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引言 道路交叉是对不同方向的两条或多条路线相交或相连的地点.道路交叉分为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从道路交叉设计发展来看,其第一阶段是最早期道路简单的平面交叉.第二阶段为对平面交叉进行了简单的改进——加宽道路交叉口行车道,保证行车视距,加大交叉口转弯半径,设置交通标识.第三阶段为设置环岛和方向岛来渠化交通.之后出现了人与自行车从道路下面的地道通过的形式.而发展到目前的第四阶段——出现了立体交叉.目前,对于道路设计来说,其各类交叉设计显得复杂多样,组合形式多变,现结合实践经验,总结关于道路交叉设计的相应要点.  相似文献   

2.
说明了对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通行能力计算方法进行探讨的必要性,介绍了我国和日本现行的平面交叉口设计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计算对二者进行了比较.由此指出了我国现行的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通行能力计算方法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说明了对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通行能力计算方法进行探讨的必要性,介绍了我国和日本现行的平面交叉口设计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计算对二进行了比较。由此指出了我国现行的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通行能力计算方法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市错位交叉口的交通治理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错位交叉口是一种特殊的平面交叉口,严重影响着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必须采取合理措施对其进行交通治理。针对错位交叉口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有效的治理措施,可以提高错位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保证道路的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5.
公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改善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公路平面交叉口安全改善设计立足于改善平面交叉的道路条件和交通管制条件,合理解决各方向交通流的相互干扰和冲突,以保障交叉口的交通安全和畅通,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通过对影响平面交叉口安全的相关因素分析,就渠化、行人过街安全、交通控制等方面进行探讨,并以具体工程实例说明其可行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主路优先无信号交叉口次要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可插间隙理论和概率论方法,推导出理想条件下只有2股车流情况下无信号交叉口次要道路的通行能力计算模型,然后对理想模型的不足进行分析,并运用随机过程的马尔可夫理论对无信号交叉口主要道路为双向4车道,次要道路为直行车、左转车、右转车混合交通流,同时考虑不同车型,建立次要道路通行能力的修正模型.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道路网中,平面交叉口发挥着重要的节点作用。交叉口通行能力的改善将为整个城市路网系统的畅通提供保障。因此,梳理城市平面交叉口节点交通问题、根据工程实际提出改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城市平面交叉口一般问题现状,提出了工程改造、道路渠化、完善交通标线和优化信号配时的改善对策;以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公安厅十字路口为例,实地调查交叉口的交通现状及其存在的交通问题,提出信控和渠化相应改善对策;通过建立平均延误最小和排队长度最短的非线性模型,采用熵值法确定权重,得到较为理想的效益值,效益值下降了达80%,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两种对策的有效结合显著提高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8.
合理组织平面交叉口中的左转车流问题,与行车安全和通行能力有直接关系。禁止左转是平面交叉口组织的一个重要方式,它可能带来的交通效应与多种因素有关。从左转的交通特性出发,研究禁止左转后交叉口延误变化的机理和交通流的重新组织方式,得到禁止左转后交叉口延误变化的计算模型。通过模型分析认为,交叉口饱和度、路网密度和左转车流比例是影响交通效应的重要边界条件,并分析了这些边界条件对于禁止左转产生效应的影响方式。  相似文献   

9.
基于保守型、稳健型及冒险型3种驾驶行为模式,建立了道路通行能力数学模型;以所得数学模型为依据,分析了汽车动力学性能以及操纵稳定性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可靠的机构设计、ABS、自动变速等先进技术广泛应用有利于减小行车间隙,提高通行能力;交叉口的驶离流率也会随着汽车加速性能提高而有所增加;未来自动驾驶及编队行驶技术的实现更可能引起通行能力本质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低渠化环形交叉口延误理论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环形交叉口的延误,用排队论方法分析低渠化环形交叉口的交通流特性,提出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延误研究的基本思路,建立单向两进口车道与两环行车道的环形交叉口车流延误模型,得出环形交叉口进口道车流延误时间与自由流比例有关;与行车最小车头时距有关;与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有关;与交叉口车流交织段长度有关。模型对环形交叉口的规划、设计以及服务水平的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环形交叉口增加信号控制设备对改善交叉口拥堵和混乱有积极意义,但会导致车辆行驶不连续.针对这一问题,探讨既可保障连续行车又可适应各进口道流量变化、提高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的方法.利用交织理论模型和间隙-接受理论模型计算不同车道数、不同环行流量下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提出提高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的两个方案:改变环岛半径和平移环岛...  相似文献   

12.
公交停靠站往往成为所在路段及交叉口通行能力的瓶颈,停靠站设置不合理,将会直接降低公交服务水平及道路通行能力.针对公交停靠站设置常见的问题,本文以兼顾行人及行车需求为原则,从停靠站位置选址、与交叉口的距离取值入手,提出交叉口附近公交停靠站优化设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存在的交通混乱、交通阻塞、道路交通事故频发等交通问题,很多是由于交叉路口交通干扰严重及交叉路口通行能力极度下降所造成的。因此,如何充分发挥道路系统的交通功能,提高道路交通效率,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是值得关注和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平面交叉口立面设计的分析,最终在计算机上实现了三维建模。这可以在可视化的环境下对平面交叉立面进行交互设计,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也为合理化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右置掉头与右转共用车道通行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央分隔带宽度受限的情形下,掉头置于靠近中央分隔带的车道上,公交车等大型车辆的转弯半径过小,对交叉口的行车安全和交通效率均有不利影响.将掉头车道置于行车方向的最右侧与右转共用车道,可以有效解决此问题.文章通过借鉴通行能力手册HCM上直左、直右以及左右共用车道通行能力计算方法,在确定左转及掉头调整因子基础上,建立了交叉口掉头右置与右转共用车道的通行能力计算模型.研究结论可为掉头车道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网联环境无信号交叉口自动驾驶车辆的行车安全与通行效率问题,首先,建立无信号交叉口的行车安全场模型,构建包括车辆动力性能、制动性能以及通行交叉口所有车辆行车风险的目标函数,并设定相应的约束条件;然后,采用模型预测控制方法优化驶向交叉口车辆的行车策略;最后,基于VISSIM、MATLAB和NS3构建联合仿真试验平台,分别以车辆碰撞冲突类型、行车风险改善和道路拥堵程度验证并分析算法性能. 试验结果表明:在车流量和流量容积比大于1.0时,相比于传统的感应控制系统,本文提出的算法在延误时间、行程时间、冲突数目和通行能力的收益率分别大于90%、10%、10%和5%;在通信延迟低于100 ms,数据丢包在35%内,仍能够保证交叉口内车辆的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城市交叉口模拟系统这一概念,建立了四自由度的车辆模型,应用跟驰理论得出线性跟车模型,对系统做较精确的计算机模拟仿真,计算,从而得到不同道路交叉口,不同规划方案的系统行车延误,通行能力,根据模拟结果选择满意的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7.
由于历史原因,在一些城市的老城区存在着一些不规则的交叉口,如错位交叉口.错位交叉口是一种特殊的平面交叉口,由于自身特性,其严重影响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通过对错位交叉口的研究,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对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窄车道在杭州市道路综合整治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云  丰国彤 《城市交通》2010,8(4):73-78
为了优化道路横断面、提高道路通行能力、节约土地资源,在分析现有机动车道宽度设计标准及国内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以窄机动车道在杭州市道路综合整治工程中应用为例,通过交通量调查、EMME/2交通软件模拟和驾驶人问卷调查分析窄车道的使用效果。结果表明,适当压缩车道宽度可提高路段、交叉口及整个路网的通行能力,降低交叉口的饱和度及车均延误,同时减少驾驶人的变道行为,提高行车安全性。窄车道的成功应用为编制《城市道路机动车道宽度设计规程规范(浙江省工程建筑标准)》提供了范例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道路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行能力会影响到整个城市路网。因为交叉口处的时间资源需要分配给各相位的车流,所以其通行能力往往小于相邻路段的通行能力,也因此导致交叉口排队和交叉口拥堵等现象,使得城市路网的交通效率受到限制。以上海市的早高峰时段为例,机动车在通过交叉口时存在较为严重的拖尾现象,使得城市路网的交通效率降低。为了降低车辆在交叉口处的相互影响,可以考虑在交叉口处设计车辆禁入区。在这个区域内,各向车流要求不能停留,配合交通信号控制,将有效地引导交叉口内各向车流分离运行,进而保障交通畅通有序和交通安全。通过对道路交叉口禁入区(十字型)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获得了禁入区的重要参数。通过对不同相位配时条件下道路交叉口禁入区设计参数的分析,获得了设置禁入区时可以采用的一般算法。从长远看,该区域的设置和相关执法方式的改变可解放一定数量的警力,并有效改善道路通行秩序。  相似文献   

20.
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影响着整个道路网的通行能力,由于车辆的转向而引起车流之间的冲突、交汇、分流等车流运行行为,使交叉口的交通特性较为复杂,观测数据较为困难,因此,研究无控平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成为道路通行能力研究的难点. 无信号交叉口是最普遍的交叉类型.当一个无信号交叉口运行状况不良时,可能会导致所连接路段的拥挤,甚至波及整个路网和运输系统的运行,因此,对于无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主路优先无信号交叉口次要道路通行能力的计算研究主要采用可接受间隙理论和概率论方法、很多学者也用此方法建立了多转向多车型的混合车流次要道路通行能力理想模型.在理想模型的推导假设中,临界间隙时间和次要道路上的车头视距都取的是定值,这与实际是不相符的.由于不同类型车辆所需的最小间隙时间是小同的,而且次要道路下的车辆类型存在差异,因此车头视距也不会是定值、其次,两股车流的情况只是理想模型,在实际中也是几乎不存在的,而实际中常见的是多车流多转向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