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材料8822H钢进行了接触疲劳试验,通过失效判据判定材料失效寿命,从而得出试验点数据,再根据试验数据拟合出8822H钢接触疲劳P-S-N曲线。根据试验试样的失效形式,从疲劳剥落坑形貌及剥落坑深度2个方面对8822H材料的接触疲劳失效进行了分析,为齿轮的抗疲劳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GPM-30滚动接触疲劳磨损试验机,在油润滑条件下试验研究轮轨材料对丝锥硌伤诱发局部滚动接触疲劳(LRCF)的影响,涉及ER8高速车轮钢、U71MnG高速钢轨钢,以及1 280 MPa和1 380 MPa级的贝马复相、PG4、PG5等4种新开发的重载钢轨钢。发现硌伤诱发的剥离掉块仅发生在硬度低于300 HV的ER8和U71MnG高速轮轨材料,且只有在硌伤深度超过150~200μm的临界值时发生,对于硬度高于400 HV的重载钢轨材料,表面硌伤不太可能诱发局部滚动接触疲劳。试样表面和剖切观测显示,初始疲劳裂纹可萌生于硌伤内部和前、后沿,底部萌生的裂纹更容易导致包含深裂纹和大块剥离的局部滚动接触疲劳,后沿比前沿更容易萌生初始裂纹。与U71MnG高速钢轨相比,硬度更低的ER8高速车轮钢试样上硌伤引发剥离掉块的可能性更高,但U71MnG钢轨钢试样上萌生的初始裂纹可扩展得更宽、更深,更易引发大块剥离,局部滚动接触疲劳造成的后果更严重。  相似文献   

3.
12CrNi3与15CrNi6钢碳齿轮的弯曲疲劳和接触疲劳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牵引从动齿轮拟采用的两种渗碳钢15CrNi6和12CrNi3钢的模拟齿根弯曲疲劳和接触疲劳性能进行了试验,并与渗碳主动齿轮材料20CrMnMo钢和感应淬火从动齿轮材料50CrMo钢的性能相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前者的弯曲疲劳和接触疲劳极限值和应力点的持久值都比后者高,可作为高速,重载机车牵引从动齿轮材料。  相似文献   

4.
润滑条件下钢轨接触疲劳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三种轨钢(不同金相组织的U71Mn轨样)的接触疲劳性能。试验表明,试样表层产生严重的塑性变形是形成接触疲劳破损的主要原因,通过热处理可提高轨钢的强度及硬度,接触疲劳强度也随之提高。作者分析了曲线地段的外轨内侧轨距角处(采用轮轨润滑方法)形成接触疲劳破损的原因,并根据室内试验结果提出在具有润滑条件的曲线上,钢轨以采用高强度淬火轨或合金轨为宜。  相似文献   

5.
新型内包式钢铝接触线的技术特性和运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强  蒋文渊 《中国铁路》1993,(12):20-22
从老式钢铝线的研制和运用并发展到目前研制运用的无接头新型内包式钢铝接触线,经历了近20年的时间,积累了研制、设计和运用的经验,并在9个地点,约110km电气化铁路上悬挂了9年,完成了供电任务。对几种导线的技术性能作了比较,最后还指出了钢铝接触线的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李广铎  刘忠利 《铁道学报》1993,15(4):115-120
采用国家标准GB6398-86规定的试验方法,对15MnVNq钢焊接接头在疲劳裂纹扩展中速区和近门槛值区的裂纹扩展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应力比,残余应力对疲劳裂纹扩展的影响方面获得了有价值的成果。本文还在疲劳断口的研究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探讨了二次裂纹对疲劳裂纹扩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4Cr2MoVNi钢锻模的生产工艺特点。实践表明,4Cr2MoVNi钢的热强性、热疲劳性和耐磨性均优于5CrNiMo钢的,用其制作的模具寿命可提高1倍以上。  相似文献   

8.
ZL-B铸钢车轮材料耐磨性与接触疲劳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与模拟辗钢轮踏面材料对比的基础上,对ZL-B铸钢车轮踏面材料的耐磨性和接触疲劳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两者的模拟耐磨性和接触疲劳性能没有显著差异,但ZL-B铸钢车轮踏面对所选取的试验钢轨的磨损较小。  相似文献   

9.
B级铸钢侧架疲劳试验方案研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B级钢与ZG25材料性能的比较,侧架原试验标准的分析,B级钢侧架的寿命估算等研究,就侧架在B级钢下的疲劳试验方案进行了研讨,所得结果可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杨西 《中国铁路》2006,(7):67-67,69
贝氏体钢焊接辙叉具有高强度和高韧性,良好的可焊性、热加工和切削性能,以及良好的耐磨性和接触疲劳性能。辙叉结构中设计的轻型间隔铁,保证了拼装辙叉的整体性,便于安装铺设,从根本上消除了嵌入式或拼接式合金钢辙叉心轨产生的接缝病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