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高速铁路站场地区空间规划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郝之颖 《城市交通》2008,6(5):48-52
为了分析高铁站场地区空间布局规律,解决该地区布局规划与交通组织的问题,通过国内外实践性对比和理论研究,提出选址新建高铁站场地区“三圈层”空间结构模式。第一圈层是交通服务区域,具有一定的“刚性”,规模在1-1.5km^2。第二圈层是直接拉动区域,是对第一圈层的功能拓展和补充区域,规模3-5km^2。第三圈层是间接催化区域。高铁站场地区的功能特征基本表现在第一圈层,过渡到第二圈层,“变异”在第三圈层,规划布局及交通组织重点应放在第一,二圈层。最后,对各圈层功能布局及用地类型进行分析,提出了各圈层的规划重点。  相似文献   

2.
朱洪 《城市交通》2008,6(2):64-67
为应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吸引大量游客及对上海市造成的交通压力,对游客的交通行为和游憩行为进行研究。首先综合上海市及以往世博会举办城市的交通数据,对2010年世博游客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及预测。从交通的角度,根据不同交通方式的优势范围划分4个世博交通服务圈层,进而分析世博游客的流向分布及其与日常交通流叠加的特点。从游憩的角度,探讨游客的游憩行为及旅游路线。最终指出,交通尤其是公共交通各个环节与游憩的融合很重要。提出降低观光隧道票价、将水上巴士变成流动的世博会场馆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秦国栋 《城市交通》2021,19(6):9-14
构建分工协作、功能合理的轨道交通体系是都市圈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通过对市域(郊)铁路相关概念的梳理,指出在中国承担都市圈核心圈层(中心城区)与外围圈层交通联系的轨道交通存在两类基于不同技术标准和运行规则的系统.市域(郊)铁路基于铁路发展而来,是铁路运输服务向都市圈和城市的延伸;市域轨道交通基于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而来,服务...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优化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方案,支撑和引导上海大都市圈城市发展,首先结 合上海地铁运营实际,对既有轨道交通网络规划进行评估,分析得出既有规划存在线路功能单 一、局部线网结构不合理、换乘枢纽功能过于集中等主要问题。然后,通过研究上海大都市圈城 市发展趋势,提出未来上海将形成“中心城区”、“通勤圈”和“经济圈”三大圈层,基于不同圈 层的交通需求特征,在新一轮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中,要适当转变既有规划理念,重点发展城际铁 路、区域快线系统,构建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同时,优化轨道交通枢纽布局,强化不同层次轨 道交通之间的衔接,以提高轨道交通网络整体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5.
出租汽车是上海市客运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定期的跟踪评估有利于提高行业运行效率,完善相关政策。通过对上海市3万余辆出租汽车、390余万条出租汽车GPS行程数据的分析研究,并结合历年交通调查数据,从出租汽车的行程分布、里程利用率、服务时间分布和空间差异性分布等方面,分析了上海市出租汽车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对上海市出租汽车管理提出发展建议:坚持公交优先,考虑多样化的乘客需求,提高出租汽车行业绿色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6.
大城市空间与交通网络互动、优化的关键在于把握出行活动的时空约束关系及基本规律。针对不同空间尺度界定骨干交通模式的服务目标,即构建适应圈层、轴带、珠链等不同空间形态的轨道交通系统结构及模式。首先,分析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与城镇空间的发展历程及问题,以轨道交通对都市圈不同区位和不同增长模式的适配程度为切入点,提炼空间—交通互动作用在出行时间与活动空间、时间尺度与空间形态、新城发展与区域城镇格局、交通设施与增长形态四个方面的规律。根据上海市2040年总体规划的目标,针对都市圈核心功能区、通勤圈等不同空间尺度范围的布局特征,确定多模式轨道交通层次结构、功能定位、网络形式等系统设计准则和策略导向。最后,提出一小时时间约束的上海都市圈交通廊道识别、节点选择和枢纽体系设计方法和方案。  相似文献   

7.
基于轨道交通网络的大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大城市轨道交通大规模网络化建设的新特点,提出基于"轨道交通网络的综合交通规划(Rail Base Planning,RBP)"理念。首先简要回顾了城市交通规划理念的发展,分析RBP与传统交通规划的区别。结合世界城市轨道交通百余年演进历程,提出"优化用地布局、优化交通结构、优化生态环境"的RBP"三优论",以及"轨道交通网络引导圈层用地格局、轨道交通线路引导复合客流通道、轨道交通车站引导高强度用地开发"的RBP"三导法"。在此基础上,结合上海市10余年的综合交通规划和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经验,探讨上海市在优化城市用地布局、加强轨道交通导向作用过程中对BPR理念的实践。  相似文献   

8.
采用基于路段饱和度的交通分配方法——圈层外推法进行交通分配。阐述圈层外推法理论依据,明确其应用步骤,并将此方法应用于克拉玛依市某住宅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交通分配中,得出目标年拟建项目对周围路网影响程度,最后分析圈层外推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9.
为支撑青岛市多中心、海湾型大都市空间框架,必须选择合理的交通方式,拉近各个城市组团的时间距离。首先,分析了不同城市规模下出行距离、出行时耗的相对稳定性和各种交通方式适宜的城市空间尺度。然后,按照空间圈层发展特点和交通特征的差异性划分市域、都市区和中心城区三个交通圈层,分析各交通圈层空间与出行时耗的关系。最后,基于时空约束提出各圈层交通方式的需求和选择。  相似文献   

10.
指路标志是一种标识路网、传递道路信息的重要交通流管控执行设施。为使指路标志携带有效信息并实现快捷诱导功能,在路网拓扑结构的基础上利用聚类分析、圈层覆盖和层次分析三种方法对基于标志性地物的指路标志设计过程进行建模,将获取的所有标志性地物数据和与之对应的道路网拓扑数据进行聚类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标志性地物作为指路标志的标示内容。将道路网和地物的影响范围划分为三个层次,利用圈层覆盖法确定所得标志性地物的影响范围,并将其作为标示内容的标示方向。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标示建模,确定在指路标志携带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标示内容的选取优先权。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隧道出渣时,装载机与倾卸车联合作业中的配合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并建立两种施工机械最佳配合关系的数学模型,通过实例计算表明,此模型及算法对施工单位在隧道施工中合理地确定两者数量关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增长的波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波动进行计算分析。应用Mexican Hat小波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进行多时间尺度分析,再利用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从政府宏观调控政策、投资、消费等方面分析引起波动的原因。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经济波动受到政策、投资和消费及重大政治事件的影响。通过对经济增长波动的因素及规律的分析,可以提高对经济发展的预见性,促进经济更好的增长。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纳米Ni粉对Cu粉末烧结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添加1%纳米Ni粉中的NiO未被完全还原,而且纳米Ni粉本身还有被CuO氧化成NiO的可能,因而纳米Ni粉在Cu粉末烧结过程中未能起到活化烧结的作用。相反,添加1%纳米Ni粉后还降低了Cu粉末烧结性能。  相似文献   

14.
级配对级配碎石力学性能影响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泓 《北方交通》2008,(5):67-70
通过试验对不同级配的级配碎石强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实际结论,为工程中级配选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桥梁板式橡胶支座抗压弹性模量的计算及试验方法,同时从几个方面分析影响该指标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受流问题是制约电气化铁路提速的瓶颈之一,而弓网离线电弧是高速列车受流的关键问题.为了全面的把握弓网离线状态,设计了弓网离线模拟试验平台.实现正弦周期内不同时刻离线及回合过程的电弧放电现象,并采用示波器和数据采集卡实现对离合瞬间电压、电流和光强等波形的同步记录,为弓网离线检测法和列车受流质量的研究及抑制电弧危害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桥梁单片梁受力主要是由重交通车辆的碾压,尤其是超限重车的频繁通过引起的--这是外因,当然桥梁本身的质量差或桥面铺装层与脚缝的填充不符合要求也能产生单片梁受力--这是内因.如果严格按设计要求去做,这种情况是能避免发生的.单片梁受力严重的会危及行车安全,必须引以注意.  相似文献   

18.
主楼桩基按照桩端持力层起伏变化选用不同桩长的人工挖孔桩,进入强风化岩,有效发挥桩身强度,控制绝对沉降,解决了主楼与裙房不设沉降缝的问题.针对结构平面中间部位凹口较大,采取了在凹口处增设楼板,计算时薄弱部位设为弹性楼板的措施,计算结果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9.
柔性路面超高路段病害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柔性路面弯道内侧极易形成病害,分析了病害的成因,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赵中秋 《北方交通》2008,(5):164-166
随着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增强,交通事业日新越益发展,桥梁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我国的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基础,但随之而来的桥梁病害问题也日益严重,针对上述情况,本文将对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梁体的常见病害进行归纳和总结,并提出一定的维修措施,以便能够减轻同类病害的发生,为今后的公路事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