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汽车动力性、经济性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合理匹配的程度,发动机与传动系的合理匹配将显著降低汽车的燃油消耗并可获得较好的动力性.为改善发动机与传动系参数匹配不当的现状,本文以传动系参数给定,优选发动机参数为方向,对汽车动力传动系统进行了匹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匹配,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均得到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匹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汽车动力性、经济性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合理匹配的程度,发动机与传动系的合理匹配将显著降低汽车的燃油消耗并可获得较好的动力性.为改善发动机与传动系参数匹配不当的现状,本文以传动系参数给定,优选发动机参数为方向,对汽车动力传动系统进行了匹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匹配,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均得到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建立客车动力性、经济性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客车传动系和燃油消耗的目标函数、约束函数,采用Matlab遗传算法工具箱对传动系进行优化,解决目前传动系匹配不佳和发动机燃油消耗偏高的问题。结果表明,遗传算法能高效、精确地处理数据,是客车动力性、经济性优化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优化后的客车动力性、经济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该方法可为客车的开发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矿用汽车发动机工作点分布于燃油低效区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功率匹配的交流传动控制策略,使得传动系统能够根据车辆工况的变化相应改变发动机输出功率。确定了电传动系统功率区,引入了车辆负荷度评价车辆所处工况的负荷程度,设计了3层结构的控制策略,上层算法中使用滑动平均滤波算法对轮边电机转速进行预处理,计算车辆负荷度;中层算法利用三维模糊控制器,根据车辆负荷度及发动机转速计算了参考功率;下层算法中驱动系统追踪给定的参考功率,实现了矿用汽车的功率匹配。为验证功率匹配控制策略的控制效果,搭建了电传动试验平台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控制策略能够快速识别矿用汽车启动、爬坡、突遇负载、下坡等常用工况的负载变化,并计算适合当前负载的驱动功率,保障了矿用汽车在恶劣工况下的动力性;稳态试验考察了控制策略下矿用汽车的节油效果,发动机工作点分布在最佳燃油经济性曲线附近,负载为40kW时,功率匹配控制策略的燃油消耗量比满足最大功率需要策略减少10.8%,负载为80kW时,功率匹配控制策略的燃油消耗量比满足最大功率需要策略减少4.8%,验证了功率匹配策略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简单介绍了汽车动力性与燃油经济性传统的评价方法,详细叙述了综合效率评价方法和C曲线评价方法(即利用燃油经济性一加速时间曲线的评价方法),它可以用来评价汽车动力传动系参数匹配的优劣。  相似文献   

6.
无级变速器     
CVT(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技术即无级变速技术,采用传动带和工作直径可变的主、从动轮相配合传递动力.由于CVT可以实现传动比的连续改变,从而得到传动系与发动机工况的最佳匹配,提高整车的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改善驾驶员的操纵方便性和乘员的乘坐舒适性,所以它是理想的汽车传动装置.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汽车万有特性图,探讨了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匹配途径。  相似文献   

8.
笔者阐述了高原环境对装载机整机匹配性能及整机性能的影响,分析了装载机动力性及经济性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对装载机的受力分析及发动机功率分配的计算,得出高原地区装载机的生产率及燃油消耗率修正系数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
汽车等速燃油经济性模拟计算及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几组平直道路上的汽车滑行试验数据,建立了汽车车速和行驶阻力的关系.以汽车等速行驶的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式及用台架测试的发动机特性参数进行汽车燃油消耗量模拟计算,并用道路试验值进行修正.在平直道路上测量了汽车不同速度点的等速100km油耗,推导出发动机转速、功率(转矩)、有效燃油消耗率等负荷速度特性参数进行模拟计算,消除了发动机台架试验和汽车上实际使用条件的差异,有更高的模拟精度.  相似文献   

10.
笔者阐述了高原环境对装载机整机匹配性能及整机性能的影响,分析了装载机动力性及经济性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对装载机的受力分析及发动机功率分配的计算,得出高原地区装载机的生产率及燃油消耗率修正系数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1.
拟合出了发动机稳态输出转矩模型和燃油消耗率模型,给出了发动机最佳动力性和最佳燃油经济性的目标速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液压机械无级变速传动系统和发动机的综合控制方案,给出了相应的油门-速比综合控制策略框图.最后应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系统仿真模型对其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综合控制策略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12.
拟合出了发动机稳态输出转矩模型和燃油消耗率模型,给出了发动机最佳动力性和最佳燃油经济性的目标速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液压机械无级变速传动系统和发动机的综合控制方案,给出了相应的油门-速比综合控制策略框图。最后应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系统仿真模型对其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综合控制策略能够实现最佳动力性和最佳燃油经济性控制。  相似文献   

13.
为改善低工况条件下因增压压力不足而造成柴油机缸内燃烧恶化问题,将两级增压(two-stage turbocharging,TST)与相继增压(sequential turbocharging,STC)技术相结合.首先,通过推进特性试验进行两级相继增压与柴油机匹配计算,确定增压器型号;其次,利用GT-power软件得到增压器与柴油机联合运行曲线,验证方案的可行性;最后,进行台架试验,分析推进特性和负荷特性下两级相继增压对柴油机性能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推进特性条件下,在0~50%负荷区间,采用单涡轮增压(1TC)可以改善燃烧恶化问题;在50%~100%负荷区间,采用双涡轮增压(2TC)能够进一步提高空燃比,改善缸内燃烧,尤其在60%负荷下,燃油消耗率相比原机降低8.08%;两级相继增压模式在低转速、全扭矩及中高转速、高扭矩运行区域,可实现增压器的良好匹配.  相似文献   

14.
为有效识别驾驶员的驾驶意图,在保障插电式四驱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性的基础上,提高其燃油经济性,提出了一种转矩识别系数计算方法,设计了基于发动机输出转矩最优能量管理控制策略,讨论了每种工作模式的判别条件以及转矩分配方法.为避免单一优化算法运算时间长、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固有缺陷,使用优拉丁超立方的方法进行试验设计,利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adial basis function, RBF)建立近似模型,使用多岛遗传算法对近似模型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对优化后的控制策略进行离线仿真得出,混合动力汽车在满足动力性能的前提下,百公里油耗降低了16.4%;将优化后的控制策略在dSPACE上进行硬件在环试验表明,所制定的控制策略,可以实现基本的能量管理,且加入转矩识别之后平均车速误差降低了39.9%,百公里油耗降低了8.5%.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针对气电混合动力公交车的经济性进行了研究,并通过路谱采集分析燃气发动机实际常用工作区域,结合发动机燃烧特性分析发动机燃气经济性。并通过对电控发动机重新标定达到气耗百公里降低2-3公斤。  相似文献   

16.
把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组合为一种新的动力源,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以燃料经济性为目标,以动力性为约束奈件,用模糊匹配的方法对车辆传动参数及结构参数进行模糊匹配计算,可获得满意的匹配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介绍了区间数学基本概念,运用Matlab建立了发动机万有特性的数学模型,应用区间数学分析了公交汽车在运行过程中行驶车速、载质量、道路阻力系数等运行参数波动对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影响程度。分析结果表明:车速波动对汽车油耗量的影响程度随着车速的增大而明显增大,但汽车油耗量的波动随载质量的不同相差不大;道路阻力系数波动对汽车油耗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载质量和行驶车速。  相似文献   

18.
将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组合并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然后以燃料经济性为目标,以动力性为约束条件,用模糊匹配的方法对车辆传动参数及结构参数进行模糊匹配计算,再用加权综合评价方法对模糊匹配后的结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9.
电喷汽油机燃用甲醇-汽油混合燃料的性能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了研究不同体积分数的甲醇-汽油混合燃料对多点电喷汽油机性能和排放的影响,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对比分析了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及排放特性,并用气相色谱分析仪测量了目前法规尚未限制的甲醇和甲醛排放,探讨其排放特性及生成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外特性工况运行时,甲醇-汽油混合燃料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在高转速时略高于汽油机,有效燃料消耗率比汽油机低,有效热效率比汽油机高;在负荷特性工况运行时,混合燃料发动机的有效燃料消耗率和有效热效率与汽油机基本相当;随着混合燃料中甲醇体积分数的增加,CO排放有所降低,NOx排放几乎保持不变,THC排放在大负荷时略有升高;混合燃料发动机的甲醛排放明显高于汽油机,并且随甲醇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大,而甲醇排放低于汽油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建立了柴油机优化的数学模型,并编制了相应的优化程序;在柴油机工作过程模拟计算的基础上,对机车用16240柴油机的几个可调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可使其油耗率降低约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