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预测盾构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槽变形曲线,通常采用Peck公式或其修正公式,但该公式没有考虑邻近桥桩刚度对地表沉降槽变形的影响.采用Midas GTS NX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桩径和桩-隧道间距对地表沉降槽曲线的影响,提出一种适用于预测盾构近距离侧穿桥桩时地表沉降槽的偏态分布曲线.以长沙地铁5号线圭塘站至高桥南...  相似文献   

2.
地铁明挖车站施工邻近铁路轨道时,两者之间往往会产生相互的负面影响,对于施工的安全以及铁路的正常运营造成影响。以南昌市轨道交通3号线上沙沟站基坑施工为背景,分析了其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对紧邻铁路线路的影响。通过有限元建模,建立了地铁车站基坑开挖及铁路路基相互关系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对施工过程中铁路运营与基坑施工相互作用下地表沉降、支护体系内力以及铁路轨道沉降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实际施工监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有限元数值模型的可靠性与准确性。研究成果为今后类似工程的变形预测以及相互作用分析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赵伟  王洋 《北方交通》2023,(12):83-87
沈阳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工业展览馆站—五爱街站区间下穿陆军总院人行天桥,隧道结构与桥桩竖向净距约3.97~6.47m,采用有限元计算分析矿山法地铁区间施工对人行天桥的影响,结果显示矿山法地铁区间施工人行天桥桥墩底部最大沉降量为5.12mm,最大差异沉降量为3.92mm,墩底部最大水平变形量为0.66mm,桥墩最大倾斜为0.15‰,可以保证人行天桥安全。  相似文献   

4.
以北京地铁6号线苹果园站密贴斜穿既有地铁1号线苹果园站主体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软件GTS-NX建立地铁车站-既有车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桩梁拱(pile beam are,PBA)工法动态施工时地表沉降变形发展规律,并对比实测沉降与数值模拟沉降.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采用PBA工法修建地铁车站整个施工阶段,导洞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为-12.25 mm,占地表总沉降的48.2%,扣拱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为-6.94 mm,占地表总沉降的27.3%,说明导洞开挖、二衬扣拱阶段是控制地表沉降的关键环节;既有车站对地表沉降产生一定的影响.最大实测沉降为-25.89 mm,最大数值模拟沉降为-25.41 mm,实测与数值模拟结果相差小于5%,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有效性,数值模拟结果较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铁5号线东单站近距离垂直上穿既有1号线地铁区间隧道.对既有隧道底板实测位移进行研究,分析受浅埋暗挖车站上穿施工影响的既有隧道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受新建车站上穿施工扰动,既有隧道呈上浮变形且无明显扭转现象;采用Peck公式对既有隧道底板上浮变形进行拟合,结果与实测值较吻合,说明在上穿施工扰动下既有隧道变形与天然地层变形类似,符合Peck曲线变形规律;拟合得到地层损失率为0.034%~0.097%,地表处沉降槽宽度系数值为0.34~0.68.  相似文献   

6.
城市地铁隧道开挖往往会下穿、侧穿建(构)筑物。为保证隧道顺利开挖,有必要对既有结构进行受力与变形研究。以西安地铁四号线某区间盾构侧穿高架桥施工为例,通过数值模拟和实时监测分析盾构侧穿高架桥桩所引起的受力与变形,并将数值计算得出的沉降值与实际监测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盾构在砂层环境下,土压力的大小对地表沉降的影响较大;桥墩对地表沉降有一定的约束作用,盾构施工中在合适的地方布置桩基,能有效的减小既有结构的沉降。研究结果可供类似盾构侧穿风险源参考。  相似文献   

7.
朱峰 《北方交通》2020,(1):80-84
基于数值模拟,对沈阳地铁九号线奥体中心站及奥-奥区间近接沈阳地铁二号线既有车站施工进行全过程模拟分析,分析了不同区域施工对既有车站产生的影响,寻找施工过程中的控制点,确保工程顺利安全进行。  相似文献   

8.
地铁隧道邻近结构物,施工难度大、风险高,是地铁施工中的技术难题.大连地铁1号线黑石礁车站风道与轻轨桥桩之间最近距离仅为1.9 m,隧道开挖对桥桩影响较大.施工期间,按照一定间距在风道与桥桩之间采用钢管隔离桩措施,在水平方向上起到了变形阻断作用,有效地保证了隧道近距离穿越桥桩施工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某PBA工法地铁车站下穿跨河桥,车站上方3根桥桩距离车站顶部仅0.6 m,合理扣拱施工工序是桥桩沉降控制的关键.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研究了不同扣拱施工顺序及不同中、边跨开挖面错距下桥桩位移、地表沉降及车站中柱位移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先中后边顺序下车站中柱位移较大,但是桥桩及地表沉降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以最靠近车站的3根桥桩为坐标零点,扣拱施工对桥桩横向影响范围为15 m左右;4种施工方案下桥桩最大差异沉降基本相同,且随着扣拱施工步变化趋势一致;扣拱施工引起的桥桩绝对沉降和差异沉降均在允许范围内,上部桥梁处于安全可控状态;中、边跨错距为三段模式的桥桩沉降、地表沉降及中柱位移均优于中、边跨错距为六段模式;经综合比选,扣拱施工顺序建议先中后边,中、边跨开挖面错距建议为三段模式.  相似文献   

10.
高赫遥 《北方交通》2023,(3):80-82+85
结合沈阳地铁6号线与既有2号线换乘站(市图书馆站)周边既有的及规划的道路、建筑物、管线等情况及客流条件,进行功能性、舒适性、施工安全性、与周边环境协调性及经济性的综合比较,进而对地铁换乘车站两个方案进行系统分析,最终确定了合理的换乘站方案。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三维快速拉格朗日算法原理,结合华东软土地区某盖挖逆作法施工换乘地铁车站工程实际并考虑基坑的周边环境因素,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盖挖逆作法地铁结构开挖过程中的变形性状进行了数值分析,得到了基坑开挖各阶段的变形场,为地铁车站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较好的控制结构变形量的方案,以确保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小,并保证基坑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12.
地铁盾构超近距离上跨既有线施工,如何保证盾构正常施工及既有线的结构安全及正常运营,是施工中的关键点。结合沈阳地铁十号线中松区间超近距离上跨既有二号线工程,采取利用临时竖井进行障碍物的清除、通过深孔注浆对既有线两侧的土体进行加固、既有线内部施作临时支顶系统、对既有隧道进行实时监测、盾构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掘进参数等措施,确保了既有线的安全,为类似地铁施工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石鹏飞 《北方交通》2020,(6):79-81,86
结合乌鲁木齐地铁2号线乌鲁木齐站站-华山街站区间隧道下穿铁路的工程实例,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GTS建立三维模型,对铁路路基受新建隧道施工的影响进行数值仿真分析,得到铁路路基的整体沉降、差异沉降等定量结果。为尽量减小因隧道施工导致的围岩变形和地层损失给铁路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了工程建议及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地铁建设的不断发展,临近运营地铁工程的基坑施工已不可避免。施工时如何控制既有地铁结构的变形,并将变形限制在安全运营许可的范围内成为当今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文中结合福州地铁2、5号线金山站工程施工,通过临近营业线车站风险分析,制定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实行科学有效的施工现场管控、现场实时监测及信息反馈等措施,保障基坑施工安全和已开通运营的2号线金山站的车站安全,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5.
结合南京地铁7号线中胜站下穿既有10号线车站两侧明挖基坑开挖施工工程,对运营地铁车站两侧明挖基坑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 提出“强支护、对称式”的开挖方法,采用入岩地连墙围护结构隔断基坑外部水源,在既有线两侧设置两个小基坑,小基坑采用整体分层对称降深开挖方式,支护采用混凝土腰梁+钢支撑伺服系统体系,并在邻近既有线侧布设墙体测斜管,在既有线内侧布设自动化监测原件进行监测。 监测结果表明,施工期间地铁车站正常运营,既有站的水平位移完全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可见“强支护、对称式”的开挖方法适用于紧邻重要构筑物的基坑工程,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城市建成区进行地铁明挖深基坑施工时,需对深基坑本身及其周边既有建(构)筑物或主干管线进行变形监测,以保证地铁基坑和周边安全稳定。基于郑州地铁轨道交通5号线康宁路车站明挖基坑工程,通过对项目概况和深基坑监测内容的分析,研究明挖地铁深基坑周围护体的水平位移、周边建筑物沉降、主管线沉降和地表沉降监测数据变化规律,并运用信息化技术,及时掌握施工环境改变,提前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地铁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17.
以南京地铁7号线某站为工程实例,基于该站的基坑规模、地质条件及围护方案,研究悬挂降水过程中地铁车站周边建筑物沉降的控制。通过三维降水模拟及理论公式推导得出悬挂降水施工沉降理论值和基坑降水沉降规律,同时,比选了狭长基坑单基坑悬挂降水与分基坑悬挂降水的沉降值,发现前者引起周边建筑物的沉降比后者大15%~20%。另外,对现场降水试验及施工回灌后各建筑物沉降监测点记录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长江漫滩地区基坑内施工降水会引起基坑外各含水层的水位显著下降,而采用回灌对坑外各含水层水头进行补偿是控制周边环境影响的关键。综上研究,针对位于长江漫滩地区,具有周边环境复杂、基坑体量大、岩面深等情况的工程,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经济可行性,能对周边环境起到较好的保护效果,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赵瑾 《北方交通》2020,(1):71-74
沈阳地铁9号线皇姑屯站-北一路站区间为双线盾构隧道,盾构隧道左线和右线下穿兴华街铁路框构桥。采用Midas-GTS大型有限元计算软件,建立三维地层-结构模型,对盾构穿越既有框构桥施工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分析得出盾构隧道下穿时对既有框构桥的应力影响。  相似文献   

19.
北京地铁12号线四季青站工程采用洞桩法施工,应用迈达斯GTS NX数值模拟软件,对四季青站近接南水北调暗涵进行数值模拟。模拟了四种不同的导洞施工顺序,并将模拟结果与实地监测值进行对比,两者较为吻合。研究结果表明:施工方法的选择对于减少地表沉降和既有暗涵变形沉降具有重要影响,四季青站为双层单柱双跨岛式车站,“先下后上-先两边后中间”是最优的施工顺序;在导洞开挖和初支扣拱阶段地表沉降较大,施作顶底纵梁和灌注桩以及土体分层开挖阶段所引起的地表沉降较小。研究开挖过程中地铁车站和南水北调暗涵上方的地表沉降对保障施工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大  李云龙  王刚 《北方交通》2022,(2):77-79,84
盾构隧道下穿有轨电车路基时,会对周围土层造成扰动并造成路基沉降.路基沉降可能会给有轨电车运营安全带来较大影响.为研究盾构隧道下穿有轨电车路基过程中路基的沉降变化规律,以沈阳地铁4号线沈创区间为例,采用Midas-GTS-NX有限元软件对盾构隧道下穿有轨电车路基施工过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本工程最大沉降量约为1.4mm,小于有轨电车路基沉降控制值10mm,无需采取其他处理措施即可满足变形控制要求;左右线盾构隧道同时开挖时,路基沉降量最大.在实际工程中,盾构隧道下穿重要构筑物时应尽量避免同时施工;左右线盾构隧道前后错开一定距离后施工可减少路基沉降,也可缩短工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