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车辆制动阀构造原理、结构特点及其工作环境分析,确定低温是造成冬运期间列车发生制动后不保压的主要原因,提出相应的建议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对大秦线列车管减压量偏大的重载组合列车的制动施加时间、地点、线路数据和机车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确定环境温度升高是引起列车管压力上升的主要原因,通过理论计算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环境温度升高对列车管压力变化的影响,进而分析其对制动缸压力、闸瓦压力、车辆制动力、列车制动力的影响,结合试验数据分析对车钩力产生的影响,并论述纵向力增大可能带来的隐患,针对这种现象提出了解决建议。研究表明重载组合列车在环境温升较大的中午时刻或者低温季节经过长大隧道时会引起列车管压力上升,造成列车施加空气制动时减压量变大,进而导致列车制动力增强。  相似文献   

3.
准高速列车表面压力颁测量实车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斌  梁习锋 《铁道车辆》2000,38(10):14-16
介绍了一种采用拍式感压片而无需在列车表面开测压孔的新的实车表面压力测量方法,并对试验中比较压的选取进行了详细分析。2次实车试验得出的准高速列车表面压力分布规律一致,其结果对检验列车局部外形的合理性及空调调和进排风口位置的合理布置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介绍一起列车管泄漏故障排查的经过,分析了故障产生的原因,指出排查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列车管不保压故障排查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针对HXD1机车的多空气管路泄漏和列车管泄漏问题,提出基准流量检测的空气管路泄漏诊断算法.首先分析机车空气管路工作原理,提出空气管路泄漏的检测过程.针对危害性最为严重的列车管泄漏故障,采用基准流量泄漏检测算法来模拟货运列车制动力的传播过程,满足货运列车列车管压力动态变化过程中的故障检测精度,增加算法应用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列车纵向动力作用是重载列车运用的关键技术问题,为此对于2万t级重载列车必须应用无线同步控制技术和先进的机车车辆技术装备.根据大秦线2万t列车的试验和仿真研究结果,说明应用Locotrol(无线同步控制)技术改善列车制动性能主要是减轻列车纵向力的作用;并对不同编组重载列车长大下坡道循环制动和紧急制动的纵向最大压钩力进行比较.此外,还提出了重载列车紧急制动的最大纵向压钩力简化计算的验证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7.
刘文强 《铁道车辆》2002,40(3):42-42,44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第252条规定:列车出发前应进行制动保压试验,列车管每分钟漏泄不得超过20 kPa;<机车操纵规程>第12条也对制动保压作了类似的规定.该规定执行以来,客货列车均发现过不少保压不良的现象,但故障处理过程中也暴露了不少问题令检修人员难以处理.如某列检所作业完毕编组33辆的货物列车后,司机发现保压不良,列检人员将机车折角塞门关闭后,列车尾部校对风表的压力依然下降,且经多次制动试验,其保压漏泄量从35 kPa~100 kPa不等,但对全列车仔细查找,均未发现有漏泄声响,最后,采用逐辆排查的办法才发现漏泄的车辆,造成列车严重晚点.笔者认为,列车制动保压不良无外乎有自然缓解、再制动以及无表现但列车管压下降3种情况.  相似文献   

8.
张竹清  高波 《科技交流》2007,37(4):129-134
本文采用三维标准κ-ε可压湍流模型及有限元体积法对高速列车穿越有竖井隧道时车头压力和微压波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和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其结果基本一致,同时具体分析了列车经过竖井时隧道流场的状态,为后续进行的竖井位置、个数、面积、高度对出口微压波影响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广州地铁二、八号线的列车采用了无网压传感器的列车设计方法,文章介绍该列车网压的计算方法,以及受电弓位置的判断方法,并对有网压传感器和无网压传感器的设计方法进行简单比较。  相似文献   

10.
部分SS3B型机车运行时,速度在90km/h左右“超速保护”就提前作用(监控限速为97km/h),致使机车无流无压,造成高速时列车冲动,列车晚点,文章分析了该故障的原因,并提出了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1.
东风4B型机车静液压管路的裂损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顺福 《广西铁道》2005,(1):30-31,33
东风4B型机车静液压传动系统由于管路流体处于紊流状态,液压泵能发生的吸空现象,或因安全阀及温控阀在关闭油路瞬间,阀口处产生液压冲击,以及弯钝形管路导致的卡门涡街现象,都会使管路产生振动。因静液压系统工作条件和自身结构所致,即便各部件状态良好,振动依然存在,处于长期振动状态的管路,最终势必产生疲劳裂损,尤其在发生共振或低温液压传动系统中,管路裂损故障相对要高。提出了加装高压油管;改变低温控阀的安装位置和改善机油在管路中的流态等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电力电子开关自动过分相技术应用引起的严重列车冲动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极短时网压中断的动态力矩卸载与加载控制策略,实现列车在失电时间内仍能保持列车牵引力,主动抑制列车冲动;揭示了异相网压极短时切换工况下变压器励磁涌流产生原理,并提出了适用于异相网压切换的励磁涌流主动抑制策略;阐述了一种基于坐标变换的快速单相锁相环与传统锁相环相结合的优化锁相策略,可有效解决电子开关过分相工况下列车控制异常以及牵引力恢复时间长的难题。神朔铁路正线试验中模拟列车满载通过电力电子开关过分相工况,充分证明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宁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列车正线运营时由于接触网网压波动导致列车发生网压过压故障的情况,分析其故障原因,并结合系统特性进行了仿真,提出改进方案,优化后的网压保护策略试验证明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经历长时间运行后,列车管路连接接头的密封有可能失效。针对这一问题,通过静态试验和动态试验,对列车上常用的螺纹式、卡套式、压紧式和快速接头连接管路的密封性进行试验,分析各种因素对其密封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于螺纹式和压紧式接头连接管路,紧固力矩和密封圈的寿命是影响密封性的主要因素;对于卡套式接头连接管路,管件及接头的精度、紧固力矩和管件对中度是影响密封性的主要因素;对于快速接头连接管路,管子的硬度、插入长度和切口不平度是影响密封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准高速列车表面压力分布测量实车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介绍了一种采用拍式感压片而无需在列车表面开测压孔的新的实车表面压力测量方法,并对试验中比较压的选取进行了详细分析.2次实车试验得出的准高速列车表面压力分布规律一致,其结果对检验列车局部外形的合理性及空调设备进排风口位置的合理布置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尽管轨道机构及其部件和轨道养护设备都得到了显著的改进.还是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尤其是钢轨。例如,现有钢轨磨耗减少但并不能完全避免轮/轨踏面裂纹的形成。用超声波探测新近形成的”压溃(squat)”损伤的效果还有限。压溃,也叫”黑斑”.是在同时运行快速列车(160~200km/h)和重载低速列车的轨道区段.钢轨走行表面显现的进行性裂纹。在其最后阶段.发展成为将最终导致钢轨断裂的横向裂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长大货物列车智能型电控空气制动动力学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货物列车智能电控空气制动系统,首先进行一维纵向动力学分析计算,然后取出列车中纵向力量大的车辆,并结合前后两辆车形成三车三维动力学模型,输入轮轨参数、制动力矩,利用ADAMS/Rail模块建立了动力学仿真系统并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分析,并和我国重载货物列车最常用120型空气制动系统进行了比较。通过一维纵向动力学分析,指出电控空气制动货物列车在制动距离、车钩力等参数上较120型空气制动机货物列车优良。电控空气制动车钩力和纵向加速度的变化均较小,且最大车钩力车位在整个制动过程中基本为压钩力,且制动力分布均匀,减少了列车纵向力,有利于重载货物车辆的运输安全和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三维仿真分析表明,电控空气制动在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轮轨横向力、车体点头加速度等有关安全性的动力学性能指标上都远远优于传统的120型空气制动机。因此,无论从一维和三维动力学,列车智能电控空气制系统对货物列车制动性能及运行安全性都具有极大的改善。列车电控空气制动对于货物列车的制动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是未来我国长大重载货物列车抽旧动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列车制动系统管路泄漏中制动总风管路泄漏和制动缸及相连管路泄漏的检测定位非常困难.介绍了基于数据驱动的地铁列车制动系统管路泄漏的检测及预警方法.该方法使用源于TCMS(列车控制管理系统)的原始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基于处理后的数据建立模型;采用以异常检测模型和回归模型为基学习器的机器学习模型在空间中确定健康域,并使用模型的不同指标来表征不同位置的泄漏;依据不同指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提供泄漏预警信息.针对原始数据采样率及数据传输质量有限的问题,采用了"率"的物理量定义方法和异常数据段剔除方法.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监测、定位泄漏位置并提供预警.  相似文献   

19.
压溃式半永久钩缓装置是城市轨道交通列车中间车厢耐撞性吸能的主要部件.在分析压溃式半永久钩缓装置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建立了压溃式钩缓部件的有限元模型.基于EN 15227-2008《车体防撞性要求》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中间车厢耐撞性评估场景,分析了压溃式半永久钩缓装置在12.5 km/h速度撞击工况下的动态响应.数值仿真结...  相似文献   

20.
叙述了电气化旅客列车空调通风机组的专用PWM变频器,在比较了两种方案的基础上确定防电路结构,使之具有较高的经济技术指标;其次讨论控制电路、PWM波的生成,并针对列车频繁地通过分相绝缘区段和网压波动大带来的欠压、过压保护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给出了初步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