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城轨列车运行速度的增加,在隧道工况条件下的气动阻力逐渐成为主要的行车阻力。现有常用的隧道空气附加阻力计算条件参数单一,从而存在一定的计算误差,为城轨系统能耗分析及系统优化带来困难。本研究在隧道空气附加阻力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以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城轨列车在隧道工况条件下的运行情况进行模拟,通过对大量模拟计算结果的拟合,提出了计算精度更高的城轨列车隧道空气附加阻力计算修正公式。  相似文献   

2.
荆蓉  黄承  曾飞  赵玉  马佳骏  冉蕾 《铁道建筑》2022,(12):81-84
针对目前已有的不锈钢-橡胶硫化粘接式、高分子-热塑性聚酯弹性体(Thermoplastic Polyester Elastomer,TPEE)抓钉连接式小阻力轨下垫板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将减摩层与弹性层一体成型的复合垫板。考虑小阻力扣件系统的实际使用环境,对采用尼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作为减摩层材料的复合轨下垫板组装小阻力扣件系统进行试验测试,研究浸水环境下其纵向阻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尼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作为减摩层材料均能使扣件系统具有较小的初始纵向阻力;对于尼龙-橡胶复合垫板组装小阻力扣件系统,浸水后纵向阻力发生明显变化,且纵向阻力随着浸水时间增长而增大,浸水60 d时其纵向阻力增大42.30%;对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橡胶复合垫板组装小阻力扣件系统,其纵向阻力浸水前后变化不大,浸水60 d时仅增大1.25%。  相似文献   

3.
气垫技术在铁路桥梁应急抢修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气垫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和应用情况,以及气垫船的优点;从我国铁路桥梁特点谈使用气垫平台进行应急抢修的必要性;提出拟想的气垫平台方案,设计出基础、梁部使用气垫平台抢修的具体方法;从实际需要出发呼吁有关部门开展和推动铁路桥梁抢修气垫平台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4.
对轮对更换装置中气垫支承系统容易出现的偏载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主动偏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结合厦深铁路长沙湾特大桥桩基现场载荷试验,分析桩的承载力、侧摩阻力传递规律和桩端阻力随载荷变化规律,并结合桩的现场工艺试验确定了桩的施工工艺。结果表明,本工程宜采用旋挖钻钻进成桩工艺;成桩后,各地层桩侧摩阻力不同时达到极限值,且随着加载增大,各地层桩侧摩阻力强化特征不同。通过试验研究也确定了各地层极限侧摩阻力的大小,即淤泥25 kPa,淤泥质粉砂50 kPa,粉砂60 kPa,粗角砾土100 kPa,粉质黏土48 kPa,全风化英安岩68 kPa,强风化英安岩110 kPa,并明确了桩的主要持力层。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气垫运输装置的原理、关键技术以及气垫运输在高速列车检修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砾卵石层冲孔灌注桩桩端注浆后的承载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某工程6根支于砾卵石层且经桩端后注浆的冲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及其中3根试验桩桩身受力测试结果,对其Q-s曲线的特性、桩身轴力传递机理、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发挥性状进行分析,揭示了注浆后冲孔灌注桩的承载性状及桩侧、桩端阻力的发挥性状,对冲孔灌注桩的设计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现场试验为背景,首先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厚层沉渣对嵌岩桩极限承载力有显著的削弱作用,会导致桩身的突然失稳;然后运用有限元数值分析,对不同厚度沉渣下嵌岩桩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了在嵌岩深度、岩性等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沉渣厚度的变化对其承载力的影响情况及沿深度方向厚层沉渣嵌岩桩桩侧阻力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
论述采用CNC交流伺服驱动控制及高精度机械传动零部件组成的多自由度伺服螺旋传动系统中的主要误差来源.在实验的基础上,分析讨论了影响机构位置精度与运动精度的主要因素并特别指出了系统调整不当导致的误差影响和应当补偿的误差,其实验结果对系统设计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准高速客车运行阻力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广深线进行的运营旅客列车的运行阻力试验,提出了单层准高速客车和双层准高速客车(以下简称“单客”和“双客”)的运行单位基本阻力计算公式,通过与在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环行试验线进行的起起加速试验数据的比较,验证了推导公式的合理性。从气动性能的角度分析了双客比单客运行阻力低的原因,指出了降低空气阻力的合理途径,认为要方便准确地确定客车运行阻力应分别进行空气阻力和机械阻力试验。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速铁路列控系统的列车定位误差问题,首先分析不同型号ATP车载设备通过应答器的绝对定位信息进行距离误差校正的数据,验证列车定位相对误差的正态分布特性;其次提出列车的相对测距近似模型,并以最小二乘法进行在线参数辨识;最后建立列车位置更新的离散线性模型,以定位相对误差的噪声特性和最小二乘的相对测距近似模型为基础,利用多层降噪自动编码网络辅助的卡尔曼滤波算法直接对列车的相对位置在线估计从而得到绝对定位信息。利用ATP车载设备与高速动车组接口型式试验的现场数据进行仿真分析,仿真实验与实际误差校正的对比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高速列车行走过程中的定位误差,对应均方根误差统计,整体改善程度至少达到34.39%。  相似文献   

12.
连续箱梁平曲线半径较小时,如果在计算管道摩阻力时只考虑预应力管道竖曲线的转角,则作用于箱梁截面预应力的计算就会出现较大误差。文章从理论上对连续弯梁桥空间转角进行了分析和计算,提出了连续弯梁桥空间转角实用近似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针对渡线道岔无砟轨道结构发生较大偏移影响了线路平顺性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试验验证和工程实践,分析了在天窗时间内渡线道岔无砟轨道纠偏修复的技术难点,研究了基于高聚物化学解黏与气垫抬升的渡线道岔无砟轨道结构纠偏修复关键技术、工艺流程以及轨道动态性能同步监测技术。结果表明:底座板与基床表层间黏结系数对纠偏时千斤顶横向顶推力影响显著,黏结系数从0.5逐渐增加到1.0,2.0,5.0时,千斤顶横向顶推力最大值增幅分别为62.1%,144.9%,290.2%;通过高聚物化学解黏与气垫抬升技术相结合,确保了轨道结构与掺水泥级配碎石层的完全脱离,显著降低了底座板与基床表层间的黏结力与摩擦阻力,为纠偏的成功实施创造了条件。该技术实现了天窗时间内对道岔无砟轨道的无损伤纠偏,线形控制良好,线路平顺性改善显著,纠偏修复后道岔无砟轨道动态性能满足动车组高速运行时的安全性和平稳性要求。  相似文献   

14.
芜湖长江大桥无为岸铁路引桥位于软土地区,设计单位在进行桥梁桩基承载力计算时,既没有考虑软土层的正摩阻力,也没有考虑负摩擦力对桩基的影响。作者通过一系列推算以及桩的静载试验,认为该软土层应该考虑正摩阻力,但由于负摩擦力的影响,应对正摩阻力进行折减,进而可以适当地减小桩的根数。  相似文献   

15.
论述采用CNC交流伺服驱动控制及高精度机械传动零部件组成的多自由度伺服螺旋传动系统中的主要误差来源。在实验的基础上,分析讨论了影响机构位置精度与运动精度的主要因素并特别指出了系统调整不当导致的误差影响和应当补偿的误差,其实验结果对系统设计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桩基是当前较为常用的基础形式,穿越较厚度人工素填土层时,桩周土体大量下沉或土层因孔隙水压力消散而重新固结导致使地表下沉,从而对近桩基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桩土共同作用的问题,一般试验方法难于准确测出地质条件下桩基的有关力学特性.本研究通过对深层不均匀人工素填土所做的单桩自平衡法静载试验,测试了桩周侧阻力及端阻力,分析了荷载...  相似文献   

17.
以深圳西乡商业中心旧城旧村改造项目基坑石方爆破工程为依托,针对爆破区域紧邻运营地铁、居民区的复杂环境,爆破振动安全控制要求极其严格,为确保安全,施工初期从施工工艺、施工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多项减振技术的现场试验,主要在电子雷管延迟间隔设置、减振孔规划、炮孔底部气垫层、爆破作业自由面朝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爆破振动现场实测值分析减振效果,并对上述各项减振技术进行了量化试验对比分析,获得该爆破施工地质环境条件下可靠的试验数据;在试验数据的支撑下,完善爆破施工技术、工艺、方案,成功地完成了该项目的施工。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在黄土地区桩基设计中,桩基负摩阻力和中性点深度的合理取值一直是研究及设计人员所关注的难点问题。本文在对湿陷性黄土地区桩基负摩阻力和中性点深度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搜集国内近30余项黄土地区桩基现场浸水试验研究成果,对黄土地区桩基负摩阻力的取值和中性点深度进行总结及统计分析。研究结论:(1)通过大量测试数据的统计分析,明确了负摩阻力取值和中性点深度的上下限范围;(2)在桩顶标高低于-5 m、桩周土湿陷性土层厚度不大于6 m且湿陷等级不大于Ⅱ级的范围内,桩周土对桩体基本没有负摩阻力产生;(3)在实际工程中,桩顶往往承受较大荷载,且工作过程中浸水湿陷几率和湿陷量远不及现场注水湿陷充分,这些因素均使实际工作桩基的中性点上移,分析建议桩基中性点出现位置(中性点深度比ln/l0)选择在0.5~0.7之间;(4)通过对大量实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建议深厚层强湿陷性黄土地区桩基设计时负摩阻力取15~35 k Pa是符合实际的,并建议进一步开展黄土地区桩基础负摩阻力性状的原位试验研究,以期利用本次研究成果为深厚层强湿陷黄土地区的桩基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数字相机结构和误差来源,提出了对数字相机严密检校的数学模型,并运用序贯方法解算该数学模型.实验证明采用本方法进行数字相机的检校简便易行,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出了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桩侧负摩阻力对桩产生下拽力,导致基桩沉降增大,竖向抗压承载安全等级降低,甚至造成桩体破坏。为分析不同桩端下卧层(黄土和粗砂)对基桩沉降和负摩阻力的影响,本文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对比研究两种下卧层情况下桩体、桩周土变形及桩身轴力分布的差异,明确基桩中性点位置的变化规律并给出建议值。研究结论:(1)下卧层对桩周土沉降的影响较小,但对桩身沉降的影响较大,相同堆载等级下粗砂下卧层的中性点位置明显低于黄土下卧层;(2)两种下卧层的桩身轴力都随堆载等级的增大而增大,但粗砂下卧层的下拉荷载和桩端反力明显大于黄土下卧层;(3)两种下卧层情况下,依据桩土相对位移和桩身峰值轴力确定的中性点位置基本一致;(4)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桩端下卧层的地质情况,采取适当措施,尽量减小基桩负摩阻力,充分发挥基桩的承载性能;(5)建议黄土下卧层中性点位置取0.51l~0.6l,粗砂下卧层可取0.6l~0.8l;(6)该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堆载条件下桩基中性点的确定及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