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合国内外的相关实验、仿真与统计研究进展,基于人体损伤与碰撞速度之间的关系特点,对人车碰撞事故的车速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根据交通事故人体损伤的特点,构建了人体损伤特征参数及其描述模型,将损伤分为脏器损伤和骨折两部分进行描述及评分。利用统计、再现等方法探寻头部的MAIS值、HIC值与车辆碰撞速度三者之间的相关性联系,构建了MAIS-HIC-v综合模型,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车速分析模型,开发了人车碰撞事故车速分析模块,可根据事故现场信息特点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结合人体损伤信息进行车速分析。  相似文献   

2.
该模型基于人机工程学和法医学,对交通事故所致各种人体损伤进行分类,同时对相关事故信息进行分类储存.比较不同交通方式的伤亡者发生交通事故的人体损伤差异,比较导致人体损伤的关联车辆及道路相关信息的差异进行建模。以所建模型为基础,可构建交通事故人体损伤数据库。利用数据库信息.法医学鉴定技术将在事故真相调查、事故预防等新领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可根据损伤程度为人体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结合近年来积累的交通事故调研经验,以北京市汽车碰撞行人事故分析案例为基础,构建了行人事故的深入数据源。该数据源以计算机电子数据表存储和分析与事故相关的人、车、路、环境的数据信息,可用于事故统计、事故再现和深入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基本数据源中包含事故的基本数据、车辆数据和行人数据3个部分,另外还存储了中国人体相关参数和车辆相关参数供分析时使用。目前,该数据源已收录了近200例行人事故中的深入数据,已用于有关人车碰撞特点分析及辅助事故再现等方面的研究,为汽车被动安全及交通安全研究提供必要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4.
汽车碰撞行人交通伤害特点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李莉  杨济匡  李伟强  方海峰  赵智 《汽车工程》2005,27(1):44-46,27
旨在研究道路交通事故中行人损伤的发生特点、事故类型以及损伤机制,从而调查交通事故中行人、车辆以及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事故分析对行人的年龄分布、性别、损伤部位以及严重程度、车辆类型进行了研究,对典型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并进行了AIS、GCS分级。讨论了行人损伤的事故特点,提出了影响行人损伤的因素,讨论了车辆交通环境和道路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道路交通事故分析的传统计算方法已被计算机仿真技术所替代。事故再现技术是鉴定事故责任和分析事故原因的方法之一。为了能更加准确的再现车辆碰撞事故现场,文章进行了基于PC-Crash的单车碰撞事故再现研究,对一起汽车—护栏碰撞的事故进行分析,建立了车辆模型,结合事故车辆勘查痕迹、最终位置及损坏部位等,使事故车辆的运动状态得以仿真。  相似文献   

6.
斜碰撞再现反推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近年来积累的交通事故调研经验,通过建立轮胎侧偏特性模型、四车轮车辆运动仿真分析模型,解决车辆轮胎印迹内的垂直载荷分布不同的问题,以及由地面多种因素对车辆运动产生不同影响的问题和车辆本身复杂的受力问题,达到事故再现的目的。通过反推计算车辆在碰撞事故发生时的运动状态,可以科学的再现车辆斜碰撞事故发生的过程,明确当事人的事故责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最后通过运用车辆碰撞分析软件PC-crash,结合具体的交通事故实例,验证了关于汽车斜碰撞反推计算理论的研究结果在实际的交通事故处理中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张雷  李一兵 《公路交通科技》2007,24(12):140-143
实际道路交通事故中包含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充分考虑这些不确定因素并采用不确定性方法分析其对道路交通事故再现结果的影响,可以提高再现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针对道路交通事故中的不确定因素,将随机理论和随机摄动技术引入到道路交通事故分析,并应用不确定性理论给出了分析结果的置信区间和置信度,提高了事故分析与再现结果的精度。以汽车一行人交通事故为例,对车辆行驶速度和人车路面接触位置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并与随机模拟方法得到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内某典型重载高速公路近几年交通事故的统计,分析大货车与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之间的统计关系,并就载重货车交通对高速公路运营安全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事故的发生与车辆的实际操纵性能有关,超载、不同车型之间运行车速的显著差异、行车注意力不集中和疲劳驾驶等是造成货车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从工程、交通管理等角度对提高高速公路运营安全水平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汽车安全性受人员、车辆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交通事故的成因复杂,给交警事故定责增加诸多困难。为了给事故调查分析提供技术支撑,基于Unreal Engine 4(UE4)开源仿真引擎,开发了交通事故再现仿真平台。平台基于惯性导航原理,建立事故轨迹数学模型,并结合事故车辆汽车事件数据记录系统(Event Data Recorder,EDR)中存储的事故数据,实现事故过程再现仿真。结果表明,交通事故再现仿真平台通过读取汽车事件数据记录系统数据,能够快速实现交通事故再现仿真,为交通事故再现分析提供了有利的仿真工具。  相似文献   

10.
祁玉新  陈道炯 《汽车科技》2010,(1):19-22,38
通过现场勘测和调查.获取事故车辆的几何参数并在HyperWorks中建立有限元模型,利用LS-Dyna的非线性大变形有限元模拟技术,动态再现汽车交通事故过程,藉此分析交通事故中车辆被动安全装置未发生作用的原因,为事故鉴定及保险公司车辆定损提供理论依据。本方法为交通事故鉴定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为了降低翻滚事故对乘员的损伤,本文通过对交通事故统计分析研究,总结了发生翻滚事故的典型工况并对其适用场景进行了分析。通过将多体动力学与碰撞仿真相结合对翻滚后车辆的变形情况进行了分析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将两种方法相融合进行翻滚分析是有效的,同时车内乘员表现较好。翻滚保护的分析研究为国内外行业标准法规的制定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深入研究不同颅脑损伤准则对道路交通事故中行人颅脑损伤的预测与评价性能,从已有的交通事故调查数据库中选出可以用于进行事故虚拟重建且具有详细人体颅脑伤情记录的10例行人车辆碰撞事故案例,采用多刚体动力学和有限元分析方法,对事故中人和车辆运动学响应及行人颅脑损伤情况进行虚拟重建,在此基础上,采用LASSO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多个基于人体头部运动学响应的颅脑损伤准则与事故中行人颅脑损伤的相关性;借助文献中的损伤风险曲线,分析了不同基于脑组织应变的损伤准则与行人典型颅脑损伤(弥散性轴索损伤和脑挫伤)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多个基于人体头部运动学响应的颅脑损伤评价准则中,同时考虑头部线性和旋转运动,且体现头部碰撞功率的头部碰撞能量(HIP)准则能最有效地评价真实的颅脑损伤;基于脑组织应变的颅脑损伤准则中,累计应变损伤测量(CSDM)准则相对于最大主应变(MPS)准则能更有效地评价典型弥散性脑损伤(DAI),而扩张损伤测量(DDM)准则所反映的脑挫伤程度远低于真实的损伤状况,所以该准则难以准确预测脑挫伤的损伤风险。  相似文献   

13.
货车的超载问题已成为目前主要的事故隐患之一,严重危害着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据统计,截止到2002年底,在八达岭高速公路返京线56-51公里段有100多辆货车因超载引起制动失效。中进紧急避险车道。在所发生的186起交通事故中,因制动失效造成的交通事故167起,占89.8%。概括起来的事故原因主要有:超载车辆的制动距离过长、紧急制动时发生侧滑等。本文针对该路段日益增多的恶性交通事故,从车辆制动理论、超载与制动性能之间的关系、道路及人的因素等各方面综合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为了减少交通事故中不确定性信息在受伤害者损伤再现中造成的不利影响,采用拉丁超立方(LHS)试验设计和响应面蒙特卡洛相结合的方法对电动二轮车驾驶人头部损伤再现进行损伤不确定性分析。首先采用多体系统动力学方法对具有详细事故信息(含视频信息)和损伤记录的2起电动二轮车事故中的汽车碰撞速度进行再现和不确定性分析,并对比事故信息(视频信息、最终位置、电动二轮车驾驶人的运动学),进而验证事故再现结果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应用有限元方法将获得的电动二轮车驾驶人头部碰撞的边界条件加载至THUMS人体头部有限元模型,分析电动二轮车驾驶人头部损伤参数的不确定性与简明损伤准则AIS累计频率的分布关系,并对比电动二轮车事故案例中电动二轮车驾驶人的头部损伤法医鉴定记录。研究结果表明:蒙特卡洛不确定性分析方法能够较准确地预测电动二轮车事故中的汽车碰撞车速,采用该分析方法获得的电动二轮车驾驶人头部损伤等级与法医鉴定的脑部损伤记录高度吻合;蒙特卡洛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可以适用于评估电动二轮车事故中电动二轮车驾驶人的头部损伤等级,研究结果可为电动二轮车驾驶人头部损伤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已开始进入高速公路时代,汽车的平均车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大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道路交通事故也日渐突出。根据交通部门的统计,在我国的高速公路上引发的交通事故占事故总数的40%左右。在通报的车辆事故中,由于超速、超载或胎压不当而引发爆胎最终导致事故的比例也较高。因此,作为车管干部及驾驶人员,很有必要对车辆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中的紧急情况进行分析,进而找出预防和应急措施,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及其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适应交通事故鉴定与分析工程实践中对基于计算机事故仿真的事故再现人工调整优化方法论的需求,提出了一种新的事故再现优化算法。首先,在对交通事故再现优化问题进行数学描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隐式仿真的事故再现优化问题的特征,包括:很难对事故仿真模型进行求导、事故仿真"正向迭代"流程与事故再现"反向推导"的要求之间存在矛盾、事故再现对优化效率有较高的要求;其次,阐述了复合形法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复合形优化算法的迭代步骤和流程,其基本方式是通过构建简单几何图形(n维空间中具有n+1个以上的顶点组合而成的多面体)并比较各顶点的目标函数值,以目标函数值较小的顶点取代目标函数值最大的顶点,以此反复迭代直至满足收敛指标后得出最优解;最后,基于一起发生在四川成都某快速路上的车辆碰撞行人事故案例,结合多刚体碰撞建模系统PC-Crash软件进行事故仿真建模,利用复合形算法经6步迭代实现车辆碰撞速度和附着系数修正值两个参数的优化求解,并用事故现场监控视频解析数据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复合形优化算法构思较为直观、收敛较快,不需要对事故仿真模型进行求导,对事故类型也没有限制,适用于优化变量较少的、基于计算机事故仿真的事故再现人工调整优化。  相似文献   

17.
采用FC-Crash对道路交通事故进行重构已是比较成熟的方法,从中可以获取事故车辆的三维加速度与角加速度波形,但无法模拟出乘员的伤情指标,而Madymo软件是建立包含车体、安全带、安全气囊、假人在内的约束系统模型,在给定的加速度下可以计算出人员的伤害指标。故将PC—Crash与Madymo进行耦合计算,即可获得事故车辆在事故过程中的运动参数,再现驾乘者的运动响应,进而得到人员的伤情指标。这一新的事故再现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PC-Crash与Madymo的耦合计算可较为准确地再现事故车辆的减速和旋转运动状态,以及驾乘人员的响应运动状态,对结合致伤机理深入分析事故原因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可为交通事故鉴定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曾顺民 《上海汽车》2006,(10):41-43
对道路交通事故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和分析,研究交通事故的人—车—环境的特性、交通事故的发生规律与影响因素,对预防和减少事故伤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主要介绍的是同济大学在上海嘉定区建立的道路交通事故信息采集系统尝试,及事故再现分析的主要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江西省泰赣高速杨公山隧道交通事故的特点和主要影响因素,采用事故统计和实地考察的方法对事故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和形态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可能导致隧道交通事故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得出了造成该隧道内事故频发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车辆因素、路面因素以及运营安全因素,并提出了预防该隧道交通事故的具体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20.
据有关交通事故资料显示,40%的事故发生在生物节律周期的临界日,20%的事故发生在生物节律低潮向高潮期过渡的时期,故发生在生物节律临界日的事故占总事故的60%。这说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与驾驶人的生物节律有一定的关联。当人体三节律处于临界期或低潮期时,人会感到体力不济,精神恍惚,对高速运行的车辆和复杂的路况会作出错误判断和错误动作,这导致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机动车驾驶人来说,就要正确认识生物节律并做到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