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双曲线法、指数曲线法和三点法均是软土路基沉降预测的常用方法,此三种方法对沉降观测时间均有要求。为此,以某高铁试验段的塑料排水板联合超载预压加固处理测出的路基沉降数据为基础,分析这三种方法的适应性和稳定性。结论为:在恒载6个月内,不同预测方法和实测值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双曲线法预测的最终沉降总体上较其他方法大;指数法一和三点法以前3个月、后3个月和6个月数据为基础的预测规律最接近,以前3个月和后3个月的数据为基础的两次预测的沉降差值最小。 相似文献
2.
基于实测沉降数据的路基沉降机理及其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潜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07,(5):8-10
对路基沉降机理进行较深入的分析,归纳对比各类沉降预测模型,根据组合预测的思想通过加权建立组合预测模型,并基于最小二乘法进行求解。通过实测数据的建模分析,发现S形曲线拟合优度明显更好;组合模型确实能有效利用每种模型的信息而使预测值更为精确,组合模型的建立方法是合理且能够应用的。基于一维固结的解析法计算的最终沉降值与预测值的比较表明预测方法是可行的。两种计算方法都能满足工程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3.
许明明;徐彬;曾浩中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6,13(3):463-468
基于路基沉降实测数据对沉降进行预测是一种常用的施工质量管理方法,然而单一预测模型往往可靠度不高。对此,通过系统分析当前常用的3种路基沉降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之上,对这3种方法的预测结果赋予不同的权值,进而加权求和得出最终沉降值,旨在减小预测结果的随机性,提高预测精度。研究结果表明:预测数据可靠度要优于单一模型,对比类似组合算法,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基础上,计算效率也有了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4.
基于变权重组合模型的路基沉降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监测数据的沉降预测分析,是解决当前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计算精度不足的主要途径。由于采用常见的反S形成长曲线模型在路基沉降预测时,不能完全预测出沉降曲线的整个发展过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种曲线变权重组合的沉降预测模型。该方法结合多种反S形成长曲线模型,赋予一个未知的权重系数,通过最小方差方法对权重系数进行求解,从而得到沉降预测公式。工程实例的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较高的精度,可以应用于高速铁路路基最终沉降量的预测。 相似文献
5.
赵亚红;王金星;张丽华;周文国;郝延锦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8,15(10):2529-2534
针对传统的加权组合预测模型赋权过程中的缺陷,分析诱导有序加权调和平均算子(IOWHA)的优势,建立一种基于诱导有序加权调和平均算子的泊松-指数曲线组合预测模型。其基本思想是,以单一模型在每个时刻的预测精度作为诱导值,根据其大小排序、赋权值,以组合预测误差倒数平方和最小为准则,得到最优模型的最优权系数解,进行组合模型预测。结合工程实测数据,利用组合模型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IOWHA算子的组合预测模型预测平均绝对误差及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均小于单一模型以及传统的最优加权几何平均组合模型,预测结果能很好的反映沉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软土路基沉降与稳定观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邹会斌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04,(8):34-35
软土路堤施工最突出的问题是稳定和沉降 ,进行软土地基的处理就是为了使工后沉降得到有效控制 ,达到路基的稳定。路堤在施工期中的动态变化对路基稳定也非常重要 ;除必须严格按设计文件及软基设计规范要求同步进行沉降和稳定的跟踪动态观测外 ,观测方法也是影响数据是否准确的关键因素。结合工程实例 ,介绍软土路基沉降的观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结合广珠铁路货运线珠海西站工程,对真空预压处理海相深厚软土路基工后沉降预测方法进行研究;选取典型断面的沉降板为研究对象,分析曲线拟合法在沉降预测中的适用性、稳定性和准确性;从拟合曲线相关系数和相对误差角度进行分析,优选出适用于真空预压处理海相深厚软土路基工后沉降预测方法,并在工程中成功运用。 相似文献
8.
路基沉降是高速铁路设计和施工中所要考虑的主控因素。结合沉降观测数据可以对路基沉降量进行预测。通过预测可有效保证高速铁路路基工程达到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以合理确定无砟轨道的铺设时间。而路基沉降预测常用方法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工作难度大,是长期以来困扰高速铁路施工技术人员的难题。此文介绍了高速铁路路基沉降预测的几个典型方法,极具代表性,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新建铁路软土路基沉降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目的:软土路基由于压缩性高,渗透性低,固结变形持续时间长,所以其沉降规律研究就成为工程设计中的主要问题。为研究软土路基在某一段周期时间内的沉降变形规律,本文对新建胶新铁路软土路基进行2年的详细监测,以此分析软土路基的沉降变形规律。研究结论:路堤土体剖面上差异沉降变形在横向上表现出明显的不均匀性;通车前,路堤不均匀沉降程度随着路堤压缩量的加大而增大;通车1年后,路堤表现为缓慢沉降过程,路堤土体在横向上的不均匀变形程度随之减小,且路堤本体沉降变化很小;土体水平位移引起的工后沉降很小,不足总沉降的9%;磁环高程变化规律表明,路基在工后约6~8个月稳定。 相似文献
10.
从理论分析着手,在深入研究软土本构模型的基础上,提出软土地基沉降变形预测分析的等效参数方法。编制有限元反演程序,运用进化遗传算法,实现软土模型参数的优化确定。与实测结果对比显示,二维粘弹性等效参数方法分析结果合理;理论分析方法得到的各断面计算值与实测值非常吻合,误差小于6%,说明用于反映软土地基沉降的理论分析方法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1.
新建广珠铁路设计时速为120 km/h,沉降控制按Ⅰ级铁路标准。其中珠海西站工程采用真空—堆载联合预压的加固方式进行海相深厚软土地基处理,先导工程分4个试验区。本文根据先导工程试验区的地表沉降和分层沉降监测结果,对增压式真空—堆载联合预压与常规真空—堆载联合预压下的软土地基沉降变形进行了统计和相关分析,为该工程预压方案选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结合某填海造地道路地基处理工程实例,以软基沉降监测数据为依据,采用泊松曲线法对软土地基沉降进行预测,并与双曲线法、三点法预测结果及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泊松曲线法所得预测曲线与实测曲线较为吻合,是一种实用且精度较高的地基沉降预测方法,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软土地基桥台前移原因分析与综合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利民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3(4):54-58
软土地基上修建高路堤桥台时,软土层会因压密下沉产生塑性流动,使桥台桩基承受附加水平压力而发生前移,若对此不采取有效措施,常会引发严重的桥台病害等问题,综合分析了软基桥台前移的成因,探讨了软土路堤影响桥台桩基的几个关键问题,对防止桥台前移的一般工程处理办法进行了评述,提出了控制深厚软土地基高桥台前移综合处理措施的设计计算步骤,这对软基桥台的设计、施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利用我国西部山区的竹材作为挖填路基的加筋材料,对湘西楠竹筋材的抗拉、抗弯强度进行测试,并与传统加筋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比对;基于Pasternak模型对挖填路基进行简化,对竹材加筋挖填路基抗弯变形性能展开研究;利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加筋挖填路基三维模型,就加竹筋格栅、加土工格栅及不加筋3种工况下的路基顶面差异沉降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竹材能满足规范对筋材力学性能的要求;竹筋格栅加筋能有效减少路基顶面差异沉降,且其加筋效果优于土工格栅。研究成果可为控制挖填路基填挖结合部差异沉降提供技术支撑,为挖填路基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