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结合湖沥青的国内外应用情况,介绍了湖沥青自身的特性及优势,并参照湖沥青改性沥青的现场制备工艺,提出了室内制备方法,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在施工时,沥青混合料现场孔隙率及密度试验、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相关研究表明,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不合理及施工人员管理不当是引发沥青混合料离析的主要原因,从而诱发沥青路面各类早期病害。鉴于此,基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从集料级配的分形特征出发,并以SMA-16、AC-16两种沥青混合料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级配类型对离析的影响,并将计算结果与现场测试结果对比,得出不同级配类型下,沥青混合料呈现出不同的离析倾向性,为今后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沥青路面中,沥青面层与半刚性基层的粘结情况会影响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本文介绍了国内透层油材料应用现状,并选择PC-2乳化沥青及RPS-2高渗透乳化沥青两种透层材料,进行透层油材料现场对比试验,取得透层乳化沥青材料真实的渗透效果.  相似文献   

5.
1995年6月日本国会通过了包装容器分别收集及再商品化利用的有关法律,并于1997年4月起实施.公路行业也论证了各种材料再利用的可能性和实用性.这里介绍玻璃碎片的沥青混合物即玻璃瓶的再利用方法.本文着重从玻璃的反射特性着手,对加入玻璃碎片的沥青混合物的反射特性就其室内论证及实际利用现场的施工追踪调查结果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6.
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虽不能彻底消除,但是可以通过优化设计、加强施工管理、提高现场施工质量等措施去预防,将其危害降到最低,从而延长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7.
实践表明,研制开发的冷铺材料不仅使用性能良好,而且成本比同类进口材料大大降低.对冷铺沥青材料的特点、配制原理、技术要求和现场生产及施工等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废弃钢渣产量越来越大,破坏环境、占用大量土地,然而公路建设使用的碎石产量,由于环保原因产量越来越少。由于钢渣具有很好的物理性能,可以作为沥青混合料的原材料使用,本文通过研究钢渣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水稳定性以及使用性能,验证其其推广使用的意义。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加速加载试验,验证钢渣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水损坏能力。钢渣沥青混合料的使用,对于建设环保型公路,资源节约型公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对沥青稳定碎石排水基层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文章介绍了沥青稳定碎石基层的配合比设计,总结了沥青稳定碎石排水基层的施工工艺和排水系统布设要点,并结合沥青稳定碎石排水基层试验路进行了现场渗水和路表弯沉测试,结果表明其排水能力和承载能力均良好,为沥青稳定碎石排水基层的实际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橡胶沥青碎石封层性能影响因素,探讨其在养护工程中的应用效果,文章结合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进行了直剪试验与单轴贯入试验,分析了橡胶沥青洒布量、碎石撒布量及碎石加热温度对橡胶沥青碎石封层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应用效果展开分析。结果表明:随沥青洒布量及碎石撒布量的增加,橡胶沥青碎石封层的抗剪强度与极限破坏荷载出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且随碎石加热温度提高封层性能提升明显,因此在制备橡胶沥青碎石封层时应结合旧路面现状与沥青、碎石用量进行设计。现场检查结果显示,该封层可有效提高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与密水性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施工应用出发,结合阿赛公路多福屯至赛尔龙段二级公路改建工程上面层采用表面活性型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实际,对其生产配合比、现场铺筑的施工工艺及温拌混合料路用性的检测进行了论述。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型温拌沥青混合料体积指标、沥青用量、矿料级配均满足要求。其大幅度降低混合料生产温度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效率,为温拌沥青混凝土在公路工程中的推广应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废旧沥青的性能重塑是实现沥青路面再生的关键。文章根据现代胶体化学的经典理论(DLVO),分析了沥青的老化机理及废旧沥青的再生机理,对新型的沥青再生剂重塑废旧沥青性能作出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3.
沥青混凝土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在废料利用、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技术和经济优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从沥青混凝土路面就地热再生主要工艺类型、加热方式、翻松方式、再生剂添加方式及施工过程等方面分析了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施工工艺方面的要点及注意事项,以期为就地热再生技术的现场施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结合AC型混合料设计及施工,对添加MPE高分子聚合物的沥青混合料和常规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室内试验、现场检测进行比较,分析其物理性能,研究MPE改性沥青混合料替代常规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挖除旧料进行级配分析、旧沥青老化与再生分析,确定再生混合料的级配、再生剂与新沥青的类型和用量进行选择,对现场热再生混合料配比设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性能验证设计出合适的混合料。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南宁环城高速公路工程为例,将水泥沥青混凝土作为高速公路通信工井外围材料,经由现场施工验证等方式与国内现有的工井外围材料进行分析与比较,以评估水泥沥青混凝土应用于工井外围材料的可行性。试验结果显示,水泥沥青混凝土的感温性低,且在高温下可加速水化反应而产生有利于力学强度的发展,在水泥沥青混凝土的路面试验中均表现出较好的性能;应用于回填及修补材料方面,水泥沥青混凝土兼具高工作性与好开挖的特性,证明其应用于开挖频繁的工井外围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使沥青能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拌和及施工,同时保持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技术指标满足规范要求。温拌技术主要通过外加剂材料降低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粘度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老化沥青掺量对温拌再生沥青流变性能的影响,文章在室内制备不同老化沥青掺量的普通再生沥青和温拌再生沥青基础上,对各类再生沥青的布氏旋转黏度、车辙因子G*/sinδ、蠕变劲度S和蠕变速率m等流变学指标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普通再生沥青还是温拌再生沥青,老化沥青的掺量增加有助于维持沥青施工性能的稳定及高温性能的显著提升,但对低温性能会有所削弱;相较于普通再生沥青,温拌再生沥青由于温拌剂的加入会造成施工性能、高温性能及低温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19.
依据再生沥青组分调和理论,回收沥青混合料的旧沥青中各组分的准确测定,是再生沥青混合料设计中再生剂种类及掺量确定的根本依据。文章选用三种不同标号沥青,采用加速老化试验RTFOT、RTFOT+nPAV(n=20h、40h)模拟制备不同老化程度沥青,测定各老化沥青的饱和分、芳香分、沥青质及胶质,并计算沥青胶体不稳定系数。同时,基于灰色关联理论,分析沥青老化程度与沥青各组分及胶体不稳定系数之间的关联度。  相似文献   

20.
根据LSPM的使用功能和材料组成特点,利用美国AI提出的经验公式及LSPM适宜的沥青膜厚度初定沥青用量,选用贝雷法确定矿料级配,采用旋转压实仪成型混合料试件,测定不同沥青用量下的LSPM混合料体积参数,通过控制LSPM混合料空隙率确定其沥青用量范围为2.91%~3.32%,并通过飞散试验和析漏试验确定其沥青用量范围为3.14%~3.41%,从而综合确定沥青用量的合理范围为3.14%~3.32%,取其中值3.23%作为LSPM的最佳沥青用量,此时各设计指标均取得较优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