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铁车辆转向架轴承状态对车辆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现有地铁车辆转向架轴承的监测与诊断存在智能化程度低、准确性差等不足。针对此不足,对地铁车辆转向架轴承故障模型进行推导,提出一种地铁车辆转向架轴承故障智能诊断方法。该方法根据转向架轴承径向振动加速度信号,采用小波包-包络分析和故障识别搜索算法,诊断轴承故障及故障类型。为了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设计并搭建了轴承故障诊断试验台,基于此试验台对广州地铁车辆转向架故障轴承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转向架轴承故障诊断方法能够准确识别轴承故障,为地铁车辆转向架轴承故障诊断的自动化、智能化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转向架车载监测系统是针对轨道交通车辆转向架关键部件状态的一种监测系统,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安装维护方法,实际装车使用的效果表明,该系统在不增加维修人员工作量的情况下,可对电机、齿轮箱、轴承等地铁车辆走行部的关键部位实施监控,保障车辆的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3.
齿轮箱是地铁车辆转向架传动系统中最重要的机械部件,其性能好坏直接决定转向架的性能及整个地铁传动系统是否能够正常稳定运行.文章通过分析转向架齿轮箱的基本结构,以及各部件失效对其性能的影响,对齿轮箱中齿轮、轴承、密封、润滑等齿轮箱常见失效型式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期为地铁车辆转向架齿轮箱的维护和故障分析提供可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4.
城市地铁电动车组转向架的选型与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城市地铁车辆转向架的设计要求和常用结构型式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一种城市地铁车辆转向架的推荐方案.由于城市地铁车辆的运行环境是城市,因此城市地铁车辆转向架的设计在保证安全要求的同时,对平稳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中建议参考UIC-513R标准对车辆在乘客处于坐姿和站姿两种状态下的舒适性进行完整的评价,同时在设计中要考虑尽可能的降低噪声,减少车辆运营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转向架轴承作为地铁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故障会对车辆运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现有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准确性较低,存在漏诊、误诊的可能。针对这一问题,分析地铁车辆转向架轴承的故障模型,对经典证据融合算法进行改进,提出一种新的均值加权融合法,该方法提取轴承振动信号的特征频率谱峰比值与频率均值,设置对应的概率分配函数来分配上述两种特征参数对不同元素的支持度,并进行证据融合。为了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设计搭建了轴承实验平台,对已有的均值K系数法、吸收法及所提出的均值加权融合算法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均值加权融合算法的漏诊率及误诊率明显小于已有的均值K系数法和吸收法,提高了地铁车辆轴承诊断的准确率,更加适用于地铁车辆转向架轴承的故障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地铁车辆转向架存在种类繁多、结构强度裕量不足、备品备件种类过多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了系列化中国标准地铁列车转向架的研发工作,完成了四种转向架平台的搭建,对检修必换件、易损易耗件等进行通用化设计,并对轴箱轴承、电机轴承、齿轮箱轴承、联轴节等关键部件进行了技术统型。文章对标准地铁列车转向架的平台搭建、仿真计算、零部件的简统化以及关键部件技术攻关等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7.
转向架横移车是出口德黑兰地铁车辆检修工艺线中的一个单元工艺设备,它采用以西门子LOGO!为中心的控制系统,实现地铁车辆转向架横向牵引功能,并具有安全防护等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8.
转向架轴承故障特征极容易受到轮轨激扰和环境随机噪声的影响。现有地铁车辆转向架轴承故障诊断方法存在故障特征提取困难、诊断准确率低等不足。为此,提出一种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首先对采集的振动信号进行降噪预处理,并利用小波包分析法将其分解为多个频带,基于峭度指标自适应调整各频带包络分析和故障搜索的顺序,快速、充分地提取轴承故障特征。建立轴承测试台,使用广州地铁公司提供的转向架轴承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实验验证。测试结果表明,经过预处理后,轴承的故障特征更加明显,提出的转向架轴承故障诊断方法能够准确、快速地诊断轴承的故障状态。  相似文献   

9.
转向架轴箱轴承作为列车传动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列车的运行安全。介绍了广州地铁某型车转向架轴箱轴承及接地装置多次出现进水导致轴承失效的情况,并深入分析得出轴箱进水的两个原因:轴箱端盖部件倒角尺寸异常,进口和国产的轴箱、接地装置间存在尺寸差异。提出了对轴箱端盖进行普查、更换、统型等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从轴承的润滑状况、制造质量和配合尺寸等方面对某新型地铁车辆转向架轴箱温升异常进行分析,确定轴承安装孔尺寸与形位公差不理想是导致温升异常的主要原因,并进行温升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现有预留轨缝计算公式的分析 ,讨论其对 2 5m长标准轨的应用温差条件限制并做了相应的计算 ,提出 2 5m长标准轨在施工时的轨缝设置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大巴黎地区的交通组织以成功著称于世,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公共交通供给充分,这其中城市轨道交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地区快线和市郊铁路的协同,对于解决单中心特大城市或网络化城市都有极强的借鉴意义。介绍早期的法国铁路(市郊铁路)基础条件,以及快线的构思与形成的发展途径,过程曲折辗转,观念、意识、利益在冲突中逐渐磨合走向协同,自然天成。在我国城市化大潮涌动的新形势下和对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饥渴中,期望对国内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健康发展、避免多走弯路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巴准铁路设计为预留无缝线路。对巴准铁路换铺无缝线路设计进行研究,在设计时根据工程特点确定设计参数、锁定轨温,对大跨桥连续梁无缝线路的钢轨强度、稳定性、断缝值和梁轨快速相对位移等进行检算,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并提出可行的无缝线路结构设计方案,为日后巴准铁路换铺无缝线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有的接触轨不平顺检测不能有效地利用接触轨检测数据对接触轨线路质量进行评价分析提出了接触轨质量指数(CRQI)及其评价方法,对接触轨不平顺分区段进行管理。利用接触轨检测车在广州地铁4号线金洲站-黄村站上行区间的检测数据,分别统计其CRQI,以及CRQI中方向不平顺和高低不平顺的频数分布和累计分布,计算方向不平顺和高低不平顺在CRQI中的权重,并分别探讨CRQI,以及CRQI中方向不平顺和高低不平顺管理值。  相似文献   

15.
我国已开通运营2万多公里高速铁路,除秦沈、合武客专进口部分用于对比试验的钢轨外,全部采用国内自主研发生产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百米定尺钢轨。自2008年8月我国首条高速铁路开通运营至今,钢轨使用情况良好,质量得到各方一致肯定。对高速铁路钢轨发展主要历程包括标准起草制定、生产技术改造、自主研发工作推进、上道试铺考核、性能评定及技术审查、批检验和实物质量控制,以及轨型、定尺长度和钢种选用,成分及性能优化,钢轨的焊接、运输,新轨头廓形钢轨研发,钢轨使用规范制定等配套技术的主要节点和事件进行回顾,认为标准先行、科研先导、质量至上、科学管理是高速铁路钢轨国产化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从目前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发展趋势出发,阐述在线网运营转型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结合《智慧城市轨道交通信息技术架构及网络安全规范》的要求,探讨城轨云架构作为基础平台在促进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发展中的作用;研究云平台、网络安全、数据共享以及智能运维4个主要构成模块的功能与要求;重点探讨云平台作为城轨云架构的关键技术,其功能要求与技术选择将直接影响行业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在具体工程项目中,应重点关注云平台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以及可扩展能力,以统一服务“线网全业务、城轨多制式”为目标,构建一个开放的信息化基础平台。  相似文献   

17.
地铁钢轨电位的异常是影响列车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对轨道的回流系统、钢轨电位的产生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且定性地分析了钢轨电位分布,分析了可能导致钢轨电位异常升高的原因,最后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对沪宁城际铁路某曲线段设立跟踪试验观测段,研究其钢轨型面的发展变化规律.观测数据统计分析表明,钢轨型面状态保养良好,且型面变化较缓慢,一年的平均最大磨耗量仅为0.34mm;内外轨磨耗区域主要集中在轨顶中心附近,外轨磨耗量略大于内轨.此外,利用所测钢轨型面数据,完成了轮轨接触状态的仿真分析,与现场观测基本吻合,从而验证了理论分析方法的可靠性,为深化高速铁路钢轨型面变化分析及其养修对策的制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上海地铁曲线轨道减磨措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曲线轨道钢轨侧磨直接影响钢轨的使用寿命,是钢轨报废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对曲线钢轨磨耗试验研究,了解引起钢轨磨耗的原因,提出一些减磨措施,以在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设置的轨道试验段为例,分析研究轨底坡、超高、轨道刚度、涂油等对钢轨减磨的影响.试验结果认为:内轨轨底坡1∶20,外轨轨底度1∶40可减小过超高,对降低钢轨侧磨有利;降低轨道刚度具有明显的减磨效果;涂油对减缓钢轨侧磨、减小轨面剥离、减缓内轨顶面波磨等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贝氏体钢轨及贝氏体辙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成分选择、精炼、精轧及稳定化处理,制成60AT贝氏体钢轨,再加工成贝氏体道岔尖轨。通过对60 AT贝氏体钢轨以及异型钢轨性能的检验可知:60 AT贝氏体钢轨以及异型钢轨全断面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等均达到相关标准规定的要求,并且强韧性配合非常好;贝氏体道岔尖轨强韧性指标明显地优于珠光体道岔尖轨,同时不需要进行淬火处理,就可以保证全断面具有高且均匀的硬度。通过大秦线的铺设试验可知:贝氏体道岔尖轨无严重的剥离掉块等疲劳伤损;耐磨性能相比珠光体尖轨具有明显优势,使用寿命约为珠光体道岔尖轨的2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