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电涡流缓速器涡流折算系数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涡流折算系数对电涡流缓速器制动力矩理论计算的影响。通过对两种型号电涡流缓速器制动力矩实验数据的分析,建立了关于涡流折算系数的微分方程。利用MATLAB直接搜索工具箱得到微分方程的初值条件,再通过龙格-库塔法求解该微分方程获得涡流折算系数的数值解。根据这一计算方法对电涡流缓速器制动力矩进行验证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一致,说明此计算方法是可行的且解决了电涡流缓速器在改型优化和新产品设计中存在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领从蹄式鼓式制动器制动力矩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交通因数是制动器动力矩常用计算方法之一。对领从蹄式鼓式制动器制动力矩的效果因数法向种常用的计算公式进行了分析及计算验证。结果表明,各公式虽然形式各异,但都是基于同一假设推导出来的,它们具有本质上的同一性。最后对公式的选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玻璃升降器制动过程进行力学分析并建立了制动力矩的计算公式,可帮助设计人员正确选定结构参数以获得合适的制动力矩。  相似文献   

4.
电涡流缓速器作为一种辅助制动装置,是在车辆现有的制动系统中,增加一套能独立作用于车辆传动系统,使车辆安全减速的制动装置。它可提前于常规制动器工作,使车辆平稳减速,并承担大约70%-80%制动能量。  相似文献   

5.
汽车制动缓速器因其有效降低制动系负荷而得到较广泛的应用,但在缓速的过程中制动能量却大量浪费了.文中通过对汽车可回收的制动能量的推算,对超级电容器作为制动能量回收储能装置的分析,提出利用超级电容器构成的制动能量回收装置的设想,实现制动能量的有效回收,达到节约能源、减少排放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液力缓速器     
液力缓速器是利用耦合叶轮搅动油液产生阻力形成制动作用,结构如图1。它主要由定子、转子、控制阀以及电子控制系统等组成,定子和转子共同组成工作腔。缓速器制动力矩的大小取决于工作腔内介质(机油)的压力和数量以及传动轴的转速。当要进行缓速时,控制系统将油槽中的介质(机油)泵入定子与转子之间的工作腔,由于转子与车辆传动轴相连,而定子固定在缓速器的外壳上,  相似文献   

7.
车辆的制动力矩是研究车辆制动性能和进行制动过程分析的重要参数,本文基于车辆速度信号,提出了一种采用“一阶FIR滤波器”最优设计信号处理,获取车辆制动力矩的新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此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北京公交集团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大规模更换了运营车辆。更换的新型公共汽车,应用了许多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技术、新装备。对这些新车辆的新技术装备,经我们实际运营应用和试验研究,其功能效果是符合公交车辆使用环境特性的。现以其中的自动变速器缓速器(艾里逊T310R型自动变速器)为例,对制动性能的改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采用交流变频技术,研制了一种可遥控制力矩的带式制动器,并对其结构、原理、实验室试验、实际应用及前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在汽车制动过程中,大多数是适应性制动,即车辆无需制动停止,只是达到减速的目的。应用缓速器制动取代制动器的频繁制动,可降低制动器过热乃至制动失灵的危险,缓速器可提高车辆制动系统的可靠性和延长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1.
缓行器对汽车制动稳定性影响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提出了装用缓行器后汽车前后制动力分配的广义I曲线概念, 导出了同步附着系数的计算公式。建立了带缓行器汽车的制动力与广义I曲线匹配的定性评价法和定量评价法, 从而能从制动稳定性角度对缓行器制动力匹配的优劣程度给出评价。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国内外采用永磁直驱技术的轨道车辆发展状况,归纳了永磁直驱转向架的结构形式,讨论了抱轴式直驱结构与弹性架悬式直驱结构的特点及其适用情形,分析了永磁直驱转向架的蛇行运行稳定性与曲线通过性;针对轨道车辆应用,从磁性材料、冷却系统、温升效应、电机质量、气隙磁密、反电势抑制、失磁故障、电路结构等方面论述了永磁直驱牵引电机的结构设计与优化方法,分析了传统的牵引电机控制策略,讨论了模型预测控制技术和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用于永磁直驱电机的可行性和存在的问题;总结了轨道车辆永磁直驱技术的现存问题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刚性抱轴式永磁直驱结构紧凑,但电机受轮轨振动影响较大且增加了列车簧下质量,仅适用于低速轨道车辆;高速轨道车辆直驱技术宜采用弹性架悬式直驱结构,但需要进一步研究永磁牵引电机和直驱转向架的弹性连接方式和最优匹配参数,优化簧上、簧下质量分布;内置式永磁直驱转向架可缩短车轴长度和减少轴距,具有质量轻、动力特性好等优势,较适用于复杂的地形环境应用;需要研究更为快速准确的永磁电机故障在线诊断、预警与抑制方法,可结合基于故障诊断及预测的智慧运维技术,为车辆提供维修决策建议;需对永磁直驱电机定子、转子拓扑结构进一步优化,并提出更为有效的冷却结构及精确的温升计算方法;传统矢量控制与直接转矩控制难以兼顾高转矩动态响应和低转矩脉动,模型预测控制因其结构简单、动态响应快等优点,较适用于轨道车辆这类低开关频率大功率应用,但仍需进一步研究以降低其运算负荷并提升其稳态性能;无位置传感器技术可节省电机内部空间体积,且能防止编码器故障带来的可靠性问题,适用于内部空间狭小的直驱转向架,现有中高速无位置传感器技术已具有较好的性能,零速和低速下采用高频信号注入法虽能实现较准确的位置估计,但其对电机控制性能带来的一系列不利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车用电涡流缓速器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运用电磁位对A Φ A方法和库仑规范, 实现了三维涡流场定解问题的完整表述, 建立了1/8有限元模型; 运用四面体单元, 模拟并分析了电涡流缓速器的磁通量分布。由有限元程序求得的电涡流缓速器的制动力矩与试验测量值基本吻合, 说明该模型和计算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介绍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上的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控制方法。井对永磁同步电动机在丰田prius轿车上的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商用汽车辅助制动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商用汽车频繁制动或长时间持续制动时, 为了提高主制动器使用寿命和制动效能, 分析了辅助制动装置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介绍了适用于柴油发动机车辆的发动机制动与排气制动技术和适用于一般商用车辆的辅助制动技术——电涡流缓速器、永久磁铁式缓速器与液力缓速器, 研究了提高制动力矩、改善散热效能、减小拖滞力矩及优化整车匹配等有关辅助制动装置关键技术, 提出了缓速器的最大制动力矩、平均制动力矩及抗热衰退系数等效能评价指标。指出了自励式缓速器、集成式缓速器和缓速器与主制动器联合控制等是商用汽车辅助制动技术的发展方向, 从政策制定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能有力推动中国辅助制动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系统分析和总结轨道车辆永磁牵引系统控制技术研究与发展趋势,介绍了永磁同步电机作为牵引电机应用于轨道交通领域的优缺点和国内外永磁同步牵引系统的应用情况;回顾了大功率牵引逆变器在低开关频率下的控制技术和永磁同步电机牵引控制技术,分析了脉宽调制策略、弱磁控制等关键技术的设计思想、研究方法等;总结了近几年国内外研究成果,讨论了各类控制方法的优点和局限,并展望了永磁同步电机在轨道交通牵引领域的发展前景和面对的挑战。研究结果表明: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适用于直驱系统,具有体积小、效率高等优势;牵引逆变器通常采用混合脉宽调制策略,低频段采用异步调制,中频段为同步调制,方波工况下采用单脉冲调制,其中特殊同步调制下系统动态性能的提升和不同调制方法之间的平滑切换是牵引逆变器脉宽调制技术的难点;电机控制策略主要针对基于双电流调节器、电压矢量角弱磁控制和方波工况下弱磁控制这3种高速运行区的弱磁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应进一步考虑永磁同步电机的无位置传感器技术、故障在线诊断与预测和高精度参数辨识问题;牵引传动系统的机电耦合特性和短路故障处理是今后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弯道行驶中制动工况对半挂汽车列车稳定性的影响, 运用动力学理论与虚拟样机仿真软件ADAMS, 建立了具有21自由度的半挂汽车列车整车模型, 分析了在弯道行驶极限工况下, 半挂汽车列车折叠角、侧向加速度、横摆角速度、车速、轮速、轮胎侧偏角随时间的变化关系。通过整车系统的稳态转向试验与阶跃试验, 验证了模型具有较好的仿真精度。仿真结果表明: 转向后3 s实施制动, 在3 s的时间内, 牵引车侧向加速度变为0, 横摆角速度达到极值33 rad·s-1后迅速减小, 而半挂车侧向加速度达到极值4 m·s-2, 横摆角速度逐渐减小为0;在制动过程中, 牵引车后轴先抱死拖滑, 由此引起半挂汽车列车发生折叠现象, 从而导致弯道行驶制动稳定性降低。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轿车电磁与摩擦制动集成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推导了轿车前后轴利用附着系数的计算公式。以ECE R13制动法规与电磁制动器设计要求为约束条件, 以轿车前后轴实际利用附着系数与理想状态制动强度差值的平方和最小为目标函数, 以MATLAB优化工具箱为计算工具, 建立了轿车电磁与摩擦制动集成系统摩擦制动力分配优化方法, 计算了不同工况下的摩擦制动力分配最优值。计算结果表明: 当制动强度分别为0.1、0.2、0.3、0.4、0.5、0.6、0.7、0.8时, 优化前的目标函数值分别为0.03、0.05、0.07、0.07、0.08、0.07、0.06、0.04, 优化后的的目标函数值分别为0.00、0.00、0.00、0.00、0.00、0.00、0.01、0.01, 优化后, 目标函数值明显减小, 轿车前后轴利用附着系数曲线更靠近理想曲线, 且均在ECE R13制动法规控制曲线的下方, 因此, 提出的优化方法满足ECE R13制动法规的要求, 轿车制动稳定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ECE制动法规对多轴汽车制动力分配的要求, 指出目前多轴汽车制动性能分析方法的不足, 提出了基于ECE制动法规的利用附着系数图示法。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汽车各轴的利用附着系数曲线和ECE制动法规边界曲线, 通过分析各轴利用附着系数之间的位置关系及其与边界曲线之间的关系来研究汽车的制动性能。考虑到多轴汽车制动时轴荷转移较大的实际工况, 在计算车轮地面法向反力时, 采用簧上动载荷和簧下载荷分开计算模型。分析结果表明: 当利用附着系数为0.20~0.80时, 汽车具有较高的附着利用率; 当制动强度为0.15~0.30时, 车轮抱死顺序为前、中、后, 符合车轮抱死顺序要求, 能够保证汽车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可见, 该分析方法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无级变速汽车液力变矩器工作的燃料经济性, 确定了液力变矩器锁止、解锁的合理条件。为了提高液力变矩器解锁时的工作效率, 利用无级变速器速比调节功能, 设计了PID控制器, 使得发动机-液力变矩器始终工作在最佳经济区域。为了减少液力变矩器锁止时的冲击, 以允许冲击度范围内滑磨功最小与发动机稳定运转2个原则, 提出了锁止离合器接合的控制策略, 设计了以冲击度和发动机转速差为输入量的模糊控制器。两种不同锁止情况试验结果表明: 急加速(1.92 s) 比缓加速(1.38 s) 延长了接合时间, 因此, 利用控制策略能够保证锁止离合器接合平稳和发动机的稳定运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