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按压载水管理公约第18条规定,本公约将自第30个国家(其合计商船吨位占世界商船总吨位的35%)交存批准、接受、核准或加入文件之日12个月后生效。截止2009年5月31日,只有18个国家(其合计商船吨位只占世界商船总吨位的15.36%)交存了相关文件,故公约尚未生效,预计还需5至10年才能生效。但为了保护我国的海洋环境免遭压载水的污染,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其生效的准备,并在适当时加入公约。公约规定,在通常情况下,压载水排放只能按照《船舶压栽水和沉积物控制和管理规则》(简称“规则”)的各项规定进行。  相似文献   

2.
IMO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介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国际海事组织(IMO)通过的《国际船舶压裁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的主要内容, 包括公约正文条款和技术附则的规定。指出船舶须满足D-2标准,以从根本上解决因船舶压载水所引起的有害水生物入侵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晓慧 《中国海事》2007,(10):52-55
通过船舶压载水将外来水生物引入到新环境已经被认定为世界海洋四大威胁之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世界海事组织制定并通过了《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公约》。该公约将于两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内,在达到世界海事组织规定的公约加入情况要求后正式生效。本文提供了世界范围内压载水管理方面的信息以及压载水公约的进程。根据对其他国家压载水管理实践以及中国压载水管理现状的分析,本文认为,中国应制定前瞻性战略,在压载水公约生效之前做好充分准备。本文着重分析了压载水处理技术相关问题,包括其市场前景。认为我国应及早加入压载水公约,建议主管机关采取更积极措施,促进压载水处理技术研发的投入,增加研发成果转变为目标产品的可能性,以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何鸿翔 《中国船检》2011,(11):84-86
IMO于2004年2月通过了《国际船舶压载水及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公约》(以下简称《压载水公约》),制定出"压载水性能标准(D-2标准)",提出严格的压载水生物控制指标。公约一旦生效,所有船舶根据公约规定将在一定期限内完成压载水管理系统的安装。目前,国内首套采  相似文献   

5.
船舶压载水管理与安全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压载水在保证船舶在港口间安全航行的同时,也带来了水域间的水生物物种入侵问题,为港口国带来巨大的损失。论文回顾了压载水管理相关公约法规的发展过程,介绍了压载水管理方法及现行管理标准,给出了压载水管理计划包含的主要内容,阐述了如何选择压载水交换方法及其注意事项,为实际编制压载水管理计划工作给出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王小虎 《航海》2014,(4):62-66
根据2004年国际海事组织制定的压载水公约.本文综述了符合压载水公约标准的BalClorTM压载水管理系统的原理、组成、结构、特点。通过实船的使用和典型故障分析总结、归纳该系统的管理要点,旨在为BalClorTM压载水管理系统的使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船舶压载水所引起的海洋生物污染问题,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了《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公约》,主要概述了公约的基本要求以及船舶在设计过程中为适应公约的相关要求,对选择适当的压载水管理方法、压载水处理装置、压载水的取样点的设置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压载水管理公约的动向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民  刘福生 《航海技术》2004,19(1):65-67
IMO即将召开外交大会讨论船舶压载水管理公约,此文主要介绍公约草案的动向和发展展望,并提出为满足公约要求目前需采取的对策和长期策略。重点介绍了目前阶段采用压载水交换法需做的具体工作以及船级社对安全评估的要求,并建议对压载水处理方法进行多学科协同研究。  相似文献   

9.
首先介绍了国际海事组织(IMO)颁布的<国际船舶压载水及沉淀物控制与管理公约>的基本内容生效日期及性能标准,其次介绍了现有的主要船舶压载水处理方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目前符合国际海事组织压载水排放标准的压载水处理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为2009年以后设计建造的新船以及2016年底前全部现有船舶的改装...  相似文献   

10.
陈跃泓 《航海》2014,(4):68-71
2004年,国际海事组织(IMO)通过了《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旨在防止船舶压载水排放引起的外来物种入侵,病原体传播导致的环境、人类健康、财产及资源方面损害。公约规定,从2009年起新造船舶必须安装压载水处理设备。到2017年所有远洋船舶均须安装压载水处理设备。船舶管理人员必须熟练地操作和管理好压载水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11.
随着船舶压载水携带外来生物及病原体造成的环保、生态问题越来越引起各国的重视。2004年2月在伦敦召开的外交大会上,国际海事组织各成员国一致通过了《船舶压载水及沉积物管理与控制公约》。该公约旨在通过控制和管理船舶压载水,来降低生物入侵的风险。本文将在对《压载水公约》及现今压载水处理技术详细介绍的基础上,对我国各相关行业,特别是主管机关履约面临的困难,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为防止船舶通过压载水转移外来生物和病原体,IMO制定《船舶压载水及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国际公约》及相关导则。根据该公约和导则的相关要求及目前船用压载水管理系统研发、批准和型式认可现状,对公约及相关导则实施中船舶将面临的公约D2标准适用日期、压载水管理系统选型以及船舶履约等一系列具体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齐东周 《世界海运》2011,34(1):14-16
介绍国际海事组织(IMO)颁布的《国际船舶压载水及沉淀物控制与管理公约》的生效日期、性能标准及批准流程,论述现有的主要船舶压载水处理方法、目前符合国际海事组织压载水排放标准的压载水处理系统及其影响,为2016年底前全部现有船舶配备IMO认可的压载水处理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国际海事组织(IMO)通过的《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要求,2017年所有远洋船舶必须安装压载水处理设备。根据压载水管理系统G8导则的规定,设计一套基于Lab VIEW和PLC的船舶压载水自动控制系统对压载水进行管理。其监控报警系统对压载水操作期间进行全面监控,自动记录主要设备的工作参数、工作地点、报警、操作等数据和信息,实现对系统的自动控制、在线监控及远程操作。系统通过绝缘电阻、能源波动、能源故障、振动、交变湿热、高低温与耐电压、浪涌抗扰度、静电放电抗扰度及传导与辐射量测试,满足相关公约、规范以及国家标准和IEC标准规划。  相似文献   

15.
国际海事组织(IMO)通过的《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要求,2017年所有远洋船舶必须安装压载水处理设备.根据压载水管理系统G8导则的规定,设计一套基于LabVIEW和PLC的船舶压载水自动控制系统对压载水进行管理.其监控报警系统对压载水操作期间进行全面监控,自动记录主要设备的工作参数、工作地点、报警、操作等数据和信息,实现对系统的自动控制、在线监控及远程操作.系统通过绝缘电阻、能源波动、能源故障、振动、交变湿热、高低温与耐电压、浪涌抗扰度、静电放电抗扰度及传导与辐射量测试,满足相关公约、规范以及国家标准和IEC标准规划.  相似文献   

16.
危敬添 《水运管理》2007,29(1):38-39
简要介绍《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的主要内容,包括公约的主要条款和规定,认为该公约是国际海事组织通过的第一个涉及生物入侵方面的海洋环境保护公约,将对各国船队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慧芳 《船舶工程》2021,43(10):62-68
针对国际航行海船在履行国际海事组织(IMO)压载水公约关于压载水置换(D-1)和压载水处理(D-2)标准方面遇到的各种船舶设计、营运及检验发证等方面的问题及挑战,通过对压载水公约适用船舶及相关技术性要求的解析,探讨了这些挑战和问题所产生的原因及相关影响因素,并基于船舶检验发证实践及港口国监督信息反馈,提出了针对这些问题和挑战的潜在可行解决方案,为在压载水公约经验积累阶段的船舶设计及操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刘伟  史卜坤 《世界海运》2007,30(6):53-54
分析中国加入《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管理与控制公约》的必要性,以及中国船舶压载水管理现状,提出在公约实施日期逼近、国际环境日益重视船舶压载水排放的背景下,中国政府有关部门为未来实施该公约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张丽颖 《水运管理》2008,30(7):23-25
阐述船舶压载水的危害和国际公约的建立以及我国为之付出的努力,明确完善船舶压载水有关公约建议,并提出加入公约应采取的措施:(1)加强船舶压载水管理立法工作;(2)明确公约履约主管部门;(3)进行全面、深入研究,包括港口国监督程序、船舶压载水取样和分析标准、船舶沉积物接收设施配备、港口国检查官培训、有害水生生物及病原体的风险评估等。  相似文献   

20.
对国际海事组织《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提出的压载水置换、压载水处理要求及其实施时间进行分析,介绍船舶压载水处理技术和产业现状.通过分析船舶压载水领域国际和国内标准现状,对我国船舶压载水领域标准化发展提出建议,为我国船舶压载水领域标准化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