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某仪器场临近规划地铁线路,需要考虑地铁运营后对厂内精度要求很高的三坐标测量仪器的影响及相应的隔振措施,在已运营线路不同轨道隔振地段临线不同距离内,按国家和国际精密仪器振动评价参数,对地铁运行时地面的振动响应进行了测试,分析其对三坐标测量仪的振动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轨道隔振区段临线一定范围内,地铁运行时的地面振动均不满足通用振动标准级的要求;浮置板轨道的位移峰值已超过国标限值;同时验证了振动放大区的存在。建议针对该精密仪器采取防微振措施。 相似文献
2.
对南昌西站综合交通枢纽进行模型仿真,从时域和频域的角度分析南昌地铁4号线对该站的振动影响。研究南昌地铁4号线在不同行驶速度、不同隧道埋深下的振动传播规律及频率分布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在地铁列车荷载作用下,南昌西站的振动幅值随着振源距离增大而减小,在地面距离轨道中心线24~36 m、60~72 m的区域出现振动放大区。车站不同结构层的振动频率分布特性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0~60 Hz范围内。车站结构横向环境振动水平比竖向环境振动小,竖向振动响应与横向、纵向的振动响应频域分布较为一致。车站结构关键点出现最大振级的频率随着结构高度的增大逐渐向低频移动。 相似文献
3.
为了在频域内精确预测地铁列车运行引起的环境振动响应,研究提出基于实测振动传递特性的人工单点列脉冲激励预测方法。应用人工单点列脉冲激励获得传播系统的振动传递特性,采用振动传递转换公式将其转化为地铁列车运行时的振动传递特性;结合已建立的实测振源数据库,预测地铁列车运行引起的环境振动响应。以地铁15号线望京站—望京东站区间的地表振动预测为例,采用该方法、数值模拟方法和链式衰减预测法分别预测该区间地表预测点处的振动响应,并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以得到受振目标测点的频谱、1/3倍频程谱、Z振级等指标,并可实现多点同步、精确的振动响应预测;与其他2种预测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预测精确度高、预测频带宽、受振目标针对性强等特点,适用于地铁隧道修建前后对重点受振目标的频域内精确预测。 相似文献
4.
地铁列车振动对沿线敏感建筑的影响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二维动态有限元模型,以速度为控制物理量,评价北京地铁8号线运营对邻近敏感建筑的振动影响;研究低层、多层敏感建筑振动响应的传播规律,比较不同基础形式下对振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铁列车运营所产生的振动影响在控制标准范围之内,无需采取特殊的减振措施. 相似文献
5.
货物列车运行引起的大地振动及其对精密仪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有限元法,建立轨道-桥梁及桥墩-基础-大地计算模型,计算货车在不同运行速度下引起的大地振动响应,得出振动加速度、速度及位移沿距离的衰减规律,分析铁路环境振动对铁路沿线厂房内精密仪器的影响。研究表明: 货物列车速度对振动响应的影响较大,速度越高,地面上相同位置上的振动响应越大; 振动加速度、速度和位移沿距离的衰减特性基本一致,呈现指数曲线的衰减规律; 两货车以120,100 和80 km/h 的速度在精密仪器厂房附近交会时,光谱仪的加速度、速度及位移的预测值满足仪器振动限值要求,制芯机的加速度预测值满足仪器的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评估软土地区地铁环境振动对精密仪器的影响,基于环境振动分析预测有限元仿真模型,模拟实际工况下距线路不同距离上的不同楼层内地板的振动响应.模拟计算分析表明,距隧道中心线20 m、50 m、100 m 3种工况中,距隧道中心线20 m、50 m的建筑物内振动超过精密仪器对环境振动的要求限值,距隧道中心线100 m的建筑物... 相似文献
7.
8.
以某地铁车辆段试车线列车运行的振动特性为主要研究对象,实测了列车以不同速度出入库时所引起的轨道区、地面区和室内区的振动加速度响应.从时域和频域角度分析了振动传播特性.结果表明:轨道区振动以高频成分为主,且随振动传播过程衰减较快;随着列车速度的增加,各测点的振动强度整体呈现增大趋势,但地面和室内测点的振动小于63 Hz,... 相似文献
9.
岳海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24(3):43-46
在西安地铁2号线永宁门区段进行振动监测.通过振动实测结果,分析地铁列车单独运行时在不同运行速度工况下的地铁隧道、永宁门城墙、永宁门城楼的振动响应.结果表明:与普通轨道相比,钢弹簧浮置板道床的隧道壁水平向振动加速度幅值能减小45.1%,隧道壁垂直向振动加速度幅值能减小29.2%;永宁门城墙水平向、垂直向最大振动速度均为0... 相似文献
10.
以南昌地铁一号线旁穿建筑物南昌二中宿舍楼所在土层为研究条件,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轨道—轨道板—隧道—大地有限元模型。通过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的Wheel/Rail(轮轨)模块获取轮轨作用力,将轮轨作用力施加到有限元模型上求解并作瞬态分析。从时域、频域和Z振级的角度分析了隧道埋深、行车速度、场地土层特征、上行线和下行线隧道净距等因素对地面敏感点振动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增大隧道埋深、降低列车行驶速度可以有效减缓地面振动;土的弹性模量对地面振动有影响,随着土层弹性模量的增大,地面敏感点的振动响应先增大后减小;增大双线隧道的净间距是控制地面振动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根据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地下线环境振动影响预测和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监测结果,统计分析了地铁运营时产生的环境振动随敏感点与线路的距离、列车运行速度等变化情况,并根据环境振动影响范围提出了满足环境振动标准的控制距离。 相似文献
13.
在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高架段开展了无声屏障条件下的普通整体道床、梯形轨枕和减振垫道床等三种轨道结构的噪声对比试验,分析了各轨道结构不同测点处噪声的频谱特性,对比了不同轨道结构的实际降噪效果。结果表明:相较于普通整体道床,采用梯形轨枕或减振垫道床后,有的测点噪声减小,但多数测点噪声增大;梯形轨枕和减振垫道床减小了桥梁结构噪声,但同时增大了轮轨噪声;减振垫道床各测点处噪声插入损失均比梯形轨枕大,减振垫道床的降噪效果较梯形轨枕好。 相似文献
14.
雷晓燕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8,11(11)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大量新建以及客运专线、城际铁路的快速发展,由此引起的线路环境振动与噪声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城市建设与发展中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作为应用实例,对某机场城市轨道交通连接线引起的环境振动进行了预测和评价,提出了适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环境振动预测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5.
预测地下线的环境振动影响是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依据北京市DB11/T 838—2011《地铁噪声与振动控制规范》中的振动预测模型,并对地下线工程条件和预测点的情况进行简化和假设,预测距离为0~60 m、线路埋深为10~20 m、取不同类型建筑物预测点的环境振动值,根据GB 10070—88《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中的\"居民、文教区\"和\"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所执行的环境振动标准值,分析各预测点的超标情况。结果表明:线路的埋深越深,线路与建筑物的水平距离越远,建筑物的等级越高,则环境振动预测值越低,建筑物受到的环境振动影响越小。因此建议:根据振动影响范围和达标距离,做好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用地规划,合理确定振动控制距离;当地下线穿越中心城区时,应根据环境振动影响预测结果和超标情况,确定合理的减振措施等级。 相似文献
16.
钢轨减振接头夹板在轨道交通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了钢轨接头病害及影响,阐述了钢轨减振接头夹板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情况,并介绍了其使用技术要求。通过试验地段的测试表明,减振接头夹板比普通接头夹板具有明显的减振、降噪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列车过岔有限元模型,利用轨道振动微分方程原理,定性研究城市轨道交通中不同轨下刚度和列车速度在道岔辙叉区对轨道振动特性的影响.分析了心轨尖端、心轨跟端及辙叉区共用垫板中心等特殊部位处的轨道振动特性.结果表明:列车速度的变化对钢轨最大竖向加速度和岔枕最大竖向加速度的影响较大;而辙叉区轨下刚度的变化对钢轨最大竖向位移、岔枕最大竖向位移及岔枕最大竖向加速度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赵欣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5,(8)
基于具体实际工程,建立典型敏感场地的隧道-土层-上部结构的二维平面数值模型,计算3处典型敏感场地的加速度Z振级与离隧道中心水平距离的衰减曲线,并通过与薄层法计算结果对比验证其正确性;在此基础上,针对隧道中心上部存在建筑物、建筑物不同高度位置、建筑物距离隧道远近等工况,分析列车诱发振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轨道交通轮轨间的粘滑振动是小半径曲线轨道上发生波磨的主要原因。通过建立具有扭转和弯曲自由度的单轮对仿真模型来研究轮轨间两个主要参数对于抑制粘滑振动、减缓波磨形成的影响。降低Kalker系数后,线路圆曲线段没有出现粘滑振动,蠕滑力-蠕滑率关系曲线的饱和点也移向更高的蠕滑率值;内外轮轨摩擦系数同时降低后,抑制了粘滑振动,但轮轨间仍处于滑动状态,当内外轨摩擦系数降低值不一致时,线路曲线段的粘滑振动仍然存在,但峰峰值将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20.
直线电机轮轨交通系统的环境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直线电机轮轨交通系统对环境的影响与传统轮轨系统相比,有较大的差别。从电磁污染、噪声、振动、能耗、视觉效果等方面,分析直线电机轮轨交通系统对环境的影响因素,提出降低环境影响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