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典存在论可被视为真知一逻辑地说一是者三方结构。它在自身的范围内已走到尽头,陷入严重的危机。马克思的哲学是以逻各斯“去揭示存在”,因而也是一种存在论。他实现了对古典存在论的第一重超越:存在是人的实践活动,语言一理论(逻各斯)源出于实践(存在),而真理则根本是个实践的问题。这样的实践存在论要求它不止于理论地批判,更要从事现实地批判:消灭古典存在论“所由产生的现实的社会关系”。这正是它的第二重超越。  相似文献   

2.
一种结构化的普适计算动态信任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全服务都是基于系统是可信任的这一假设.在普适计算环境中,实体之间不存在事先的信任关系,要确保普适计算的安全,实体之间必须建立信任关系.提出了一种结构化的动态信任模型.该模型将信任分解为基本信任和动态信任.基本信任由实体具有的属性或者第三方的推荐或者经验决定;动态信任则由应用上下文决定.这种结构化的信任模型与现有的信任模型相比具有一些优点,如充分体现了信任的动态性,解决了陌生主体之间如何建立最初的信任关系,并且该模型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同时也是道家美学思想的奠基者.他对中国古代关学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在老子哲学中,美是老子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并将其与作为最高实体的"道"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了对人性自然本真状态的理想追求.老子的美学思想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抽象的思辨,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整体性、含蓄性、自然性和柔弱性,这对以后美学的发展及现代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卢卡奇试图从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用历史辩证法的原则来克服古典哲学的困难,但他最终还是偏离了马克思并陷入了唯心主义的窠臼.然而,我们并不能由此而简单地否定卢卡奇对德国古典哲学所作的深刻思考,因为他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能够"走进德国古典哲学"并"回到马克思"的重要路标.  相似文献   

5.
在基于角色的信任管理框架RT中,由于可以依赖实体的属性授权,所以它是一种适用于大规模、分布式环境,为陌生双方动态地建立信任关系的有效方法,但它在授权时只考虑了实体本身的属性,没有考虑实体所依赖的平台运行环境的可信性,而一个“不可信”的平台显然会对系统安全构成威胁,本文提出了一种搭建在可信计算平台之上的基于角色的信任管理系统RTMTCP,从证书、安全策略、一致性验证等方面具体阐述了如何将RT与可信计算平台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提高信任管理系统的可信性、自主性和安全性,最后通过实例对RTMTCP的使用进行了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6.
阿多诺在哲学上反对同一性,同时也以"非同一性"与总体性相对抗,这种哲学立场为其否定性美学划定了不确定的界域.而"星丛"本体论又使他的否定性美学思路呈现出综合性与总体化的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我们在阿多诺美学理论上的"理解性困境".本文从阿多诺美学的矛盾或悖论之处入手,探讨并分析了阿多诺美学的总体性问题及其难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考察了C·L·斯蒂文森的伦理学方法论,指出他实际上将伦理学方法归结为了心理学方法.而这是由于他基于情感主义立场,错误地理解了对伦理学问题,将伦理学问题当作如何消除态度分歧的问题.故而他的元伦理学理论对改善规范伦理学的研究并无真正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杜威为未来哲学做出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定位.他虽然对传统意义上的哲学做出了严厉的批判,但他并没有彻底放弃哲学以及哲学的作用.杜威认为,在哲学虚假的形而上学描述的背后,哲学有关心社会传统价值的真正功能.因此,哲学作为一种伪装的终极知识已经不可能存在了,但是,哲学完全可以成为一种分析现实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工具,成为推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实践力量,成为一种批判的社会理论.哲学并不是一种神秘的垄断知识,而是一种公开透明的澄清活动.哲学并不是一种确定的知识,而是一种具体的动态关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高强度的土地开发利用与日益拥堵的交通系统矛盾愈来愈突出.这两者是城市发展内部的一对相互作用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任何土地的开发建设,都会给城市的交通系统新增压力,如果超过地区交通供给能力盲目开发,将直接导致城市生活品质的下降;另一方面,如一味追求土地低水平开发,将造成土地资源和交通设施资源的浪费,阻碍城市发展.因此,如何协调好土地开发强度和交通条件约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伽达默尔对审美意识的批判已受到太多关注,鲜为人知的是,他对启蒙运动的批判是理解其本体论阐释学更有意义的部分.在他对启蒙运动的"笛卡尔基础"的批判基础上,本文深入地探讨了他对艺术的理解及其阐释理性观念之间的关系,并且与哈贝马斯等人的批评不同,本文认为伽达默尔的阐释学本质上不应在与启蒙事业严格对立的立场来解读.伽达默尔早期的对话观念本身最初因启蒙抱负而起,问题是伽达默尔最终没有持守这种抱负.他的传统观念因太过贴近描绘艺术体验的崇高忘我精神,而使得其阐释学牢牢嵌入一种启蒙承诺与反启蒙冲动的浪漫转向之间悬而未决的张力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