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和WebS ervice作为W3C(World Wide Consortium)组织提出的国际标准,对整个IT及其相关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船舶行业正处在大发展的时代,但是使用的软件大部分都从国外引进.为了促进船舶行业软件的开发,认识到船舶行业的信息化现状以及应用软件的网络化发展趋势,提出了基于Web Service标准的开放式船舶软件开发框架.这个框架使用XML作为标准的数据格式,以Web Service作为底层的IT支持基础.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的互联网,组织广大的船舶行业软件开发人员,共同开发开放式的可在网络上互相调用的松散耦合的软件服务.分析了此框架的可行性,并通过开发部署一个服务的实例展示了其先进性和实现的简易性.  相似文献   

2.
船舶主机气动操纵系统可靠工作与船舶安全操纵直接关联,作为轮机管理人员,熟悉船舶柴油机气动操纵系统的基本原理,熟练故障原因的分析方法,熟知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十分关键。文章以主机起动失败为例,分析了主机起动过程系统阀件的动作规律,画出了起动过程系统阀件关系框图,提出了故障查找的思路和方法,并结合船舶案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3.
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本文较详细的介绍了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基于现代船舶制造工艺过程的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方法与过程,为现代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可行的案例。  相似文献   

4.
以GIS和移动通信技术为基础的LBS系统具有用户访问方式多样、数据格式不统一的特点,为此提出利用XML、移动Agent构建分布式LBS系统的解决思路,重点解决用户如何访问系统及系统如何处理用户请求.系统以两层业务结构为基础设计基于有限状态机运行控制的移动Agent;采用基于消息与事件驱动模型管理移动Agent;利用VoiceXML,WML以及XML,提出四种接入方式解决方案,并研究基于移动Agent,XML的LBS业务数据处理流程.  相似文献   

5.
在假设各船装备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的船舶间协商的辅助避碰决策系统,建立了系统的设计模型,并对系统进行了功能分析.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船舶避碰决策研究中的船舶碰撞危险度的确定方法,综合分析评价了船舶避碰决策系统的研究现状,指出基于AIS信息环境的船舶避碰决策系统研究是未来船舶自动避碰决策系统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7.
开发出了基于XML文件的PTU自动装配系统,介绍了开发该系统的主要原理和关键技术,并给出了PTU自动装配系统的开发过程。  相似文献   

8.
国内现行的《轮机维护与修理》教材内容基本局限于船舶柴油机推进系统部分分支系统及零部件的维修方法,很少涉及其他轮机设备及系统的维修方法和相对应的案例,为此很有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关联案例拓展,使学生在情景意识中提高扩散思维能力、分析应用能力以及船舶需要的岗位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9.
根据《船舶安全与管理》课程特点,借鉴"及时教学"和"案例教学"的理论和方法,设计一个以Internet为依托,基于B/S架构的法规辅助教学信息系统。该系统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能实现最新国内外法规查询、师生动态交流和典型案例在线学习等功能。  相似文献   

10.
基于AIS的船舶自动避碰系统对VTS利用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对VTS的工作现状和AIS系统的优越性分析,提出了利用AIS数据开发船舶自动避碰系统的可行性,探讨了基于AIS的船舶自动避碰系统提升VTS工作效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多功能船舶碰撞案例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舶碰撞案例在研究船舶避碰理论、指导航海实践、培养航海人员及海事审判等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案例的规范化、信息化表示,多功能船舶碰撞案例库的建立,以及案例库在多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为以案例为支撑的其它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以温州鳌江特大桥为工程背景,通过对鳌江两岸代表船型:1000 t船舶满载,船舶撞击速度为5 m/s和3000 t船舶压载,船舶撞击速度为2.6 m/s,分别建立两种不同工况的有限元模型对增设钢套箱防撞措施保护主塔墩进行船舶撞击力仿真模拟分析,以获得主塔墩处的船舶撞击力和结构动力反应。并对大桥的钢套箱的防撞效果进行评价,包括船舶撞击力的消减效果、对主塔墩的变形情况。本文的数值结果为鳌江特大桥的下部结构设计和防撞套箱的优化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船舶操纵模拟器中船舶碰撞检测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船舶操纵视景仿真中,碰撞检测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增强虚拟环境的真实性,需要实时进行碰撞检测.本文针对船舶操纵虚拟现实系统中本船与场景中其它对象之间的碰撞检测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将包围盒检测法与相交测试法结合的算法,并采用限时思想对整个碰撞检测加以优化.  相似文献   

14.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realize the intelligent deliberative obstacle avoidance for unmanned surface vehicle (USV), based on the International Regulations for Preventing Collisions at Sea called COLREGS. Firstly, a three-level system architecture is designed for the ship intelligent collision avoidance system. Secondly, an intelligent collision avoidance algorithm i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calculation of motion parameters and the rules of COLREGS. Thirdly, according to COLREGS, the marine environment is modeled from the electronic chart data and radar information, and a deliberative collision avoidance algorithm is written. Finally, the deliberative collision avoidance simulation is carried out for the USV. The feasibility and reliability of intelligent collision avoidance algorithm are verified by the vivid simulation results.  相似文献   

15.
将避碰决策系统分为船舶运动检测、视觉几何模型和船舶运动态势计算、碰撞预报及预控3部分.针对图像质量问题采取图像预处理增强、中值滤波、直方图均衡处理方法.采用相位相关算法基于背景模态模式静态空间信息记录图像信息,补偿图像抖动.基于视觉几何模型计算船舶运动态势计算船舶目标空间坐标位置、船舶型尺度、船速、船首向等.基于实时运动状态信息和桥区船舶运动态势预报碰撞危险以及避碰决策模式.引入避碰等级术语通过计算桥区船舶操纵避碰相关参数,进行避碰早期预警并得出避碰操纵决策方案.形成合理化的船-桥避碰决策系统,以达到船-桥避碰预警预控的智能效果.  相似文献   

16.
基于航向控制系统的船舶动态避碰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航速矢量变化与船舶避碰之间的动态变化规律(避碰机理),研究了结合船舶领域和速度障碍等方法的静态避碰机理,确定了不考虑船舶改向运动过程与周围环境变化前提下,本船可避让所有物标的航速矢量区间;建立了基于模糊自适应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和船舶运动方程的航向控制系统,再现船舶改向过程中的航速矢量非线性变化;基于静态避碰机理和航向控制系统研究了船舶动态避碰机理,求解了符合船舶操纵运动过程的动态避碰改向区间. 研究结果表明,在开阔水域随机设置的多物标环境中,可得到符合航速矢量非线性变化的动态避碰改向区间集合 [?90°,?72°]、[31°,47°]、[62°,79°],受动态船舶主要影响形成改向范围为(?72°,31°)、(79°,90°] 的碰撞航向区间,符合船舶操纵运动对改向避碰的影响规律,可为实现船舶避碰辅助决策、自动避碰和动态避碰路径规划提供基础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船舶撞击桥梁的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威胁了桥梁结构安全和城市交通的运营。为减小船撞桥带来的损失,需提高桥梁的抗撞能力。为达到既能保护桥梁又能在经济上实现最优化的效果,必须了解桥梁河段内船舶对桥梁的最大撞击力,借助于ANSYS/LS-DYNA非线性有限元程序,仿真模拟各种情况下船撞桥的过程,分析归纳撞击力结果,总结出简化的撞击力计算公式,并与各规范公式进行比较,为该研究方向或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安全气囊是汽车约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安全气囊在碰撞事故中能够很好的保护乘员,在车辆安全系统的开发阶段需要进行大量的安全气囊匹配试验.汽车正面安全气囊匹配试验主要包括100%重叠正面碰撞试验、40%偏置碰撞、30.角碰撞、正面柱碰撞和钻入碰撞等.在气囊的匹配试验中,需要对气囊展开的时间特性进行分析,以便不断优化约束系统的设计,达到在交通事故中保护车内乘员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