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我国现行法律对农村宅基地征收补偿的规定存在诸多缺陷,主要表现在宅基地的补偿标准混乱、宅基地使用权及其上房屋的补偿标准缺失等问题。为避免征地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制定宅基地所有权的征收补偿范围和标准,明确农民有权因宅基地使用权的丧失获得补偿,规定被征收房屋的补偿范围等。  相似文献   

2.
罗莉 《交通标准化》2010,(13):206-210
根据区域交通运输的特点,研究区域节点的土地利用状况与节点间交通需求二者之间的直接关系,改进以往区域交通需求预测方法中节点土地利用模型,建立区域中各节点的土地利用状况与区域中节点间交通量直接相关的两步式区域节点土地利用模型,即按照"土地利用-交通需求预测"的程序建立区域节点土地利用模型,可优化预测过程,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关于交通运输与土地利用的综合模型的连续最优化及敏感性分析的基本框架。考虑外生交通费用的土地利用模型的敏感性分析和考虑弹性需求的交通运输网络的敏感性分析过程本是相互独立的,本文将两者结合为一个综合模型的敏感性分析。将这种敏感性分析方法用于土地利用方案设计和交通运输政策制定的最优化,可以使一定的社会剩余函数最大化。最后,本文以一个包含拥挤交通网络子模型的住宅分布模型为例对所提出方法进行进一步说明。  相似文献   

4.
A basic framework for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and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of integrated land use/transportation model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It is shown that separate sensitivity analysis procedures for a land use model with exogenous travel costs and a transportation network with elastic demand can be combined to get a sensitivity analysis procedure for the integrated model. Sensitivity-analysis-based techniques can then be used for the optimal design of land use plans and transportation policies so that certain social surplus functions are optimized. The proposed method is illustrated with a residential location model with a congestible transportation network sub-model.  相似文献   

5.
指出传统交通需求预测的不足,分析交通与土地利用的本质以及交通需求与土地利用的内在联系,建立土地利用与交通需求生成的相关关系模型,简化传统方法的预测过程。并简要介绍交通需求预测的模型及分类,为土地利用规划和交通规划相结合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以协调扰动下的生物质能供应链为目的,在"公司+基地+农户"组织模式的基础上,分别研究供应链在无扰动、供给扰动和需求扰动下的最优订购量、收益分配系数以及单位收购价的变化,从而协调扰动的生物质能供应链,实现系统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To predict the behavior of land subsidence due to groundwater withdrawal, a 3D numerical model is established. The model takes the confined aquifer and soft deposit of Ningbo into account. According to the pumping test data, changing regulations of groundwater level, and land subsidence during dewatering are analyzed. Comparison between the calculated value and measured value shows that the 3D model simulates the measured value fairly well. The future behavior of land subsidence during dewatering period provides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deep foundation.  相似文献   

8.
为了评估快速干道建设在用地布局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研究沿线用地布局的演变机理,提出对快速干道沿线用地布局进行微观量化研究的方法体系,并引入MNL模型对空间单元的用地性质选择建立数学模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功能。实现了快速干道沿线用地布局的模型化。同时以京殊高速公路中山段沿线的用地情况为例加以验证,结果表明:快速干道与其他相关因素一起,以一定的模式影响着沿线每一空间单元的用地性质选择,进而影响着沿线用地布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客运专线与平行既有线的合理分工及使用,对方便各类旅客出行和增加铁路运营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综合分析了影响客运专线与既有线分工的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基于福利经济学原理,论证了客运专线与既有线的合理分工应是一种帕累托的改进过程,合理方案应是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藉此,提出了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合理分工基本原则.依据分工原则,运用定量优化理论建立了铁路运输收益和旅客收益最大化优化数学模型,并从优选思想与启发算法相结合的角度,提出相应的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基于精细化用地的轨道客流直接估计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轨道客流直接估计模型中,对于用地的描述多基于人口、岗位分布、用地面积等概略数据,未能准确反映用地开发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难以揭示用地混合开发对于居民出行的作用机理.本文采用北京市电子地图中的兴趣点(POI)数据表示用地信息,结合轨道站点多层次吸引范围划分,实现了轨道站点吸引范围内各类用地比例的精细化描述.通过将精细化用地信息与轨道站点乘降客流量进行回归分析,总结了用地、交通、区位因素对于轨道站点乘降客流的影响机理,建立了基于精细化用地的轨道站点客流估计模型.验证结果显示,模型对于本文所研究典型站点的预测精度达到预期,反映了用地与轨道客流之间的强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新城区的特点,将公交枢纽导向发展理念引入新城区土地利用模式中,提出了新城区交通与土地协调发展的规划思路,探讨了枢纽区域宏观布局、微观选址的规划方法。并对枢纽区域的土地利用模式提出了新的思路。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公交枢纽导向发展模式的规划方法是新城区土地利用规划的一种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2.
从土地利用与交通协调模型、评价以及实践等方面分别总结了交通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因素和土地利用对交通的影响因素,系统分析了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为研究适合土地利用的交通模式和适合交通的土地利用模式奠定了基础,对于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实现土地利用集约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用地和交通特征的停车需求预测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对停车需求进行合理预测,考虑目前日益紧张的土地资源和快速增长的交通流量,分析了用地与交通影响预测模型建立的基本原理,采用用地特征函数描述了土地使用性质与停车生成率之间的关系,采用交通影响函数分析了路网流量增长率和停车率对停车需求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停车需求预测模型。利用开发的软件系统,根据典型区域的土地资源规划和道路交通调查数据,进行了城市停车需求预测。预测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变化,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停车需求近5 a增长较缓慢,而在随后的5 a中停车需求快速增长,且日停车需求量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高峰小时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4.
采用LUCC单一动态度、综合动态度模型和LUCC转移矩阵分析研究了越南Ha Noi市2000—2010年的LUCC空间格局变化,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2000—2010年内,HaNoi市土地利用变化较大,其中专用设施用地面积由于转移到居住用地等各种土地而减少,农业产业用地面积变化最大也最活跃,林业用地、未利用土地是减少,而其他农业用地、水产地、居住用地、信仰-宗教用地、坟地、水域、其他非农业用地出现了增长;从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来看,2000—2005年的土地利用的综合动态度比2005—2010年活跃,具体2000—2005年Ha Noi市LUCC综合利用年变化率为0.824 6%;2005—2010年LUCC综合利用年变化率为0.597 81%。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城市的区域交通节点考虑,把城市分为中心城市、资源型城市和一般城市.以中心城市土地利用特性和现状人口为基础,采用曲线估计的方法建立了交通生成预测模型.利用辽宁省锦州市、盘锦市和辽阳市的交通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能够较好反映规划年城市土地利用特征变化所带来的各种交通需求特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出租车招手即停的运行模式下,许多城市采用站点间距方法预测出租车停靠站规模,难以体现出租车停靠站的功能。从出租车停靠需求特征及其产生的源头出发,探求出租车停靠需求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内在关系,建立基于土地利用的出租车停靠规模预测模型,并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提出了预测模型的算法。实践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预测模型能较好地体现用地与出租车停靠需求的关系,客观反映出租车停靠站的的实际发展要求,预测方法科学、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7.
指出传统交通需求预测方法的不足,分析交通与土地利用的本质以及交通需求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土地利用与交通需求生成的相关关系模型,简化传统方法的预测过程,并以浏阳为例,根据土地利用情况直接进行交通需求预测,较好地映了浏阳的交通需求情况,为把土地利用规划和交通规划相结合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库,采用对象关系型数据库管理GIS图形和属性数据通过对土地信息系统多尺度空间数据模型的研究,建立支持土地信息多重表达的土地数据库,实现不同尺度地理空间下土地管理决策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9.
引入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农村公路建设用地进行评价。通过分析公路建设用地可持续性的内在本质,构建了农村公路建设用地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集对分析理论的同异反态势排序法,建立了农村公路建设用地的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长曲线指数模型,并应用在我国农村公路建设用地评价中。结果表明基于联系度的同异反态势排序法的评价模型计算简便,评价方法直观,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客观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关系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高密度开发特征下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评价二者协调关系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利用模型计算了1990~2005年北京市八区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调程度,识别了影响二者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994年以前以及2003年之后的各年交通与土地利用双向协调发展指数均达到或接近1,协调性相对较好,而1995~2003年的协调性相对较差;就业居住比的投入贡献值为2.743 9,位居土地利用系统指标贡献值之首,公交承担率的投入贡献值为2.733 1,位居城市交通系统指标贡献值之首,说明公交承担率过低,就业岗位与人口分布失衡是影响北京市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