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适当合理开放城市街区内部道路,利用街区内部高密度的支路网络充当主路分流的交通毛细血管,打开交通微循环,可以达到减少城市交通盲点,缓解局部交通拥堵的目的.以街区内部所有道路为可选道路集,路段饱和度超限量最小化和 OD车流绕行距离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街区内部交通微循环网络优化双层规划模型.利用遗传算法求解得到最优的支路改造路段集合与区域内微循环路网的组织方式.通过算例对比分析,与封闭街区相比,开放街区部分支路组织微循环,可以实现最小化改造成本和最大化通行效率的目标,明显减小周边干道交通流饱和程度及车辆绕行距离.  相似文献   

2.
开放街区条件下的微循环道路网络设计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适当合理开放城市街区内部道路,利用街区内部高密度的支路网络充当主路分流的交通毛细血管,打开交通微循环,可以达到减少城市交通盲点,缓解局部交通拥堵的目的.以街区内部所有道路为可选道路集,路段饱和度超限量最小化和 OD车流绕行距离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街区内部交通微循环网络优化双层规划模型.利用遗传算法求解得到最优的支路改造路段集合与区域内微循环路网的组织方式.通过算例对比分析,与封闭街区相比,开放街区部分支路组织微循环,可以实现最小化改造成本和最大化通行效率的目标,明显减小周边干道交通流饱和程度及车辆绕行距离.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城市规划理念逐渐从封闭小区转向开放街区,以实现街区内部道路公共化,优化路网布局.但不同街区模式对城市交通的具体影响缺乏定量研究.为此,本文区分街区内外部出行,分析了街区尺寸对城市路网交通性能(出行距离、时间及转弯次数)的影响,并基于出行时间和费用,构建了各种交通方式广义出行成本,分析其在不同街区尺寸下的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给定路网规模下,街区尺寸越大,平均内部出行时间占比越高,越不利于公共交通出行,例如当街区尺寸为 600 m 时,公共交通方式下的平均内部出行时间占比高于私家车 10%.未来城市规划需更多地考虑街区尺寸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历史街区非机动车交通所占出行比例较大,但由于街区空间尺度和路网格局 的限制,人、机、非混行严重,非机动车出行环境较差.通过对郑州书院街、开封鼓楼、洛阳 东西南隅3 个历史街区的实地调研,研究了历史街区非机动车交通环境心理承载力的影 响因素和评价指标,以郑州书院街和开封鼓楼2 个历史街区的观测数据建立了非机动车 流量的负二项评估模型,引入骑行速度容忍阈值,得到非机动车交通环境心理承载力评 估模型,最后以洛阳东西南隅历史街区的观测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研究方法是可 行的,可以为更准确的评估历史街区非机动车道通行能力,优化历史街区道路横断面,改 善街区非机动车交通环境,实现街区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历史街区优先发展慢行交通的理念,以自行车骑行速度为因变量,归纳整理出自行车道宽、自行车流量等7个道路环境因素,建立了各因素对历史街区自行车骑行速度影响概率的Logistic模型。结果表明:自行车道宽、自行车流量与行人数量是影响骑行速度的主要因素,其中,自行车道宽每增加1.0 m,骑行速度受到影响的概率最大减少0.352;自行车流量、行人数量越多对骑行速度的影响概率越大,单位小时单条道路每增加100人可使影响概率最大提高0.250。当自行车道宽大于3.5 m(双向)且单条道路的行人数量小于500人/小时,骑行速度受到的影响较小,骑行环境趋于最优。可见,该模型能较好地揭示影响历史街区自行车骑行速度的主要因素,并可为街区慢行交通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给城市居民提供了便捷多样化的公交出行选择。公共交通的高水平服务既需要级配结构协调的城市路网承载,也需要优质的慢行出行环境。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市主导交通模式与街区格局的相互关系,明确了街区密路网是保障公交优先发展的道路条件。然后分析了铁路枢纽对外快速到发、内部活力慢行的交通特征。最后从道路供给、公交服务和慢行三个方面提出了出行服务策略。  相似文献   

7.
以湖南省株洲市街区制之"窄路密网"为例,提出一种计算窄路密网的新方法——九宫格计算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方法,计算"什么样的城市街区尺度适合城市发展、多窄的道路算’窄路’、多密的路网算’密网’"。研究成果为城市街区路网规划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北京老城实施停车需求管理策略,新增停车设施必须十分谨慎,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研究。在实施人口疏解、车位共享等措施仍无法有效改善区域交通环境的前提下,可以规划研究是否新增停车设施。以白塔寺地区为例,借助街区外围新建城市道路的契机,利用道路地下空间规划设置停车库,对停车库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建设规模、管理措施等进行规划研究。结果表明,修建道路地下停车库可以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胡同本身,创造更加人性化的出行环境。  相似文献   

9.
城市形态对居民出行的影响——上海实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潘海啸  沈青  张明 《城市交通》2009,7(6):28-32,49
了解交通行为与城市形态的关系是创造和引导绿色交通的必要前提。通过收集居民出行行为、社会经济特征和城市形态特征等方面的数据,对上海4个街区进行买证研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和逻辑斯蒂克回归模型分析处理数据,探讨街区设计特征与居民出行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传统街区有利于短距离出行和选择非机动化出行方式。指出我国一些大规模社区的开发模式与目前鼓励的绿色交通发展模式相去甚远,因此规划人员应重视传统的有利于自行车和步行的街区模式设计。  相似文献   

10.
历史文化街区的胡同宽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和历史的保护无疑是规划永恒的主题。但是,当汽车和现代文明走进历史文化街区时,文化与历史便成为了最直接的牺牲品。一个实际的问题是道路改造究竟需要多宽才能适应现代交通的需求?结合北京旧城典型地区胡同系统利用规划研究,对胡同与建筑空间尺度、交通方式、市政管线的关系和特征进行分析,提出胡同宽度的一些基本设计理念,为历史文化街区的街道和胡同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建成环境对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的影响--以波哥大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哥伦比亚波哥大以可持续的城市交通系统闻名,包括其密集的自行车道网络以及Ciclovía系统——为骑车者和行人预留的道路空间,可在星期日和节假日休闲出行使用。探讨此类设施以及建成环境的其他属性——城市密度、混合用地、可达性以及与公共交通车站的距离——如何影响步行和自行车出行行为以及Ciclovía的使用。结果表明,道路设施设计要素例如道路密度、连通性、与Ciclovía车道的距离,与体力活动相关;而建成环境的其他属性如密度和用地混合程度,对体力活动影响甚微。这可能是由于波哥大建成区的大部分街区均在非机动交通出行占绝对优势的时期演变发展——紧凑、用地混合、交通可达性水平相似。由此可见,影响非机动交通出行的因素是设施设计而非一般的街区用地属性。  相似文献   

12.
以美国坎布里奇大学城、美国曼哈顿大学城、英国剑桥郡大学城、英国牛津大学城、德国慕尼黑大学城、日本东京大学城、广州大学城7个国内外典型大学城为例,从案例大学城路网结构、街区尺度、街道设计三个方面出发,分析道路等级和功能,计算路网密度和道路间距。总结国际大学城的经验值,提出大学城路网规划的路网模式设计和道路管理策略。以北京沙河高教园为实例,针对规划路网确定提升改造方案。对比改造前后园区的路网变化,结论证实大学城路网采用合理规划方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根据多年道路施工的经验,浅谈了道路建设中应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并提出了在施工中环境保护要考虑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
正广州市历史城区是传统风貌、城市格局和传统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区域。经过时代的发展,现状道路网络已不能支撑机动化带来的出行需求。广州市已经开展了历史城区(如北京路历史文化街区)道路红线控制调整,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缺少对整体路网的优化。文章选取荔湾老城区为例,力求在全面分析历史城区交通问题的基础上,以活化、提升历史城区为目标,构建高效、便捷的城市道路体系,促进历史城区的保护与优化提升。  相似文献   

15.
在介绍有关生态道路的几种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生态道路的大体含义,并就生态道路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展开探讨,分析了其设计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公路道路施工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其关键在于路基施工的工艺和技术。为了公路道路路基施工技术能充分运用在道路施工中,在牢牢掌握了公路道路路基施工技术的基础上,应打造一个专业素质高、施工经验丰富的路基施工管理团队,以促进我国公路道路事业不断发展与进步。将对公路道路的施工工艺进行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17.
基于道路工程质量好坏直接影响道路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年限。因此,在道路工程施工中,应高度重视道路工程的质量管理,使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象山港西路二期道路工程,由于高度重视工程质量,工程竣工后.经上级部门验收,被评为省金奖工程。  相似文献   

18.
何炜 《交通标准化》2006,(9):164-166
路面裂缝是沥青混凝土道路的主要病害之一,故应针对裂缝产生的类型及原因,在路面结构设计中和道路材料应用上,以及在道路施工、养护方面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从而防止、延缓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的产生,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9.
针对历史街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因停车需求与停车供给不平衡而导致的停车困难问题,以苏州市观前区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通过对苏州市历史街区停车供需现状、管理现状和收费现状的梳理,说明解决当前历史街区相关停车问题的必要性。从规划管理、停车收费价格、智慧停车与共享停车等多个角度提出对策,从而提高停车泊位利用率。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不仅为姑苏城历史街区停车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参考,对其他城市解决停车问题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内外城市街区形态种类繁多,发展模式各不相同。本文总结了城市街区路网的演变类型及特征,深入探索街区路网布局模式的规律,利用路网结构参数(T型结点、X型结点、尽端路、封闭地块)对路网布局模式进行数理分析并辅以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街区路网布局模式可分为单一布局(线型、网格型、放射型、支流型)、混合布局和混乱布局,并可通过结构参数范围判定街区路网所属类型。若T型结点占比≥80%,封闭地块占比≈50%,街区路网属于线型布局;若封闭地块占比≈100%,街区路网属于网格型布局;若X型结点≤10%,封闭地块占比[60%,80%],街区路网属于放射型布局;若尽端路占比≥75%,街区路网属于支流型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