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浙江温州某工地的废弃泥浆的含水率、pH值、颗粒组成及矿物成分进行研究,通过最佳絮凝试验确定了最佳絮凝剂添加量,并采用了一种新型处理方法——药剂真空预压法处理该地区的废浆。试验结果表明:(1)试验泥浆以粘粉颗粒为主,其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伊利石还含有少量的高岭石、斜长石、碱性长石及方解石;(2)不同APAM絮凝剂添加量下,废弃泥浆的浊度随时间增加而减小,且初始浊度最低时对应的添加量为最佳添加量;(3)药剂真空预压法能够有效压缩废浆体积、减低废弃泥浆的含水率。  相似文献   

2.
针对厦漳大桥所处环境和施工特点,试验对比了新型聚合物钻孔泥浆XN、SM和增稠剂PAC的各项性能。结果表明,相同掺量下,泥浆XN的马氏漏斗粘度高于其它泥浆;泥浆的马氏漏斗粘度随搅拌速度的增加而降低;在室内试验时的聚合物钻孔泥浆最佳搅拌工艺是低速搅拌20分钟;适量的加碱量有利于改善泥浆的马氏漏斗粘度;泥浆XN护壁性和沉渣自净化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3.
淤泥质软土水泥固化特性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承载力,解决高压旋喷技术中淤泥质软土固化的最佳水泥掺量的问题,利用室内试验的方法,对不同水泥掺量下淤泥质软土强度及刚度随时间变化的特性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水泥掺量为2.5%时,软土强度略有降低;当水泥掺量达到15%时,无侧限抗压强度及不排水抗剪强度增长了40多倍,杨氏模量E增长了250多倍;养护龄期为14 d时,强度完成了21 d龄期的80%左右。为高压旋喷加固淤泥质土提供试验及理论依据,并可作为类似工程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大量的室内试验和多处试验路段施工最终表明,在淤泥质土中二次掺入总量为5%~8%的石灰使其成为石灰土,经"活化"到"砂化",能大大改善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提高CBR值,压实度可达90%~95%,比一次掺灰提高2~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通过混凝烧杯试验进行沉淀池排泥水回流强化混凝效果的研究,分析PAC投药量、排泥水浊度及回流比参数的选择对排泥水回流工艺强化混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AC投药量低于30 mg/L,沉淀池排泥水浊度为16~40 NTU,回流比为2%~10%之间,沉淀池排泥水工艺能促进水中胶体絮凝,强化混凝效果,提高出水水质;并且利用设计正交试验得出,最优回流条件为:排泥水回流比=6%,PAC投药量=25 mg/L,排泥水浊度=30 NTU,比无回流节省投药量28.6%。  相似文献   

6.
以某制药厂生化车间超滤透出液为研究对象,通过小试试验考察了不同絮凝剂(三氯化铁、氧化钙、聚合氯化铝及氢氧化钙)对污水中磷的去除效果,并重点对氢氧化钙与聚合氯化铝三级混凝除磷的效果进行了探讨研究,试验结果表明Ca(OH)2与PAC复配三级混凝除磷的最佳投药量为在pH为9时,一级混凝沉淀除磷Ca(OH)2最佳投加量为1.66 g.L-1;在pH为9时,二级混凝沉淀除磷Ca(OH)2最佳投加量为0.2 g.L-1;在pH为7时,三级混凝沉淀除磷PAC最佳投加量为180 mg.L-1,最终出水总磷浓度为0.25 mg.L-1左右,总磷去除率达到99.94%以上。  相似文献   

7.
软土地基及其特点 软土地基是指土体中含水率超过30%的淤泥、淤泥质土和部分充填土、杂填土及其它高压缩性土体,该类土体一般存在于滨海、湖沼、谷地以及河滩附近,其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以及抗剪强度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通过大量的室内试验和多处试验路段施工最终表明,在淤泥质土中二次掺入总量为5%~8%的石灰使其成为石灰土,经“活化”到“砂化”,能大大改善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提高CBR值,压实度可达90%~95%,比一次掺灰提高2~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以改性凹凸棒和聚合氯化铝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新型环保絮凝剂APAC,并阐述了其水体净化机理.该絮凝剂的最佳质量配比为m(PAC)∶m(凹凸棒)=2∶1.与传统絮凝剂PAC相比,具有较少的投加量,当1#、2#APAC投加量为8,4.8 mg/L时,除浊率分别达到97.34%和100%;更宽的pH值适用范围,最佳范围为7~11;更低的残余铝含量,1#、2#APAC在最优条件下的残余铝量分别为0.182 mg/L和0.166 mg/L.  相似文献   

10.
进行了固化沿海地区淤泥和吹填砂混合物代替山皮石的相关试验,包括在实验室内研究泥和砂的最佳混合比例和合适的固化剂类型;固化泥砂混合物的抗压强度及劈裂强度试验、干湿循环试验、冻融试验等;固化混合物的现场施工过程及固化泥砂混合物和山皮石填料的经济效益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淤泥和吹填以40%和60%的质量比例混合、采用G2固化剂固化泥砂混合物时,固化土各项性能均较好;采用本文研制的固化剂固化泥砂混合物后,现场测试的强度及弯沉值等指标均满足公路路基设计要求;固化泥砂混合物可代替山皮石作为路(地)基填料,并可节约成本40.5%.  相似文献   

11.
钛基絮凝剂因优良的除浊脱色性能及安全无毒等优点而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新型水处理剂.为寻求钛基絮凝剂的最佳絮凝条件,提高絮凝效果,以硅酸钠、硫酸铝、硫酸钛为原料制备新型絮凝剂聚硅硫酸钛铝(PTAS).考察了不同原料配比下PTAS的除浊效果,并利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絮凝剂结构进行表征.同时,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对PTAS絮凝除浊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PTAS的最佳原料配比为n(Ti+Al)∶n(Si)=1∶4、n(Ti)∶n(Al)=5∶1;静置时间对PTAS除浊效果的影响最大,然后是快搅时间、慢搅时间和pH,PTAS浓度的影响最小;浊度最佳去除条件为PTAS浓度0.6 mmol/L、pH=6.89、快搅时间4.74 min(180 r/min)、慢搅时间40 min(30 r/min)、静置时间120 min;优化条件下浊度去除率可达98.9%,余浊为0.44 NTU,满足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GB 5749-2006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了得到温拌剂及阻燃剂对SMA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冻融劈裂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研究了温拌剂掺量、阻燃剂掺量、掺加方式、降温效果等因素对温拌阻燃SMA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分析温拌剂和阻燃剂的作用机理,验证了试验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SMA混合料水稳定性随着EC130温拌剂掺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掺量为0.3%时达到最大值;随着FRMAXTM阻燃剂掺量逐渐增大,在掺量为0.6%时,冻融劈裂强度比(TSR)和残留稳定度(MS0)相比于不掺加阻燃剂的情况下分别提高了8.0%和3.6%;选择干法温拌剂加干法阻燃剂的掺加方式在保证水稳定性的同时具有操作方便,便于施工的特点;降温效果对水稳定性影响较大,在温拌剂掺量为0.3%的情况下,试验温度下降30℃以上时不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3.
聚合硅酸硫酸铝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共聚法和复合法制备了具有不同硅酸聚合度、碱化度和铝硅摩尔比的聚合硅酸硫酸铝(PASiS).采用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和显微电泳技术,研究了制备方法和参数变化对PASiS形态分布和水解产物荷电特征的影响,分析了PASiS中聚硅酸与铝水解聚合产物的作用方式.水处理实验结果表明,PASiS的絮凝效果优于PAC,PAS,PASC和PAM等絮凝剂,而又以共聚法制备的PASiS的絮凝效果更佳;不同碱化度、硅酸聚合度及铝硅摩尔比的PASiS表现出不同的絮凝性能,吸附架桥及捕获沉淀是其主要絮凝机理。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水泥搅拌桩加固淤泥质地基控制效果,依托印度龙湾1#公路淤泥质地基工程,首先分析了淤泥质土的基本物理力学特性,然后借助淤泥质土水泥固化试验,探索了水泥掺量为0.0%、2.5%、5%、7.5%、10%、12.5%和15%固化土养护7d、14d和28d时的无侧限抗剪强度、不排水抗剪强度和抵抗变形能力,并据此为水泥搅拌桩确定最佳水泥掺量;最后建立数值模型,对公路淤泥质地基采用水泥搅拌桩加固控制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相淤泥质土具有含水量高、低强度、高压缩性、渗透性差、天然地基承载力低等特点;水泥掺量达到15%时,抗剪强度与抗压强度增长了约40倍,杨氏模量E增加了约250倍;龄期与水泥固化土的强度和变形密切相关,前14d龄期内能够完成28d龄期内增长值的80%左右;公路淤泥质地基采用水泥搅拌桩加固后,路基面沉降在填筑结束后20d内基本完成,侧面验证了其加固控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PDA2000监测低温低浊水混凝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讨论了低温低浊水混凝特点的基础上,应用先进的PDA2000(photometric dispersion analyzer)对三种絮凝剂应用于低温低浊水的最优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硫酸铝不宜用作低温低浊水的混凝剂,而PAC加水玻璃的混凝效果较好,PAC和水玻璃的最佳投量范围分别为12-17mg/l和4-6mg/l,快速搅拌转速为600r/min(G值400s^-1)时,最优慢速搅拌转速为50r/min(G值20s^-1),最佳反应时间为10min。  相似文献   

16.
采用聚合氯化铝(PAC)、聚合氯化铝铁(PAFC)两种混凝剂对模拟城市雨水进行混凝试验研究,考察了混凝剂种类、投加量及原水pH等因素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搅拌强度200r/min快速搅拌1min,150r/min中速搅拌5min,50r/min慢速搅拌15min的条件下,PAC和PAFC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40mg·L-1、60mg·L-1,两种混凝剂的混凝效果相当,无明显差别.考虑成本核算,选用PAC作为混凝药剂.在原水pH值为6.5~7.5的范围内PAC的混凝性能较好.在其投加量为40mg·L-1,原水pH为7.0的条件下,除浊率可达98%,除氨氮率为18%,CODcr的去除率达到47%.  相似文献   

17.
由于高液限黏土不能直接用于道路路基填料,必须进行改良处理。为了获得较好的改良效果和降低工程造价,以武汉富强大道工程的高液限黏土为研究对象,分析0%、2%、4%、6%、8%、10%不同掺灰率下的黏土改良效果,最终确定最佳掺灰率范围。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得到随掺灰率变化的改良黏土工程特性,最终确定最佳掺灰率的改良方案。当掺灰率为8%时,无侧限抗压强度最大,膨胀量达到了最小值0.58%;当掺灰率超过时,液限、塑性指数和塑限变化幅度较小;当掺灰率在0%~8%之间时,黏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曲线变化幅度大;当掺灰率在8%~10%之间时,黏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曲线变化幅度减缓。结果表明:在高液限黏土中掺入石灰可以明显改善其路用性能,8%石灰掺量改良效果最优,可以满足该道路工程对路基填料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8.
在乙醇-水体系中用淀粉改性AM-DMDAAC阳离子絮凝剂,研究单体质量比、淀粉与单体质量比、引发剂用量和引发剂种类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M∶DMDAAC=5∶1,AM∶淀粉=2∶1,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04%,引发剂为过硫酸钾和硝酸铈铵时能得到絮凝效果良好的絮凝剂.  相似文献   

19.
在乙醇-水体系中用淀粉改性AM-DMDAAC阳离子絮凝剂,研究单体质量比、淀粉与单体质量比、引发剂用量和引发剂种类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M:DMDAAC=5:1,AM:淀粉=2:1,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04%,引发剂为过硫酸钾和硝酸铈铵时能得到絮凝效果良好的絮凝剂.  相似文献   

20.
为有效改善高含水率粉土路基工程力学性质,同时节约工程造价,采用草木灰+石灰混掺方式对高含水率粉土进行了改良实验。结果表明:草木灰和石灰均对粉土具有降水作用,但石灰的效果优于草木灰,两者混掺时,草木灰可起到分散的作用,从而提升降水效果;当草木灰掺量为15%,石灰掺量为4%时,对高含水率粉土的改良效果最好,相比素粉土,粘聚力、内摩擦角和单轴抗压强度分别提升800%、19.4%和300%;固化改良之后的粉土在碾压2遍后,压实度>94%,可满足上、下路基的压实度要求,碾压5遍后,压实度>96%,可满足上、下路床的压实度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