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高速公路路面的早期损坏调查中,路面车辙破坏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中面层的流动变形,因此中面层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成为评价设计配合比优劣的关键。目前所使用的贝雷法设计,是以平面三圆模型为基础的体积嵌挤设计,以粗集料嵌挤形成的空隙被细集料填充的方式提高集料的抗剪切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前随着交通量的急剧增加,对路面承载能力的要求更高。路面结构设计提出全寿命设计方法,以层位分工理论为基础,主要针对中面层为主抗车辙区。中面层的强度和稳定性关系到整体路面结构的使用质量和寿命,通过在中面层沥青混合料中掺加抗车辙剂,能够有效地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增加路面结构的承载能力。主要研究添加抗车辙剂的中面层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研究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成因,对广西平钟高速公路车辙病害进行了调查统计,在车辙位置凹陷及隆起处进行了钻芯取样,并进行了不同位置处芯样上、中、下面层的厚度、油石比和级配的变化规律试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车辙位置上面层变形最大,中下面层以压密变形为主;油石比上面层变化最大,中面层次之,下面层最小;车辆荷载作用初期,荷载作用处级配变粗,形成的粗骨架对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有利,但随着荷载的持续作用,细集料进一步流失,粗集料发生移动,将出现较明显车辙,并威胁到行车安全;设计良好的级配,并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是提高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SMA由于含70%以上的粗集料,粗集料相互接触,相互嵌挤,形成石石接触的坚强骨架结构,而由细集料、填料与沥青组成的玛蹄脂,只是填充骨架结构的空隙。交通荷载主要由骨架结构承担,而沥青玛蹄脂,并不直接承受荷载,只对骨架结构起稳定加固的作用。因此,即使在高温季节SMA路面的变形都很小,具有优异的抗车辙能力。SMA混合料还能将路面的抗滑性  相似文献   

5.
文中通过建立二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同层间接触状态下柔性基层和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车辙变形情况和力学响应。结果表明:结构层之间的紧密接触能提高路面结构的抗车辙能力;相同工况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抗车辙能力优于柔性基层路面;同时沥青面层和基层间的接触状态影响大于沥青面层之间接触状态;同时在超载的情况下,如要控制车辙变形,层间接触是否紧密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为从本质上揭示车辙剂对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增强机理,采用材料化学微观分析方法(扫描电镜分析(SEM)、红外光谱分析(IR)、热重分析(TGA)对掺加车辙王抗车辙剂的沥青胶结料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通过SEM发现,抗车辙剂通过与沥青和集料在高温下拌和过程中形成的纤维等形态在级配骨架内部搭桥而起到加筋、约束作用和嵌挤作用;通过IR发现,抗车辙剂通过与沥青在高温下的拌和,部分溶胀于沥青中发生反应,达到对沥青的改性,最终起到提高软化点温度、增加粘度、降低热敏性(提高热稳定性)等沥青改性的作用;通过TGA发现,在高温条件下,车辙王的弹性成分具有使路面的变形部分弹性恢复的功能,达到降低成型沥青路面永久变形的目的,最终提高沥青路面的高温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具有模量高、抗车辙性能好等优点,能够显著提高沥青路面的抗永久变形能力并适当减薄沥青结构层厚度。分析了天津地区普通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典型结构的路面受力特点,同时利用KENLAYER和ANSYS有限元软件对路面结构的剪应力分布特点、疲劳寿命和车辙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将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材料设置在上下面层结构位置,能有效降低结构内部的剪应力,改善受力情况,提高其疲劳强度和抗车辙能力,大大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8.
在石太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大修工程中,针对路面重载交通量大、车辙病害严重的特点,为提高路面的抗车辙能力,首次采用GTM法进行沥青路面设计。在施工控制过程中,适当提高了对路面集料的质量技术要求,并严格施工工艺质量控制,采用大吨位胶轮压路机增加压实功,保证了压实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大修竣工通车四年来,路面平整密实,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得到根治。  相似文献   

9.
对S268交叉口路段的路面破损状况进行评价,在借鉴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根据道路交叉口的受力特点,加大路面中面层的抗剪能力(掺加抗车辙材料),以提高交叉口路面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0.
为了获得沥青混凝土多级嵌挤密实型组成的集料级配,使杭金衢高速公路上面层沥青混合料既能起到封闭雨水的作用,又能满足高速公路路面抗滑性能的要求,对AK-13A型级配进行了调整,并参照Superpave设计法所提出的禁区概念及国内公布的最新研究成果对调整后的AK-13A型沥青混合料集料级配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1.
石太高速沥青路面大修工程中,针对路面重载交通量大、车辙病害严重的特点,为提高路面的抗车辙能力,首次采用GTM法进行沥青路面设计。在施工控制过程中,适当提高了对路面集料的质量技术要求,并严格施工工艺质量控制,采用大吨位胶轮压路机增加压实功,保证了压实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大修竣工通车四年来,路面平整密实,使原来非常突出的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得到根治。  相似文献   

12.
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有四种类型: (1)磨耗型车辙。在交通车辆轮胎磨耗和环境条件的综合作用下,路面磨损,面层内集料颗粒逐渐脱落;在冬季路面铺撤防滑料(如:砂)时,磨损型车辙会加速发展。(2)结构型车辙。这类车辙主要是基层等路面结构层或路基强度不足,在交通荷载反复作用下产生向下的永久变形,  相似文献   

13.
为比较两种抗车辙剂的使用效果,对添加了两种抗车辙添加剂的沥青混凝土性能进行了不同掺量、不同温度的车辙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随着抗车辙剂掺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试验温度的增加而降低;试件的60 min变形随着抗车辙剂掺量的增加而减小,随着试验温度的增加而增大;掺加0.5%、0.6%两种抗车辙剂的沥青混凝土70℃动稳定度大于5 000(次/mm)。在平阳高速公路路面中面层掺加0.5%抗车辙剂,车辙跟踪检测结果表明,采用抗车辙沥青混凝土提高了平阳高速公路路面的抗车辙能力。  相似文献   

14.
石太高速沥青路面大修工程中,针对路面重载交通量大、车辙病害严重的特点,为提高路面的抗车辙能力,首次采用GTM法进行沥青路面设计.在施工控制过程中,适当提高了对路面集料的质量技术要求,并严格施工工艺质量控制,采用大吨位胶轮压路机增加压实功,保证了压实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大修竣工通车四年来,路面平整密实,使原来非常突出的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得到根治.  相似文献   

15.
对引起沥青路面车辙变形的行车荷载,温度及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3个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太祁高速公路属特重交通的罗城-夏家营段中面层采用改性沥青混合料以提高路面整体抗车辙能力的必要性。对PR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施工工艺及控制指标做了详细叙述。  相似文献   

16.
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分形描述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准确模拟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采用分形理论分析了沥青混合料微观结构,研究了粗细集料不同级配分形维数对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影响,并根据级配分形维数公式计算了沥青混合料的分形值,进行了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和微观结构的电子扫描。分析结果表明:4.75 mm通过率是集料尺度的分界点,集料分形维数与抗车辙性能有一致相关性,分形值越大,抗车辙能力越高;根据路用性能设计集料级配可以定量地分析沥青混合料的级配差异和路面性能,及路面微观结构与宏观路用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多级嵌挤骨架密实二灰碎石组成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二灰碎石的抗裂性能和抗冲刷性能等路用性能,应用逐级填充理论和室内试验确定了粗集料的多级嵌挤骨架结构;根据二灰结合料黏聚力最大为原则通过试验确定二灰比例,根据粗集料骨架空隙体积计算二灰结合料剂量,使混合后二灰混合料能密实填充于粗集料形成多级嵌挤骨架空隙结构中。在此基础上,提出多级嵌挤骨架密实型二灰碎石组成设计方法,并对性能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多级嵌挤骨架密实型二灰碎石组成设计方法,使得设计的二灰碎石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尤其是力学性能、抗裂性能和抗冲刷性能。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重车轴载的提升和轮胎气压的最大,以及刚性轮胎和子午线轮胎的应用,使沥青路面的抗车辙能力(抗高温累积变形)和耐久性变差,如何提高和解决路面抗车辙能力是目前技术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工程实践和技术探讨,在沥青面层结构设计中采用大粒径沥青混合料LSAM(Large Stone A sphalt Mixes,)做柔性基层,该结构的混合料级配属于骨架密实结构,骨架密实度较高可与上面层同时成为一体的结构层,可有效地提高沥青路面层的抗车辙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沥青混合料中掺加PE-Y抗车辙剂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增强沥青混合料在高温下抵抗永久变形的能力.为模拟更加恶劣的环境条件,进行了特殊温度车辙试验和浸水车辙试验研究,并首次引入综合稳定指数C作为评价指标.试验结果表明:PE-Y变形体的加筋嵌挤、胶黏作用对提高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效果十分显著,即便在很高的温...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交通荷载的不断增加,沥青路面中面层已经成为主要的承载结构层,同时它也是出现车辙比较严重的结构层。为了满足路面结构的竖向受压,并且起到好的粘结层的作用,同时要求其具有很强的高温抗变形能力,故该层宜采用抗车辙的高模量的改性沥青混合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