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高速公路设计中,防眩设施高度一般采用固定值,在某些特定的区域,这样设置的防眩设施不能有效的避免眩光带来的交通安全隐患。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构建了高速公路长大下坡路段的防眩设施高度模型。根据纵坡分类,建立了纵坡恒定的平直路段和纵坡不断变化的竖曲线路段的防眩设施高度模型,在分析最不利的车道、车辆组合的前提下,确定模型的参数,并通过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分析,对防眩设施的高度模型进行了修正,最后结合实际情况,得出高速公路长大下坡段的防眩设施高度值。结果表明,防眩设施的高度对高速公路行车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长大下坡路段防眩设置高度应为2.1 m时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混合交通下高速公路平曲线路段防眩板高度对车辆防眩效果的影响,提出了平、竖曲线路段防眩板高度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研究弯道平曲线防眩板高度对驾驶员视线的影响,建立平曲线防眩板高度对道路行车视线安全影响模型,从车辆行驶平曲线的防眩板高度及防眩板位置形成的静视距与车辆行驶时驾驶员期望得到的动视距之间的关系,运用面向对象的VB编程语言实现模型仿真来分析防眩板高度对道路行车安全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解决防眩设施统一高度在凹形竖曲线路段存在的交通安全隐患,从最不利车道与车型组合角度出发,根据发出眩光车辆、防眩设施位置、受眩光影响车辆3点是否在凹曲线内,建立了一般意义下的凹曲线防眩设施高度计算模型,并推导出防眩高度计算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凹形竖曲线路段及其前后一段距离内防眩高度比平直路段高,应按修正值进行高度设计。  相似文献   

4.
本在对我国近年来交通事故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应用人类工效学的理论,研究了驾驶员的夜间视觉特性,并对影响驾驶员夜视力的环境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驾驶员视觉适应特性对夜间安全行车有着很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基于智能运输系统框架,提出通过在车上安装雷达预警装置以及智能灯光.智能防眩板等设施,并采用GPS导航系统是避免和减少夜间交通事故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有不少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公路设计本身的原因所造成的.本文从公路设计角度去研究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主要在路线选型方面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角度研究了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人和车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也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环境变化对竹质复合防眩板温、湿应力的水平及分布规律的影响,采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竹质复合防眩板因温、湿度变化所产生的温、湿度应力。结果表明:因温度梯度的存在,竹质复合防眩板内部会产生温度应力。环境温度升高时,防眩板会产生膨胀变形;环境温度降低时,防眩板会发生收缩变形。外界环境温度改变引起的应力水平不明显,竹质复合防眩板的位移变化量非常小。在环境空气相对湿度发生变化时,竹质防眩板内含水率发生变化,板内湿度应力较大。湿度应力比温度应力更加显著,这主要是因为湿度膨胀系数要比温度膨胀系数大得多。  相似文献   

7.
交通安全的道路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道路交通安全现状为依托,客观地分析了道路因素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和地位,并引用BAYES理论证明对道路因素可引发交通事故的情况;同时,结合四川境内交通安全的抽样调查研究,对部分道路因素影响交通安全的情形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朱俊 《交通与运输》2008,24(4):62-63
1.开快车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更易引发多种疾病 有些人喜欢开快车,常有“开快车就是驾驶技术好”的错误观念。其实,驾驶技术好的人是判断准确和果断,并将最坏的可能考虑在内,并不是一味地开快车。开快车不仅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而且对驾驶员的健康也十分不利。据资料显示,长时间开快车会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一系列影响。  相似文献   

9.
凹形竖曲线路段防眩板高度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平直路段和凹形竖曲线路段眩光、驾驶人视线与防眩板高度的关系,考虑凹形竖曲线路段半径、汽车前照灯高度、驾驶人视线高度、路段横断面结构和中央分隔带宽度等参数,提出了凹形竖曲线路段防眩板高度计算方法.以京化高速公路防眩板设计高度为例进行实例验证,并将计算结果与《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06)规定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当汽车前照灯的灯距为120 m,凹形竖曲线路段半径在12 000~32 000 m时,按照现有规范,防眩板设计高度为1.712m,按照提出的方法,防眩板最小设计高度为1.720 m,防眩板最大设计高度为1.800m.  相似文献   

10.
马钦森 《广西交通科技》2000,25(3):58-59,63
分析了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根据肇事案例中违章的机动车驾驶员是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的主体等问题,阐述了预防交通事故要以人为本,提出了采用“驾驶适性”测试等科学培训驾驶员以及规范考核制度等源头管理的办法;并且要加大交通安全的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及其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则的素质,共同营造一个顺畅太平的交通环境。  相似文献   

11.
全面、准确的道路交通事故数据统计和分析,是政府和管理部门科学制定交通安全规划、交通安全管理决策和具体措施的重要依据,而科学、规范的交通事故统计指标及其定义是进行交通事故数据统计和分析的基础和保证。深入研究、分析国外交通事故统计定义、标准和分类,吸收、借鉴其合理成分,将对改进和完善我国交通事故统计分析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交通事故造成的伤亡是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而公路平面交叉路口则是公路交通事故的集中发生地.因此,研究公路平面交叉口的安全诊断改善技术对于提高整个公路系统的交通安全,降低交通事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从公路平面交叉口现有的状况出发,从工程的角度,采用非事故分析,通过现场调查来判断产生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原因,并根据实践经验和理论分析来提高交通安全的一种预防性方法。即通过一个具有实践意义、可行、有效的、简单工具辅助管理部门改善交叉口安全、实施合理的改善计划.  相似文献   

13.
雾天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及安全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潘晓东  蒋宏  高昂 《交通标准化》2006,(10):200-203
大雾是引起高速公路恶性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对高速公路成雾特点的介绍,分析雾天交通事故的成因及其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提出预防交通事故的建议和应对措施,对减少雾天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运用大量的交通事故数据案例对交通事故发生时对应的天气因素进行归纳,认为交通事故发生的主客观因素中,天气因素对交通事故的发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分析发现影响我区交通安全的主要天气因素是高温、大风沙尘暴、冰冻,提出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初步对策,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沈大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工程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进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等方面,简述了隔离栅、防护栏、防眩板及交通标志、标线等交通安全设施工程质量控制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道路交通事故的各种成因,用主成分分析理论对引起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影响交通安全的主要矛盾,并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从而达到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次数和强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水平令人堪忧,2001年1年已有10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而且3/4发生在公路上。在诱发交通事故的诸多因素中,道路条件不可忽视。为防患于未然,应在公路规划设计阶段引入交通安全概念。基于这一思想,对于规划设计中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公路Y型交叉口改造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润雨 《交通标准化》2007,(10):109-112
交叉口是公路网络中的基本节点,其型式对交通运行状况与交通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公路网络中存在一定数量的Y型交叉口,这种畸形交叉口的存在,既降低了车辆运行效率,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因此,从Y型交叉口的冲突点分析入手,对Y型交叉口的改造设计方案作一研究,这对于正确合理地进行交叉口渠化设计和交通组织,以及充分发挥道路网整体交通功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城市道路交叉口行人交通安全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道路交叉口行人交通安全设计是城市道路设计的重要工作内容。我国不少城市交叉口缺乏行人交通安全设计.是行人交通事故的内在原因之一。通过对城市道路交叉口信号控制、渠化设计及交通安全设施等行人交通安全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为城市道路交通设计工作提出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交通运输现状及问题 随着汽车交通运输的发展,交通拥挤,道路堵塞和交通事故频繁发生,越来越严重困扰着各大城市的交通发展。汽车工业的发展引发的道路交通不能满足需求的种种交通问题越来越突出。与此同时,除了不断地扩大交通网以外,对于交通事故多发道路.还建设了一系列的交通安全设施,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拥挤状况,但是交通需求不断增长,交通系统日益复杂,单独从车辆和道路方面已经很难完全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