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双华 《航海》2006,(1):22-22
美国科学家称,沉积在海洋底部的黏土完全能够担当原始生命(最原始的有机物分子)孵化器的重任。正是这些最原始的有机物分子后来成为史前遍布全球海洋中的“营养高汤”的基本成分。有些科学家认为,海洋中有机分子的泉源是海底火山,海底火山口也会产生有机化合物,如甲醇。然而,这种观点不攻自破。因为在有水热源的条件下,海水的温度可达300至400摄氏度,而甲醇在温度达65摄氏度时就会沸腾并开始分解成为二氧化碳气体和氢气。这说明,要么这一说法完全不可信,要么是在海底还存在着某种机制能防止甲醇在热作用下分解。而能够充当甲醇保护神的便是海底的黏  相似文献   

2.
一种全光纤氢气传感器系统的原理样机已经研制出来了。经验证它能够探测出空气或氮气中含量在0.5%~4.0%范围内的氢气浓度,灵敏度为0.1%。设计并组装了一套直流平面磁控管溅射系统,用于金属薄膜的沉积,该沉积过程是这项研制活动中使用的钯和钯银合金传感器制造中的必备阶段。研究出了一种新方法,可以将一种可使氢气透过而氧气及其他反应气体不能透过的有机涂层涂覆于金属薄膜上。通过对这些传感器的试验得到了积极的结果,但还需要进行长期的研究以确认其在实际环境条件应用中的防护性能。同时还建成了一种新型的层状钇/钯结构传感器并进行了研究测试。经观察,利用光谱响应与强磁性和波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研制出一种更加耐用的传感器。然而,当传感器暴露在氢气中时,为了使其迅速恢复测试性能需要有氧气存在,因而使得传感器的应用变得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实现舰船铅酸蓄电池室蓄电池析氢特征在线识别和氢气控制系统量化设计,提出基于集总模型,综合考虑蓄电池析氢速率、系统通风净化风量、蓄电池室泄漏风量等关键参数的蓄电池室氢气浓度特征辨识方法。[方法]根据蓄电池室环境特征,建立舰船蓄电池室氢气浓度特征和蓄电池析氢速率预测数学模型,开发相应的计算程序,分析在给定系统运行策略下,不同蓄电池析氢速率和系统通风净化风量下的蓄电池室氢气浓度变化特征。[结果]蓄电池室氢气浓度变化特征受蓄电池析氢速率、蓄电池室泄漏风量和系统通风净化风量等因素共同影响。当析氢速率较低时(如新蓄电池),泄漏风量会显著影响氢气浓度上升速率;在给定策略下的蓄电池氢气净化系统日均运行频次可以反映蓄电池实际析氢速率特征,指导蓄电池寿命评价。[结论]舰船蓄电池析氢速率与多个参数关联,研究开发的预测模型可对舰船蓄电池室蓄电池析氢速率进行准确预测,并为系统设计和运行策略优化提供指导,相关思路和方法亦可推广应用于与氢气控制相似的其它舱室组分。  相似文献   

4.
一凡 《航海》2007,(5):31-31
日本氢发动机船舶研究会于8月,开发出世界上第一艘以燃烧氢气为动力的实验船。氢发动机在氢气燃料燃烧后,只排出水,在环保方面具有诸多优点。已开发出装在船上的氢发动机,有10马力和20马力的两种。氢发动机的动力大小,现仍处实验阶段,还面临如何确保氢的安全使用、进一步提升氢发动机的动力值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舰船科学技术》2013,(4):137-141
以国际海事组织颁布的MARPOL73/78协议为背景,分析船舶废物的主要来源和分类,介绍美国、英国、法国核潜艇上废物管理系统,探讨潜艇废物处理系统未来发展趋势。由于受新环境法规的严格限制,美、英、法三国分别对其新型潜艇进行适当改进设计,由过去直接从核潜艇上排放废物入海转而采取简单有效的方法将其保存在艇上再进行处理。这一处理方法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6.
将虚拟技术和Internet技术有机结合,开发出基于Internet技术的虚拟雷达诊断系统,给出了系统的框架结构,介绍了软、硬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是建立雷达故障诊断系统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日本资源能源厅正在加紧开发煤炭气化-燃料电池复合发电系统,以提高煤炭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碳等废气排放量。 该厅发表的材料说,这种复合发电系统的原理是:煤炭在气化炉的高温高压环境下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以氢气为主要成分的气体,这一过程可以用来制取燃料电池所需的燃料-氢气。然后,再利用这种高温高压气体推动燃气轮机发电,由此排出的废气经过回收后,再同气化设备产生的蒸汽汇合在一起,驱动蒸汽轮机发电。  相似文献   

8.
兆一 《航海》2008,(6):43-43
据日《科学》载,日本科学家以新方法开发出性能高的纳米电线。先把原材料氯化铒放入直径约2纳米的碳纳米管中,然后放到真空耐热容器中,用700摄氏度高温连续加热7天,最终氯化铒发生变化,氯原子和铒原子与碳纳米管互相作用,最终形成直径约1.8纳米的纳米电线(该直径仅为头发丝直径的万分之一)。  相似文献   

9.
等离子处理废物技术是目前较先进的一项新技术,在日益发展的航海业尤其是大型游船和航空母舰上的废物处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技术是21世纪实现环境友好船的重要措施。加拿大PyroGenesis公司研制了游船用等离子弧废物销毁系统(PAWDS),并与美国海军合作完善等离子弧废物销毁系统(PAWDS)在航空母舰上的应用。下一步该技术还将扩大用于处理废液和废气。本文概述了该系统的基本原理、研制过程,应用和进展情况,并对未来市场前景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0.
大功率燃料电池堆氢气膜增湿系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70 kW常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堆氢气膜增湿系统的传热传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管壳式膜增湿器应用于大功率燃料电池堆氢气增湿系统具有增湿速率快、被增湿氢气润湿程度好的优点.利用液态水对氢气进气进行增湿,实验中被增湿后氢气总能够达到过饱和状态,氢气流量一定时,膜增湿器增湿水进出口温差随水流量增大而降低,氢气出口温度随着液态水流量升高而接近增湿水进口温度;增大增湿水流量能够降低增湿水通过膜增湿器前后温差.增湿水温度和流量一定时,燃料电池堆负荷增大,被增湿氢气出口相对湿度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一丁 《航海》2008,(4):38-38
日本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具有磁电效应的新物质。该新物质具有非常罕见磁电效应。通常在极低的温度下才能达到这种性质转换。具体是:大阪大学以常见的超导材料铜氧化物为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一种物质在零下43摄氏度的环境下即能产生磁性质和电性质的相互转换,而这一温度比此前已知具备磁电效应物质的转换温度高约200摄氏度。  相似文献   

12.
最近,日本动力反应堆核燃料开发企业集团,在世界上首次开发出船用等多用途自动线性超导垂直搬运装置,并试验成功。这是人们研究将有放射性废物安全运送到地下深部这一课题所取得的成果,自动超导垂直搬运装置是在日本富山大学水野弘教授指导下,由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神户造船厂负责制造的。自动超导垂直搬运装置内直径260厘米,外直径270厘米,高约7米,整座装置呈圆筒型。该装置内部装有40厘米高,3层单一和组合式的磁电枢。运送密封舱内直径200厘米,外直径250厘米,重量为18公斤。另外,装置内部还装有氦气冷却铌钛超导磁石。  相似文献   

13.
科海拾贝     
《航海》1997,(3)
日开发高速喷水推进系统 日本川崎重工业公司开发出川崎PJ-A型喷水推进系统。该系统从吸水管吸入海水,用加压泵加压,再从船尾喷射出高压水,以此获得巨大的推动力,驱动海船高速航行。它适合包括冲波高速双体船在内的各种类型的高速船配用。  相似文献   

14.
英国的生物附着与腐蚀控制有限公司,最近成功地完成了一项防止生物附着系统的开发工作。该系统是在海水用作冷却剂的情况下进行使用的,能把海水系统海水过滤器内的电解生成铜离子和氯结合起来,并将元素的生成量控制在很低的水准,从而排除了氯腐蚀以及氢气的排放问题,消除了有毒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设计了3种间隙的爪式氢气循环泵,在氢气环境试验台上完成了氢气循环泵的性能测试,并且采用相同的方法测试了某罗茨式氢气循环泵。结果表明:进气压力和压升不变时,转速增加时,流量、容积效率、功率和系统效率均增加;转速和压升不变时,间隙越小的氢气循环泵的流量和容积效率越大,功率越低,系统效率越高;压升和转速不变时,流量随进气压力增加而增加。与罗茨氢泵相比,在相同进气压力和最高转速下,爪式泵的流量受压升的影响更小,容积效率和效系统率更高。  相似文献   

16.
大型客船(邮轮)旅游作为一类豪华游产品,近年来在中国发展迅速。邮轮上为满足船员及乘客医疗需求,通常都设有医疗中心,会产生一定量医疗废物。通过梳理公约及国内法规,根据大型客船(邮轮)的实际情况,梳理出船上医疗废物管理的要求,包括程序设置、设施设备、分类、收集和包装、焚烧要求、衣物处理等,并针对当前国内大型邮轮医疗废物监管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乙 《航海》2009,(2):42-42
据美《海事时报》报道,美海军设备工程服务领域的工程师、化学家、微生物学家,联手共同研发出一种环保型油渣废物处理技术。该技术类似于污水沉淀物的处理,就是将油渣与水、营养物质和氧混合,混合物再激活已有的细菌,细菌可快速将碳氢化合物分解成基本的分子,  相似文献   

18.
环境友好舰船及其废物处理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轻和消除对海洋环境的污染,20世纪90年代,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提出了环境友好舰船的概念,其含义是从海军舰船排放的有害废液必须符合各国和地方制订的环境保护法规的要求,以使海军舰船可以在世界各海域不受限制的航行。本文综述了美国、德国和北约国家海军对舰船产生的废物处理技术的开发和研究现状,包括膜生物反应器处理、超滤膜处理、油水分离器、固体废物焚烧系统处理等技术。处理的废物包括灰水(非含油废水)、舱底污水(含油废水)、固体废物和废气。  相似文献   

19.
一凡 《航海》2008,(6):42-42
据《科学大众》11月号载,台湾虎尾科技大学成功地研发出沾湿即可发电的叶绿素有机电池。这种有机电池只要沾水,就可在10秒内提供电能,驱动发光二极管发亮可长达2~7天。  相似文献   

20.
《船艇》1992,(3)
如果在修复古建筑时,所用的水泥受天气或干燥过程的影响而产生不可预料的膨胀,那它可能就会对建筑物产生较大的破坏。现在,德国奥尔登保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利用全息原理的视频系统,可以测出建筑结构上小到几微米的形交。人们可以利用这种技术研究水泥的性能,然后再考虑如何利用水泥。该系统能监测因建筑材料的收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