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1 毫秒
1.
结合衡枣公路永州地区的高液限粘土工程性质,介绍了掺加砂砾改良高液限粘土的室内试验及利用砂砾改良高液限粘土的方法、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2.
郭明慧 《交通标准化》2009,(11):230-232
特殊土处理一直是已建公路养护和改建中的难题。以广西平百路为例。提出的对膨胀土、低液限粘土、高液限粘土的处理措施,对存在类似问题的公路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特殊土处理一直是已建公路养护和改建中的难题.以广西平百路为例,提出的对膨胀土、低液限粘土、高液限粘土的处理措施,对存在类似问题的公路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现场情况为高液限黏土居多,基底状况差,不能封闭交通,不易维修便道,在高速公路建设当中为保证第二年施工工程进度,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利用高液限粘土较大的可塑性、粘结性和膨胀性,冬季形成冻土板结体,有足够承载力,可做为运输便道。有效解决了高液限粘土的有效利用,春季边施工边保通,工期紧问题,既保证冬季备料运输,又节约各项成本,施工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粘土掺灰的理论及掺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要求我们在保证公路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其建设周期。对于土方路基施工,如何保证土方上路后在最短的时间内碾压成型,就显得尤为重要。哈双高速公路沿线土质多为黄色中液限粘土和灰色中、低液限粘土,此种土含水量高达30%,液限高达47%,用做路基放工时难度极大。所以如何保证粘土路基的施工质量是保证哈双高速公路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由于高液限黏土不能直接用于道路路基填料,必须进行改良处理。为了获得较好的改良效果和降低工程造价,以武汉富强大道工程的高液限黏土为研究对象,分析0%、2%、4%、6%、8%、10%不同掺灰率下的黏土改良效果,最终确定最佳掺灰率范围。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得到随掺灰率变化的改良黏土工程特性,最终确定最佳掺灰率的改良方案。当掺灰率为8%时,无侧限抗压强度最大,膨胀量达到了最小值0.58%;当掺灰率超过时,液限、塑性指数和塑限变化幅度较小;当掺灰率在0%~8%之间时,黏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曲线变化幅度大;当掺灰率在8%~10%之间时,黏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曲线变化幅度减缓。结果表明:在高液限黏土中掺入石灰可以明显改善其路用性能,8%石灰掺量改良效果最优,可以满足该道路工程对路基填料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了充分利用全风化千枚岩作为路基填料,设计了红黏土掺和比分别为0、20%、40%、60%和100%,水泥掺量分别为0、3%和5%的组合改良方案,开展了改良土的界限含水率、抗剪强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分析了改良土的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当水泥掺量分别为3%与5%时,复合改良土的液限均低于40%,符合路基设计中液限低于40%的控制要求;改良土的黏聚力随红黏土掺和比与水泥掺量的增大而增大,内摩擦角随红黏土掺和比的增长先增大后减小,随水泥掺量的增大而增大,但两指标在水泥掺量大于3%时增长幅度较小。改良土路基极限承载力计算结果表明:5%水泥改良全风化千枚岩路基极限承载力仅为725.3 kPa,红黏土掺和比为40%改良全风化千枚岩路基极限承载力达到2 198.3 kPa,分别是全风化千枚岩路基承载力的2.34和7.10倍,因此,红黏土改良效果优于水泥;经过比较可得红黏土掺和比为40%,水泥掺量为3%是合理掺和方案,在28 d养护后,路基极限承载力计算值为4 247.7 kPa,液限为32.7%。微观机理分析结果表明:红黏土颗粒小于全风化千枚岩颗粒,当红黏土掺和比大于40%时可以包围千枚岩颗粒的点-点接触,增加了接触点数与接触面积,从而大大提高了改良土路基的极限承载力。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优化方案改良土7 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487.25 kPa,满足铁路路基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高液限粘土路基填筑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义保  苏震 《广西交通科技》2001,26(2):67-69,80
通过对高液限粘土的压实特性的试验分析研究,提出了直接利用高液限粘土修筑高等公路路基的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福建某地省道改扩建工程中,公路所经地区分布着大量的高液限粘土,为了能够将它们用来填筑路基,进行了室内和室外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使高液限粘土能够在下路堤填筑施工中使用。这些成果和施工方法可为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水泥和石灰等传统固化剂给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采用新型环保的木质素磺酸盐对高液限黏土进行改良。开展了木质素磺酸钙(木钙)与木质素磺酸钠(木钠)改良高液限黏土的抗压强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木钙的最佳掺量为3%,而木钠的最佳掺量为6%;两种改良土强度前14d增长速率较快,后期强度增速变缓;养护龄期28d时,与素土相比,3%掺量木钙改良土的强度提高了70%,6%掺量木钠改良土的强度提高了49%,对于高液限黏土而言,木钙的改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以吉林省双阳区低液限黏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不同石灰掺入比对改良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96%压实度下,即使是石灰掺入比为0的素土,不浸水7d无侧限强度依然能大于0.8MPa,满足路基施工要求,但该黏土遇水后易崩解,稳定性差;随着石灰掺入比的增加,改良土无侧限抗压强度逐渐增大,增长幅度逐渐变缓,遇水稳定性得到提高,改良效果明显,最佳石灰掺入比为7%。拟合试验结果,可推断出改良低液限黏土目标无限侧抗压强度所需的石灰比掺入范围。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高液限粘土区域修建公路,将高发粘土全部废弃或全部掺灰处理都不太现实,为此提出了对90、93区填土采用分层法,对95区填土采用掺灰法的路基填筑法,介绍了高液限粘土路基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以及质量安全保证措施等。  相似文献   

13.
明水至沈阳公路为国家干线公路,任民至安达段是其中的重要路段,沿线筑路材料为中、低液限粘土,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施工工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对明沈公路粘土施工工艺进行总结,以期得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浦南高速公路C2合同段为工程背景,按照不弃土、不改良原则,通过室内、室外试验,分析了土的强度、干密度、饱和度、膨胀量与含水量、击实功的关系,据此得到了高液限粘土最佳含水量范围,提出了高液限粘土用于路基填筑的控制标准,即可用含水量及其对应的干密度、压实度和饱和度要求值,为本工程施工提供了依据。本文的研究对促进高液限粘土在路基填筑中的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针对软土地基普遍存在的地基承载力低、工后沉降量大且易产生不均匀沉降等特点,采用竖向塑料排水板和CFG桩处理公路深厚粉质粘土软基,并通过地基沉降监测及原位载荷试验对加固效果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表明:工后沉降有效减小,地基承载力及稳定性均有显著提高,改良土质和复合地基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处理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6.
以高液限粘土为研究对象,对其特点、处治方法及施工工艺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可以有效地指导高液限粘土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17.
陈伟 《交通标准化》2009,(19):38-40
以高液限粘土为研究对象,对其特点、处治方法及施工工艺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可以有效地指导高液限粘土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红粘土是一种在我国西南地区分布广泛的不良工程土,其高含水率、高液限、高塑性以及低压缩性等特点使得其在用作路基填料时很难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了能更好的利用红粘土,在总结许多学者的研究基础上,结合湖南某高速公路项目的实际情况,对红粘土进行室内外试验,为红粘土填筑路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等级公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等级公路穿越高液限粘土地区,在路基设计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是路基的沉降变形。而目前,高液限粘土地基沉降计算理论尚不成熟,加上路线经过区域可替代的换填材料匮乏,因此,研究改性前后的高液限粘土的变形特性,对路堤填筑设计、处治措施及设计优化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高液限土由于具有低膨胀性、多裂隙性、高崩解性以及强保水性的特点,因此不宜直接作为路堤填筑材料,通常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改变高液限土的土质,使其达到路基填筑的要求。对公路高液限软基处治及施工工艺控制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