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流场数值模拟的遇险目标漂移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海上搜寻与救助的准确性和快速性,遇险目标漂移计算问题变得非常重要,成为海上搜救研究的热点.采用ADI模式建立广东省毗邻海域二维流场模型,对遇险目标漂移问题进行数值模拟,并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吻合较好.可为该海域遇险目标搜寻与救助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中国海事》2007,(1):64-67
一、英国实行的大搜救管理模式英国搜救工作实行大搜救的管理模式,包括对海上、陆地和航空器遇险人员的搜救,具体分为:英国近海、远海和海岸线海上搜寻和救助;英国陆地和海上民用航空搜寻和救助;内陆搜寻和救助。  相似文献   

3.
我国海工搜救工作现状 我国于1985年加入<1979年国际海上搜寻救助公约>,作为该公约的缔约国、国际海事组织的A类理事国,承担公约赋予的对海上遇险人命及时救助的国际人道主义义务和责任;海上搜救工作也是综合国力的体现,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对外形象.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功能日趋完善,北斗系统已经进入全面应用阶段。为了解决海上作业人员遇险救援不便的问题,基于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建立海上搜救体系,海上工作人员随身携带报警定位终端,当人员落水遇险后,报警定位终端自动将海上遇险人员的位置信息准确发送到地面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接收到报警信息后,及时协调海上搜寻救助力量对遇险者实施救援,提高施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正按照《国际航空和海上搜寻救助手册》,海上搜救责任区是指"一个划定明确范围的,与救助协调中心相关联的,在其中提供搜寻救助服务的区域"。各国应在搜救责任区内建设船舶交管系统等遇险标的定位系统,并提供足够的应急救助力量,即海上搜救责任区可作为各国海上管控能力建设合法性的重要依据,亦被各国视为海洋主权的组成部分。为此,世界各国在交叉海域几乎都存在或存在过搜救责任区争议。在我国南海水域,各国海上搜救  相似文献   

6.
为使海上航行船舶、移动石油平台、海上设施和人员等在航行和作业过程中遇险时能得到及时救助,结合海上搜救的实际情况,针对海上搜救工作局面的特殊性、紧迫性和时效性等问题的处理,此文简要地分析粤西海上搜寻救助工作中存在问题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8月28日上午,日照海事局与连云港海事局在日照海事局共同签署了两市海上搜救与防污染区域性合作协议,建立了区域性合作机制。双方同意共同利用海上搜寻救助的现代技术设备和通信网络等资源为对方海上搜救工作提供谘要的支持和配合,实施资源共享,以便迅速确定和救助海上遇险人员、船舶和设施,提高遇险人员的生存几率与搜救成功率。同时,双方要对对方关注的重要搜救信息进行通报,确保搜救应急联动信息传递及时、准确、到位。  相似文献   

8.
0引言近年来,马航MH 370航班失联事件、"东方之星"客船倾覆事件等交通事故与灾难造成巨大的人员生命和财产损失。[1]由于水上环境复杂多变,使得水上交通事故大多具有突发性和灾难性。作为拯救水上遇险人员生命、保护财产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水上搜寻救助工作对保障国家交通安全运行与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1979年国际海上搜寻救助公约》等国际公约均提出完善搜寻救助体  相似文献   

9.
直升机在海难救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概述了中国海上直升机救助力量的现状以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通过分析直升机在海难船舶、人员搜寻中的优势,说明直升机在船舶搜寻中的重要性及在未来海难船舶、遇险人员搜寻器的发展方向。并针对如何提高直升机海上搜寻效能问题,在设备配备、搜寻模式及搜寻区域设定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概述。  相似文献   

10.
海上搜救是保障海上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我国于1985年加入《1979年国际海上搜寻救助公约》,有承担公约赋予的海上搜救责任和对海上遇险人命及时救助的国际人道主义义务。台州市海上搜救中心于2002年9月成立以来,为搜救工作作出了贡献,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特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在对多Agent技术和船舶电力系统故障诊断系统相关技术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基于多Agent技术的船舶电力系统故障诊断系统,阐述了该系统的特点、分类、功能、结构,并就其诊断信息的交互过程做了详细的介绍。文中设计的船舶电力系统故障诊断系统能充分利用已有的诊断资源,提高故障诊断的效率,便于构造大型船舶电力系统故障诊断系统。  相似文献   

12.
在并行和分布式计算环境中,随着系统规模的增长,系统出错的概率大大增加。为提高集群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采用对称式Active/Active高可用模型的原理和组通信工具,实现了一种增强头节点作业服务可用性的高可用管理方案;针对并行计算环境的特点,利用LAM/Migration检查点迁移技术,实现了集群系统中计算节点的故障自探测、任务自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13.
运用管理熵理论分析了我国现行交通行政执法体制的弊端,提出了改革的必要性。根据管理学中的系统整体性、效率及创新原理,研究了构建交通行政执法综合体制的理论可行性,并提出了构建“一厅二局一总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热泡系统     
奚建义 《中国造船》2003,44(1):100-102
热泡系统的设计准则是遵照IMO文件MSC/CIRC.668附录B,进行一系列完整试验,目的是为了验证热泡系统的性能能够抵抗类似船用机舱(1类,2-3类)的一堆和喷洒型的火焰。它是一种水雾/泡沫系统,运行时可单纯用水或者采用高膨胀的泡沫。  相似文献   

15.
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船舶机舱监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以现场总线技术为核心构建的自动化机舱监测系统,分别从硬件结构和软件功能上描述了采用LONWORKS现场总线技术构成的自动化机舱监测系统及其实现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综合电力推进监测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一种综合电力推进的监控系统,详细论述了监控系统的结构、组成及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17.
鲁远曙 《舰船电子工程》2006,26(3):25-26,30
简要介绍了国际上采用的几种数字集群系统标准,并根据海军勤务通信的实际出发,提出了海军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发展取向。  相似文献   

18.
综合舰桥SCADA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综合舰桥系统的主要研究内容--航行状态监测和主机监控,设计了综合舰桥数据采集与集中监视控制系统,介绍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阐述其应用处理方法.应用结果表明:正确的异构网络的系统集成方案选择解决了导航设备和机舱传感器信息采集,处理和利用问题,是实现数据网络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杨槐  宫研生 《舰船电子工程》2011,31(9):21-23,113
构建基于信息系统的炮兵作战体系是炮兵适应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形成体系作战能力的必然要求。文章从基于信息系统的炮兵作战体系的概念入手,针对信息化战场对炮兵作战的影响,深刻分析了基于信息系统的炮兵作战体系能力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指挥控制、通信、侦察情报、火力打击、电子对抗、敌我识别、密码保密等七大要素构成基于信息系统的炮兵作战体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概述了将综合电力系统的硬件和电力管理软件完全整合,组成舰船控制网络的基本原理。研究如何实现减少人员配备,实现全电力可重构舰船以及综合电力系统的基本性能,文章最后提出了一些有争议的论点和目前最流行的电力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