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鉴于当前轨道交通一体化综合开发滞后于地铁线路建设进度的客观条件,从轨道交通一体化开发已成为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及综合交通换乘枢纽的核心主导角度出发,提出轨道交通线路设计到一体化实施阶段的关联性,利用土地功能混合使用与公共交通高效换乘的理论,对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土地开发范围和实施模式进行控制、激发和引导,实现城市功能集聚、空间整合和引发城市区域立体化等一系列经济和社会效应。旨在对当前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开发的模式进行案例研究、反思并提出建议。因此,研究轨道交通一体化开发模式,对于目前我国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城市空间建设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理论仍处于起步阶段,为了更好地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空间的协同发展,对2000年以后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具体包括:城市空间对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和站点规划设计的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的影响、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的协调发展机制与评价方法、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规划理论重塑等内容。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空间的协调开发理论与规划方法仍不够完善,缺少整体性的土地开发控制策略,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后评估研究更是严重匮乏。提出了下一阶段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土地空间开发的研究重点,包括编制体系协同、轨道站点与轨道线网重塑城市空间结构、不同地区轨道制式选择与适应性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由城市轨道交通兴起的旧城改建与新城建设,使得城市公共空间也发生了剧变和重组.近期我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变化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是其提供者与生产者关系的分离,二是其与城市中其他空间的多样化融合与复合.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公共空间进行研究,归纳出其“复合、耦合、触媒”特征要素;继而通过分析这类公共空间的建设目标,提出了“合作开发,动态规划,多样设计,联合管理”的规划原则.  相似文献   

4.
结合城市轨道交通进行城市综合体的开发建设不仅可以实现城市综合体的人流快速集散,而且也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非高峰时段提供了长期稳定的客流支撑。通过分析城市综合体的功能构成及人流特点,确定适宜与城市轨道交通相融合的功能类型,并进而总结出城市综合体与城市轨道交通的空间整合模式。  相似文献   

5.
张天翔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24(12):后插48-后插49
城市的发展带动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起步比西方发达国家晚很多,但发展速度惊人,仅用了 20多年时间,就实现了运营总长度世界第一.截止2020年底,已经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城市有44个.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城市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城市轨道交通除了通勤出行功能外,它的公共空间也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从而,公共空间艺术开始介入了进来.通俗来说,公共空间艺术是对城市、文化和人的价值的思考和表达.公共空间艺术进入到城市轨道交通,也就进入到了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在满足大众审美需求的同时,也影响着大众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张天翔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24(12):后插48-后插49
城市的发展带动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起步比西方发达国家晚很多,但发展速度惊人,仅用了 20多年时间,就实现了运营总长度世界第一.截止2020年底,已经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城市有44个.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城市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城市轨道交通除了通勤出行功能外,它的公共空间也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从而,公共空间艺术开始介入了进来.通俗来说,公共空间艺术是对城市、文化和人的价值的思考和表达.公共空间艺术进入到城市轨道交通,也就进入到了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在满足大众审美需求的同时,也影响着大众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随着轨道交通设施在我国大城市大规模建设,以地铁站为中心的空间开发利用已成为城市规划、地铁建设以及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从单一交通服务空间利用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发展成为集多种交通、商业于一体、多种功能综合空间开发利用的综合交通枢纽,大型交通枢纽结构的空间合理分布,对节约城市占地、改善城市环境、建成简洁、高效的轨道交通系统以及促进城市经济综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谭亮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24(10):后插21-后插22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不仅担负着乘客进出站、购票、乘车、换乘和休息等多种职能,而且也是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的重要展示场所.因此,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公共空间的设计与装饰问题尤为重要.合理、整洁且优雅的车站公共空间设计和匠心独运的公共空间装饰,既能使乘客拥有良好的乘车体验,同时也能使乘客欣赏和领略到城市的文化魅力和经济特色.尤其是对于乘坐城市轨道交通出行的国际商务人士和外来游客而言,每次的乘坐过程都是一次有意义的游览,会对这个城市留下美好的印象.  相似文献   

9.
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综合体与城市公共空间的相互关联,明确公共空间在交通综合体进行复合功能的组织与衔接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在系统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综合体公共空间的层次化内涵,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公共空间层次构成进行剖析,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分类总结。以改造后的日本JR新大阪站为例,论述了轨道交通综合体公共空间的层次化组织策略,尝试建立系统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综合体公共空间体系。  相似文献   

10.
周贵梦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24(10):后插25-后插26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发展,很多城市的轨道交通已成为其城市公共交通中骨干交通网络,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此,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环境问题就成为城市居民高度关注的问题,这一问题事关乘客的出行体验和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品质.车站公共空间设计也因此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运营管理等部门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公共空间设计已不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装饰与装修,而倾向于以艺术的视角来规划和设计车站的公共空间,这对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不断增长,随之产生了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很多地方将挖掘民俗文化资源、弘扬优秀地方民俗文化、打造文化产业品牌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作来抓.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传承和弘扬地方民俗文化的重要场所.将地方优秀民俗文化融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公共空间设计,不仅有助于宣扬地方文化特色、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而且能为乘客营造一个良好的乘车环境,能够进一步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层级.  相似文献   

11.
从规划和实施效果两个层面,研究南京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间的相互影响。首先,通过梳理南京历版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互动关系,阐述各时期、不同城市形态下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对轨道交通线网布局的需求,显示轨道交通“依据总规、支持总规”的属性;然后,通过剖析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佐证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反作用,展现轨道交通“超越总规、回归总规”的作用。南京地铁在引领城市空间拓展、支持中心体系构建、促进城市立体化和集约化建设、引导城市人口与产业分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发展互动中的问题展开思考,提出下阶段轨道交通发展策略:合理响应片区发展需求、强化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协调建设及科学引领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等。  相似文献   

12.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与城市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针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从城市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的角度,阐述了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与城市道路、地块开发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关系。提出应在科学规划、统筹利用、合理分配城市空间的基础上,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这不仅有利于城市空间综合开发利用,也有利于轨道交通自身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针对地铁站域空间内涵的界定,分析了"地铁车站空间"与"地铁站域城市空间"两个概念的含义及区别。结合地铁站与城市空间发展相互作用的关系,阐述了城市空间与地铁车站空间、城市地上地下空间之间的整体关系,并进一步明确了在地铁站域空间语境下空间设计系统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孙毅  于波 《都市快轨交通》2005,18(4):90--93
以成都市轨道交通沿线地下空间控制开发为例,对轨道交通沿线土地规划控制开发进行探讨,得出结论:为降低轨道交通建设成本和提高运营效益,应对轨道交通沿线土地进行系统全面的规划控制和预留,充分开发站点附近地下空间商业价值和发挥换乘枢纽功能。  相似文献   

15.
交通型地下空间与周边物业开发结合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地下空间的特征,引出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地下空间与周边物业开发方式结合的原则和要求,并结合相关城市的经验,提出了客流引导型和客流疏导型两种交通型地下空间与周边物业开发的结合方式.  相似文献   

16.
轨道交通与上海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上海城市空间结构、环境状况的分析,针对上海的世界级城市战略,指出空间结构失衡是阻碍上海发展的重要因素.分析了上海空间结构重组的可能性与可行性;提出以轨道交通发展促进上海的城市空间结构优化重组.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目前上海地铁建设中开发和利用空间资源的类型,包括空间资源设置条件、规模及发展趋势等,并分析了其优势、意义,以及所体现的轨道交通空间资源价值和综合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8.
以地铁出入口为研究对象,结合其所处的不同城市空间功能,将其周边的城市空间类型主要分为街道空间、建筑空间与开敞空间3种;通过分析郑州轨道交通1号线地铁出入口布局的主要问题,得出了以下结论:街道空间中的地铁出入口布局,应考虑与街道的不同位置关系、人流方向及大小来衔接街道空间;建筑空间中的地铁出入口布局,应注重与不同用途的建筑结合布置来融入建筑空间;开敞空间中的地铁出入口布局,应加强与景观小品等设施的协调关系以及与地下空间的连通。另外,罗列出相关的契合方法,为城市地铁站点出入口的布局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