又可为城市开辟新的旅游通道,也可以满足主辅城区市民通勤的公交需求,达到社会综合交通能力最大化、环保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简述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南段工程车辆技术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车辆的牵引方式和系统结构,并重点研究和分析了蓄电池牵引集成技术及其在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南段工程车辆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线网指挥中心是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深入发展后的必然选择,是网络运营协调、信息互联互通和 应急处置联动的核心机构。在借鉴中国各典型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基于苏州轨道交通在运 营安全的严峻性、设备制式的多元性、线网结构的复杂性、运行组织的多样性、网络客流的波动性、出行特征的 异质性、交通衔接的多重性等方面的运营需求,对线网指挥中心的运营职能进行优化。最后以网络客流分析为例, 梳理业务流程并提出优化建议,为网络客流的精细化管控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介绍了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北段车辆乘客信息系统的主要构成,并简述了该系统的技术特点及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国内地铁车辆客室内藏门门槛典型结构,结合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车辆车体的实际结构,在对多种门槛进行分析后,从设计上对门槛进行结构改进,很好地满足了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车辆客室内藏门系统的技术要求和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17.
沈阳轨道交通1号线大小交路运行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沈阳轨道交通1号线线路特点和既有客流预测数据,从客运服务优质性、运营成本、行车组织的安全性和灵活性、远期发展等不同角度,对比分析了不同交路形式的特点,提出1号线运营交路采用大小交路运行的模式,并给出实施大小交路运行模式的组织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从客运服务优质性、运营成本、行车组织的安全性与灵活性、折返能力和远期发展等主要影响因素,对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采用大小交路运行模式的可行性进行探讨。提出了四种可能的运行大小交路的方案,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四种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运行大小交路的最优方案:小交路路段为中春路站——杨高中路站,大交路路段为松江新城站——杨高中路站。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轨道交通2号线是规划网络中4条市域级快速线之一。通过对该线功能定位、线路走向、所经重要活动中心和对外交通枢纽、线路功能与作用、客流特征以及既有和在建工程技术特征等的分析和认识,提出了系统建设目标要求、技术对策、系统客运模式和系统功能目标特征。该线应分解为两个独立的运营系统:高速铁路客站(虹桥机场)以东区段利用既有2号线及其西延伸段,采用贯通运营方案;青浦段(朱家角至高速铁路客站)独立运营。  相似文献   

20.
长沙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和3号线在武广客运专线长沙南站交汇,设轨道交通长沙南站站,2号线和3号线路走向及线间关系有多种方案组合。从换乘便利性、投资经济性、工程可实施性、功能转换灵活性等方面,对轨道交通长沙南站站车站布局型式进行方案研究,从而推荐近远结合的综合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