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进一步提高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桥梁工程领域的应用,提高施工效率,阐述了装配式钢结构桥梁在工程应用中的优势,结合BIM可视化分析平台,提出并采用Revit+Fuzor模式构建适用于桥梁结构的可视化施工模拟体系的一般方法。以某4跨钢结构连续梁桥实际工程为实例,归纳总结其建造装配过程、关键施工工序、机械设备作业情况等施工模拟方法。在虚拟建造过程中,采用Revit软件创建桥梁模型,Fuzor模拟施工,该模式可将模拟输出的成果应用于实际施工管理中,实现对施工过程的动态管控。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建成区进行地铁明挖深基坑施工时,需对深基坑本身及其周边既有建(构)筑物或主干管线进行变形监测,以保证地铁基坑和周边安全稳定。基于郑州地铁轨道交通5号线康宁路车站明挖基坑工程,通过对项目概况和深基坑监测内容的分析,研究明挖地铁深基坑周围护体的水平位移、周边建筑物沉降、主管线沉降和地表沉降监测数据变化规律,并运用信息化技术,及时掌握施工环境改变,提前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地铁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3.
针对隧道工程监测数据处理和预警工作提出一种可视化应用方案,基于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与监测数据的相互关联实现监测信息的直观展示,将Dynamo可视化编程与BIM相结合,实现监测过程中基于分级标准和分级监测单元的可视化预警,同时反馈输出分级预警信息。程序以太原地铁2-1号线联络线项目为依托,实现可视化层面的分级,为现场安全施工提供预警提示。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山地城市路网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将地理信息(GIS)与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引入到山地城市路网优化设计中来,构建了以道路等建构筑物信息为模型,以三维GIS为模拟分析手段的地理设计方法,实现了在大范围三维GIS场景中BIM要素的可视化模拟与分析。并以重庆港城工业园区B区路网工程为例,使用GIS与BIM技术对该路网进行优化设计,实现了优化后的路网与周边地形、地貌以及地理环境的完美融合,且节省工程投资3.46亿元。  相似文献   

5.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具有参数化建模、可视化施工、沉浸式体验等特点,在工程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以三座波形钢腹板组合梁桥为例,结合BIM技术,对波形钢腹板组合梁桥在设计及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点进行分析,为复杂组合梁桥的BIM工程技术提出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工程后期运营管理出现了新的辅助工具——BIM技术。在建筑信息化领域里,BIM技术可以说为工程后期运营管理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采集软件、数据收集等方面,BIM和传统模式相比有着很大的优势。本文通过对传统的数据库和模型挂接的论述,来分析新型可视化运营管理方式的实现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道路桥梁项目的建设管理水平,在施工全过程中应用BIM技术。针对道路桥梁施工的难点,搭建BIM三维可视化模型,分析对施工的优化性。按照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的顺序研究BIM技术在碰撞检验、场地布置、施工模拟、灾害应急等方面的应用要点。最后介绍BIM技术在某高速公路大桥施工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8.
以徐州某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为依托,采用FLAC3D软件建立基坑开挖支护模型,对基坑开挖不同工况下引起的围护结构变形、地表沉降、坑底隆起等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结合现场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验证其数值模拟应用在深基坑开挖变形的可行性,对以后相似的地铁深基坑施工和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随着BIM设计技术的推广,其应用已由民用建筑行业逐渐进入了轨道交通行业,尤其在地铁车站综合管线设计方面的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从BIM的概念和技术特点入手,结合沈阳地铁车站综合管线实际设计案例,对BIM技术的具体应用手段进行分析和研究,为沈阳地铁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BIM技术在九圩港二线船闸中的实际应用情况。为克服船闸传统施工管理中存在的缺点,对船闸施工中的进度、技术方案、工程量、图纸审查等方面进行研究,总结提出了BIM技术在施工模拟、可视化进度管理、方案优化与比选、质量与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应用点,为水运工程信息化体系提供理论和应用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的“双碳”政策背景下,6D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作为近年来的热门技术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以某工程采用的双壁钢围堰为例,阐述了6D BIM技术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通过Revit软件建立3D模型,进行碰撞分析,并利用C#语言实现了Revit 模型向Midas Civil模型的转换。 依托Fuzor软件和Navis-works软件,完成了4D BIM和5D BIM的建立,对各阶段资源消耗进行统计,使钢围堰施工进度与资源消耗智能化、可视化。采用全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对碳排放进行测算,建立碳足迹计算模型,并对QT Creator集成开发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开发碳足迹计算系统、建立碳足迹因子库,实现6D BIM技术,为绿色建筑、低碳建筑的探索和实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控过程中监测数据不直观、理论计算与施工监控脱节等问题,提出了基于BIM技术的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温控动态控制方法。在Revit平台上,建立某船闸混凝土施工温控监测模型,结合Revit和数据库,以二次开发的形式实现监测信息与模型集成,同时将BIM模型导入有限元软件,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温控过程的仿真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将BIM应用于施工温控监测,提高了对监测信息的可视化管理与分析能力,并为温控仿真数据与实际工程监测数据之间的反馈提供了途径,可更好地指导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温控。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和优化传统CAD设计在工程项目上的工作效率,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应运而生。利用BIM技术的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可出图性等特点,将有效地提升交通运输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加快实现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的信息传递共享。BIM技术有着先进的理念,BIM技术的三维协同设计特性,在建筑生命周期的信息传递共享、对绿色建筑设计的支持、可视化的设计等等,这些理念的先进性提升了工程的品质和安全性,促进建设、养护、管理和运输服务协调发展,驱动交通行业产业转型和升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在建筑工程大规模建设的今天,BIM理念不断地被认知和认可,其作用在施工领域内日益显著,而BIM技术在路桥施工及地铁施工领域应用较少。通过介绍BIM技术在地铁施工中的运用,展现其在三维可视化、图纸复核、工程量计算、限额领料、安全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控等项目管理方面的卓越性能,以期待BIM技术能在地铁建设生命周期中发挥更多的作用,产生更为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刘志中  裴佑生 《北方交通》2022,(2):50-53,56
针对高速公路互通立交面临设计和施工进度管理等难题,将BIM技术应用于互通立交设计及施工中,建立全专业的三维信息模型,利用BIM可视化技术进行桥下限界高度分析、三维视距分析.通过本项目自主研发工程进度可视化管理系统,实现在施工阶段参建各方对工程进度的实时、精准把控和便捷管理.应用结果表明:通过BIM技术能够优化设计和对工程进度进行全面管理,实现了BIM技术在互通立交中的应用,可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BIM指的是建筑工程的信息建模,在进行建组模型构建的过程中,依据大量信息作为基础。通过对建筑模型的细致分析和研究可以为建造者提供更加有效的信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BIM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土木工程施工资源的分配、减小施工成本、优化施工管理,提高施工单位或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就BIM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有效运用,简单进行了BIM技术的发展历程的叙述,分析了BIM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特点以及价值,着重对基于BIM技术的4D管理系统、可视化、综合管理系统以及在施工中各个方面的BIM应用进行了讨论,最后进行了施工安全的分析以及平台建设和所对应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7.
针对铁路隧道施工的特点及管理需求,研究隧道施工阶段的BIM模型构建及应用思路和技术路线,提出了基于BIM的4D施工管理技术。将构建的隧道BIM模型与进度计划进行关联,形成4D施工信息模型,基于该模型实施4D施工模拟与优化、进度动态管理、安全评估与预警管理、质量监控与管理、信息化管理等功能,实现铁路隧道工程施工的数字化、可视化和集成化管理。最后通过实际项目进行BIM应用,证明了BIM技术在铁路项目隧道施工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深基坑是各种地下管线设施、大型建筑地下设施、大型桥梁建设等工程中比较常见的基建工程,而深基坑监测则是深基坑工程的重点工作。目前深基坑监测方法和技术众多,主要从深基坑监测技术、深基坑监测工作方法等方面,对建筑物周边环境及深基坑的支护结构等,进行全方位的监测探讨。  相似文献   

19.
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与 BIM 技术集成应用于施工阶段已越来越广泛。 通过定向对排名前 80 的施工企业 (排名以 2015-2016 年收入为准) 进行问卷调查, 分析三维激光扫描与 BIM 集成应用在施工阶段的应用情况以及总结影响其实施的众多因素, 并得到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与 BIM 技术集成应用于构建复杂管线 BIM 几何模型存在影响项目实施成败的 8 个主要因素。 其次, 通过 29 家施工企业对 8 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并打分, 根据打分结果利用熵权法得到 8 个主要影响因素的权重。 最后, 依据 8 个主要影响因素的权重总排序以及将其划分为 4 个层级, 给出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构建复杂管线 BIM 几何模型的实施建议, 为施工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日前,在第六届"龙图杯"全国BIM大赛上,广州地铁设计院《全员BIM模式下的设计企业创新实践——以地铁车辆段项目协同设计为例》项目获得二等奖,这是该院在2017年获得的第五个国家级及以上BIM大奖。据了解,广州地铁设计院BIM在2017年连揽多个奖项,分别有:《广州地铁六号线萝岗车辆段上盖综合开发项目BIM应用》获2017第八届"创新杯"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大赛的最佳居住建筑BIM应用奖;《广州地铁十四号线区间与桥隧工程BIM技术深化应用》获2017第八届"创新杯"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大赛的优秀大型桥梁与隧道BIM应用奖;《地铁车辆段体系的BIM设计创新实践》获2017第三届"科创杯"中国BIM技术交流会暨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