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要工程特征 经济特征:东起南宁、西至昆明、北接红果,全长899公里的南昆铁路,横贯我国华南丘陵西部及云贵高原东南部山区。设计线路东邻南海诸港,西连云、贵、川及大西北广大腹地,为我国西南、西北地区与南海诸港陆路、铁路连系的捷径,在路网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沿线已探明矿产资源达130余种,东段南宁至百色,有粘土矿、石灰石、煤炭、石油等资源;中段百色至威舍,有水力、森林、煤炭资源;西段威舍至昆明及北段  相似文献   

2.
3.
本文简述了南昆铁路的兴建设及其在路网中的意义,并就南昆线东段方案、石江南岸方案、顶效方案的选择作了简介。  相似文献   

4.
南昆铁路选线设计体会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叶祥昌南昆铁路东起广西自治区首府南宁,从南宁枢纽南宁南(沙井)编组站引出,经邕宁、隆安、平果、田东、田阳、田林县和百色市,在八渡以东跨过南盘江进入贵州省境,经册亨、安龙县和兴义市,在威舍站北接盘西铁路红果站;西...  相似文献   

5.
6.
7.
南昆铁路选线设计的总体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昆铁路选线设计的总体思路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汪识义1南昆铁路主要工程特征1.1经济特征南昆铁路横贯华南丘陵西部及云贵高原东南部山区。设计线路,东邻南海诸港,西连云、贵、川及大西北广大腹地。为我国西南、酉北地区与南海诸港陆路铁路交通联系的捷径,在路网...  相似文献   

8.
京广铁路武衡电化技改朱亭改线隧道方案,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本文主要介绍在采用综合勘探手段查明测区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地质综合选线和评价。  相似文献   

9.
黄子懿  付卢萱 《铁道建筑技术》2022,(10):176-179+187
铁路勘测是铁路设计的基础,勘测效率和质量对铁路线路设计有重要影响。随测绘技术、装备及软件快速发展,采用智能勘测手段,铁路勘测成果质量和作业效率显著提升,可有效解决传统铁路勘测人工作业工作繁重、处理效率低下、质量控制困难等问题,在山区等复杂环境其优势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工程实例探讨智能勘测技术在选线工作中的典型应用,并对传统勘测和智能勘测技术进行对比,以证明智能勘测技术能有效改变现有作业模式并大幅提高生产力,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本文概述在水柏线鸡场斜坡地区选线时,应用遥感技术,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及展线方案比选提供了充分依据,对获取较多的地质信息以指导野外勘测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联平 《科技交流》2000,30(3):126-130,135
山区地形、地质复杂,选线难度大,地质对选线有控制作用,地质工作的质量影响着选线的成败及优劣。本文根据近年来我国西北路网地质选线的实践,论述了地质工作在山区铁路选线中的重要作用,也详细地介绍了山区铁路地质选线工作的组织形式、程序、方法,以及主要内容,对今后山区铁路地质选线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回顾了我国铁路航空勘测技术近40年来的发展状况并总结了经验,指出航测技术的发展要符合国情和路情,同时概述了铁路航测技术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对已开通运用的南昆铁路通信系统,从技术先进性、系统可靠2性等方面进行论术这和分析,指出该统具有90年代先进技术水平,并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16.
高蓉 《铁路航测》1996,(1):12-13,16
本语言着重了运用航测遥感新技术,开展了铁路勘测设计前期工作的基本原理、方法、工作程序及其发展方向。此外,还列举了一些应用实例,体现了航测遥感所具有的直观、高铲、信息容量大、危险上的优越性,并指出了目前实际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介绍赣龙铁路勘测设计过程的基础上,对几种山区地形铁路选线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南昆铁路地质灾害与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南昆铁路沿线地貌复杂,地质灾害类型多、地段长、危害大。铁路建设中,对沿线的地貌特征和膨胀岩土、软土泥炭土、滑坡泥石流、断裂带、地下岩溶、煤层瓦斯、高地应力和高烈度地震等地质灾害进行了系统研究,拟订和实施了相应的防治工程措施,保证了南昆铁路顺利建成通车。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困难山区既有电气化铁路增建第二线选线设计的实践,在优化设计方案、减小对既有线运营干扰、控制工程投资等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0.
邓富甲 《中国铁路》1996,(12):30-31
阐述了铁路勘测设计与信息技术的关系,铁路勘测设计部门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对铁路勘测设计实现信息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