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汽油发动机及燃气发动机需采用点火系统。目前,常见的点火系统有双缸同时点火与单缸独立点火两种类型,其中,后者得到更广泛的应用。采用单缸独立点火系统时,一般将点火控制器集成在点火线圈上,图1为迈腾车CEAA发动机点火系统中第一缸点火线圈(N70)与ECU的电路连接示意图。点火线圈插头有四个接线端子:1号端子接电源、2号端子为控制器搭铁、3号端子连接ECU(ECU向N70输出点火控制信号)、4号端子为  相似文献   

2.
<正>(上接2014年第10期)点火电器在电路中的接线方式:a)触发头:使用2P式接插件,白/绿色线(点火信号输入线)与l#BLACK ECU J2的第13脚、2#BLACK ECU J2的第13脚并联;蓝/白色线与1#BLACK ECU J1第4脚、2#BLACK ECU J2第4脚并联。b)点火线圈:1#l缸点火线圈采用3P式接插件,黑/红色线1与1#2缸点火线圈、2#2缸喷油器、1缸氧传感器、电喷控制继电器1并联;黑/白色线1与1#BLACK ECU J1第1脚相接;黑线接地。  相似文献   

3.
爱丽舍(TU5JP4 16V)发动机点火系统采用了先进的点火线圈与火花塞一体化结构(如图1所示),无高压线连接,点火线圈直接插在火花塞上,点火线圈的次级连在火花塞上。点火线圈中的初级线圈由发动机的ECU控制,初级线圈电流被断开时,由于二级感应次级线圈并产生一个高压电分别为1、4缸和2、3缸点火。其基本电路如图2所示。  相似文献   

4.
(二)电子控制单元1.组成和原理(如图21所示)图21  ECU电气原理图2.ECU外形图(如图22所示)3.ECU针脚定义针脚 连接点 类型1点火线圈(2号脚) 输出2功率地 地3燃油泵继电器吸动线圈(86号脚) 输出4步进电机B 脚 输出5炭罐控制阀(2号脚) 输出6空脚7进气歧管压力传感器信号(4号脚) 输入8编码开关1 输入9车速信号 输入10 氧传感器地(3号脚) 地11 爆震传感器信号(1号脚) 输入 5V电源(霍尔传感器或相位传感器两者择一,以及12 电源 进气歧管压力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13 空脚14 喷油器…  相似文献   

5.
例1.大宇沙龙(SALON)1.8L四缸电喷发动机 故障现象:第2、3缸无高压火,第1、4缸则正常。 在排除点火线圈、分缸高压线和火花塞的可能性后,关键的问题是确定是ECM还是点火模块损坏了。该车采用DIS直接点火系统,不使用传统的分电器和点火线圈。点火模块DIS位于缸盖后侧,  相似文献   

6.
五、无分电器直接点火系统 1.工作原理 大宇PRINCE轿车采用无分电器直接点火系统(DIS),取消了分电器,由两个点火线圈分别给1、4缸和2、3缸直接点火,电路见图9.  相似文献   

7.
宝来1.8T轿车采用直接点火系统,其点火线圈和输出放大器组装成1个部件,每缸1个点火线圈,安装在各缸火花塞上方,点火系统的电路如图1所示。该点火系统取消了分电器和高压线,能量传导损失及漏电损失极小,没有机械磨损,而且各缸的点火线圈和火花塞装配在一起,外部用金属包裹,大大地减少了电磁干扰,使发动机点火更加安全可靠,可以保障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正常工作。发动机工作时,ECU按各缸工作顺序向点火控制模块发出点火信号,点火控制模块内相应的晶体管截止,使对应气缸点火线圈一次侧线圈电路断开,在二次侧线圈中感应出高压电,火花塞电极间产生电火花,点燃已被压缩的混合气。  相似文献   

8.
1997款风度A32(2.0)因发动机怠速抖动,加速无力进厂维修。经认真检查后,判断故障原因为2缸点火线圈损坏。该车采用无分电器各缸单独点火方式点火,共有6个点火线圈,把工作不良的2缸的点火线圈与其他工作正常的点火线圈对调,毛病也随点火线圈而转移。更换一只新的点火  相似文献   

9.
二、电子控制点火系电路(一)有分电器的ECU控制点火系(已刊出) (续前) (二)无分电器的ECU控制点火系无分电器点火系统(DLI)完全取消了传统的分电器,没有分电器盖和分火头。由点火线圈产生的高压电,直接输送到火花塞上,因此也叫直接点火系统。1.无分电器点火系统目前常采用以下两种控制方式:(1)同时点火控制方式同时点火控制方式是指两个气缸火花塞合用一  相似文献   

10.
故障现象一辆车型为UCF30的雷克萨斯LS430轿车,客户反映该车有时会出现发动机警告灯点亮故障,且同时还伴有发动机怠速运转发抖和行驶中加速无力的现象。故障诊断根据客户对故障现象的描述,笔者用故障检测仪进行检测,检测到的故障代码为P0353的历史故障代码,提示产生故障的原因是第3缸点火线圈一次侧或二次侧电路断路或短路,并显示详尽的定格数据(图1)。根据读得的故障代码分析,可能的故障原因有点火系统或第3缸点火线圈零部件损坏,点火系统的线束出现断路或短路,发动机电控单元(ECU)损坏。为此,笔者按以下步骤  相似文献   

11.
一辆奥迪牌100V6轿车在某修理厂修完水泵后,发动机出现严重无力现象,送到本厂检修.按照修理原则,先询问了车主故障的起因,然后用解码器对该车进行检测.由于该车在修水泵之前工作正常,这就排除了气缸压力不足、燃油供应不足等故障,因此把检查重点放到点火系统.该车的点火系统是由3个点火线圈对6个气缸进行点火,即1/6、2/4、3/5缸各用一只点火线圈(图1),点火顺序是1-4-3-6-2-5.按照第1只点火线圈上的图示说明逐一检查各缸的高压线,没有  相似文献   

12.
一、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1.基本组成皇冠3.0轿车微机控制无分电器点火系统主要由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ECU)、点火模块、点火线圈、火花塞等组成(如图1所示,图中只标出了曲轴位置传感器,它用于产生点火基准信号)。2.工作原理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ECU不断地检测各传感器的信号,用于判断发动机工况,并产生与发动机工况相对应的最佳点火时刻,向点火模块发出控制指令,使点火模块控制点火线圈的初级电路。点火控制包括点火提前角控制(ESA)、通电时间控制(EST)和爆震控制(KNK)三个方面。1)点火提前角控制(ESA)①点火提前角的确定ECU根据有…  相似文献   

13.
点火系统工作原理 北京切诺基2.5L、4.0L燃油喷射发动机的点火系统电路原理如图1所示。主要由分电器4、点火线圈5、电子控制单元ECU、曲轴位置传感器7、同步信号传感器8以及火花塞等机件组成。1、电子控制单元(ECU) 电子控制单元(ECU)是一台微型计算机,控制燃油喷射和点火正时。ECU存有预先编好的计算数据程序,根据所接受的基本信号(同步信号、转速信号)和辅助信  相似文献   

14.
切诺基吉普车的点火系是采用电磁感应式的电子点火系统.与电子点火器相区配的传感器是磁脉冲式,它安装在分电器壳体内。电子点火器(又称点火ECU)对外有六个接线端子(见图1所示)。分为四位插接器和二位插接器。在四位插接器上,C4与点火线圈负接线柱相连.它通过ECU控制点火线圈低压电的通断,以使点火线圈次级绕组产生高压电.通过分电器和火花塞,点燃混合气;  相似文献   

15.
正(二)执行器的检测能够影响到AJR发动机燃油系统及点火系统正常工作的相关执行器主要包括:点火线圈、燃油泵继电器、燃油泵、喷油器。1.点火线圈及其供电线路检测AJR发动机点火线圈一旦发生故障,发动机会立即熄火,或不能起动。ECU不能检测到故障信息。但是如果1个火花塞由于开路使这个点火回路断开,那么和它共用1个点火线圈的火花塞,也因电气线路故障,而不会跳火;如果1个火花塞由于短  相似文献   

16.
1.点火系的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 奥迪V6发动机装用改进型L-jetronic电子控制燃油喷射装置,采用电脑控制无分电器点火系统,该系统由发动机电脑(ECU)、点火放大器、点火线圈组件、转速传感器、霍尔传感器、点火正时传感器、高压线和火花塞等组成.  相似文献   

17.
一、电子控制点火系1.电子控制点火系的分类2.微机ECU控制点火系的组成3.ECU控制点火系(1)工作原理(上期已刊登) (续前) (2)点火提前角控制①发动机点火提前角特性ECU控制点火系是将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最佳的点火提前角值首先储存在一个控制单元中,而发动  相似文献   

18.
苏斌 《汽车电器》2008,(6):62-63
奔驰Sprinter汽车是奔驰商务车中的一款,直列4缸电喷发动机,后轮驱动,其传动机构中的变速器为手动变速器,发动机型号为903,发动机排量为2.2L。点火系统为分组点火,1、4缸共用一个点火线圈,2、3缸共用另外一个点火线圈,属于动力型。由德国奔驰公司生产,2004年2月出厂,行驶里程为3万km。  相似文献   

19.
切诺基吉普车的点火系是采用电磁感应式的电子点火系统,与电子点火器相匹配的传感器是磁脉冲式,它安装在分电器壳体内。电子点火器(又称点火ECU)对外有6个接线端子,分为四位插接器和二位插接器。在四位插接器上,C4与点火线圈负接线柱相连,它通过E-CU控制点火线圈低压电的通断,以使点火线圈次级统组产生高压电,通过分电器和火花塞,点燃混合气;C1、C2、C3三个接线柱分别与分电器接线端子相连,其中C2、C3  相似文献   

20.
故障现象一辆现代索纳塔轿车,在行驶途中发动机突然熄火,熄火后发动机无法起动着机,于是被拖至我厂修理。故障诊断维修人员先检查了油路、配气正时及点火系统,发现1、4缸点火线圈跳火正常,但2、3缸没有高压火。对调了2个点火线圈后,2、3缸仍无高压火。接着连接故障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