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得到曲线外轨轨距角-轨肩多条滚动接触疲劳裂纹的内部形态,采用栅格法得到真实裂纹的开口和尖端边界点,建立真实裂纹形态数学模型。以我国某重载线路通过总重约62 MGT时小半径曲线外轨轨肩-轨距角裂纹为例,分析了多条裂纹存在下的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变化及裂纹数量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裂纹最容易沿与轨顶纵向呈10°~30°的角度向钢轨内部扩展;不论何种条件,K_Ⅰ始终小于零,表明此处裂纹不受张开效应扩展;轮轨接触斑以作用在裂纹中部的方式通过裂纹区域时,裂纹尖端各点的应力强度因子K_Ⅱ0,K_Ⅲ沿裂纹尖端从轨距角一侧到轨顶中心一侧呈由正到负的趋势,表明此时裂纹的扩展形式主要由滑开型和撕开型复合而成,且裂纹在轨距角扩展的部分扩展较快;多裂纹的存在会促进裂纹的滑开和撕开效应,该促进作用随裂纹数量的增加而增强。多条裂纹的存在会使得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增大,中间裂纹受到两侧裂纹的影响较明显。在进行裂纹扩展预测时,应至少考虑3条裂纹。  相似文献   

2.
根据最大周向拉应力准则,应用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编写的宏命令程序,对发动机悬置软垫的断裂过程进行了模拟,得出了2种步长时裂纹前进的裂尖位置及相应的裂纹轨线。  相似文献   

3.
使用超奇异积分方程方法对相材料中与界面垂直相触的Ⅰ型三维平片裂纹问题进行了理论和数值分析.在理论分析中,我们使用主部分析法分析了界面上裂纹端部应力奇性指数和Ⅰ型应力强度因子.在数值计算中,超奇异积分方程组中的未知函数裂纹表面位移差近似地表示为位移差的基本密度函数与多项式之积.基本密度函数反映了裂纹端部应力奇性性态.文章最后以矩形平片裂纹问题为例,给出了若干关于不同裂纹形状比和材料刚性比时的应力强度因子数值算例,数值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数值求解方法精度很高.  相似文献   

4.
采用一系列金属物理测试手段,研究了天兰线K1454+36^#轨裂事故发生的原因。研究表明,轨端夹杂物严重超标是造成钢轨脆断的主要原因。轨腰的几何缺陷及侧磨也促进了轨腰的断裂。  相似文献   

5.
针对近年来多次出现的普速铁路道岔护轨位置脱轨问题,研究了脱轨过程与机理,分析了目前护轨间隔、翼轨间隔限值与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在全国范围内选取19个车站、124组道岔开展了系统的现场试验研究,探讨了护轨间隔、翼轨间隔限值的优化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道岔护轨位置脱轨的主要原因为车轮冲击护轨开口段导致护轨螺栓松动、护轨低头、顶部磨耗,最终造成车轮爬上护轨脱轨;现场养护维修中,护轨、翼轨间隔分布较离散,合格率较低,为68.97%~73.83%;目前的翼轨间隔限值安全裕量较大,可适当放松,为现场维修提供方便;与同号码复式交分道岔相比,单开道岔护轨开口段轮轨冲击概率略小;随着道岔号码的增大,护轨开口段冲击概率呈减小趋势;目前的护轨间隔限值设置可将车轮冲击直向护轨以及侧向护轨跟端开口段的概率控制在12%以内,但并不能有效防止侧向护轨趾端开口段的轮轨冲击,概率仍高达53.85%~75.00%;实际养护维修过程中,建议将护轨间隔限值修改为1 365 mm,可满足大部分主型道岔的需求,有效减少和避免护轨趾端开口段的轮轨冲击。  相似文献   

6.
采用复变函数方法严格导出了复合型裂纹线上应力分布与位移间断的关系式,然后利用这些关系式和裂纹尖端端站的奇性分析方法,就得到了应力强度因子与位移间断之间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钢轨滚动接触疲劳裂纹真实形状数学模型,采用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获得了钢轨轨距角-轨肩处的滚动接触疲劳裂纹的真实形态点云数据,提出栅格算法确定裂纹尖端和开口的边界点、三次B样条曲线拟合裂纹尖端、裂纹面与钢轨轨面相交确定裂纹开口的钢轨滚动接触疲劳裂纹形状建模方法。研究发现:栅格算法提取的裂纹边界特征点比凸包算法提取的裂纹边界特征点多,代表裂纹边界特征的凸点和凹点都识别,使得裂纹边界失真度更小;随着栅格边长减小,栅格算法提取出的裂纹边界点数量增加,减少了凸包算法的漏点问题。将提取好的裂纹尖端边界点分别用最小二乘法、Bezier曲线、三次B样条曲线等方法进行曲线拟合,发现三次B样条曲线拟合得到的裂纹尖端与真实裂纹最为接近,其数据拟合的偏差最大值和标准差均最小,由此获取了真实裂纹的尖端形状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8.
对柴油机电控中压共轨系统高速大流量电磁阀驱动电路进行了设计,实现了用一路信号控制电路的高压端和低压端;讨论了场效应管的并联运用和运行保护技术;采用自举法,解决了高低压驱动电路中高压端源极电位的浮动问题;通过试验和仿真,分析了驱动电路中的关键元件对电路性能的影响,对电路元件进行了优化,提高了驱动电路工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后张砼空心板张拉后端部裂缝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后张砼空心板张拉后,两端截面变化处出现的长度不等的细微裂纹,对其进行了应力应变分析,认为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端部砼的应变差和端部水平面上的拉应力所致,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跨区间无缝线路是与市域快轨相适应的轨道结构,是我国铁路建设必须采用的关键技术。道岔基本轨的焊接接头位置和道岔区扣件阻力参数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市域快轨无缝道岔的铺设质量。建立市域快轨无砟轨道18号无缝道岔有限元仿真模型,对选取不同的道岔基本轨焊接接头位置及扣件阻力参数条件下的主要计算结果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目前设计方案中采用的基本轨焊接位置与尖轨跟端位置相同基本为最合理位置;在条件允许时,增大里轨扣件阻力,有利于控制无缝道岔的受力与变形。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关节车端横梁裂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及Palmgren-Miner累积损伤法则,基于ⅡW标准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集装箱锁座处纵向惯性力导致孔边产生很高的应力集中,当关节连接器存在连接间隙时,关节连接器的纵向冲击将很快传导到端横梁位置,这种较高的交变载荷引起了端横梁的疲劳裂纹.为有效控制裂纹的再次发生,对多种改进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其中端梁上盖板孔上侧及下侧均搭接5 mm补强板方案,工艺易于实现,抗疲劳性能良好,因此选择该结构为最终改进方案,并制定了可行的工艺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关节车端横梁裂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及Palmgren-Miner累积损伤法则,基于Ⅱ W标准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集装箱锁座处纵向惯性力导致孔边产生很高的应力集中,当关节连接器存在连接间隙时,关节连接器的纵向冲击将很快传导到端横梁位置,这种较高的交变载荷引起了端横梁的疲劳裂纹.为有效控制裂纹的再次发生,对多种改进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其中端梁上盖板孔上侧及下侧均搭接5mm补强板方案,工艺易于实现,抗疲劳性能良好,因此选择该结构为最终改进方案,并制定了可行的工艺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路基沉降对板式轨道轨面几何变形的影响,基于无拉力Winkler地基叠合梁理论,针对纵连式、单元式两种板式轨道,提出了考虑板底脱空的路基沉降与轨面变形间静态映射关系的计算方法,对由不同沉降型式引起的两种轨道轨面变形特征及变化规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纵连板式轨道对基础变形的适应力较单元板式轨道欠佳,底座板与路基间易形成大范围脱空;自重效应下沉降引起的两种轨道轨面变形随基础沉降量的增大差异加剧,且对路基沉降波长极为敏感,当沉降波长达到20m后,轨下板底脱空现象明显缓解,轨面几何不平顺基本可与路基变形保持一致;路基折角型沉降对轨面平顺性的影响相对平缓;错台型沉降不仅使轨面剧烈弯折,还会导致板底严重脱空,10mm差异沉降即可引发轨道与路基结构间约8mm的空吊,给列车运营质量和轨道结构疲劳特性均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采用欠速淬火工艺对再用轨进行全长热处理,对经过热处理后的再用轨和普通再用轨的力学性能如冲击韧性,断裂韧性,疲劳强度,残余应力,硬度及金相组织等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经过欠速淬火后,再用轨的强韧性和塑性有明显提高,并结合铺设实施,探讨了欠速淬火提高钢轨强韧性能的原因以及它与使用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铁路LD型复合轨垫轨道动力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LD型复合轨垫轨道动力试验分析,并与原1B型轨垫进行了对比试验分析,初步得出LD轨垫在减小钢轨轨枕的冲击方面确实要比TB垫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各向异性复合材料尖劈和接头端部奇性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个新的、基于位移的、分析平面尖劈端部奇性应力场和位移场问题的高次内插FE特征分析法.该方法与过去原有求解裂纹端部近似场的有限元特征分析方法有几点不同:(1)导出公式的出发,占、不同;(2)单元形式为高次内插单元;(3)尖劈端部邻域内的位移场假定没有采用奇异变换技术.运用高次内插FE特征法求解各向异性尖劈和接头端部附近的奇性应力指数以及位移和应力的角分布函数,并且给出了若干算例.所有的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较原有方法使用的单元少而且精度高,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速铁路预打磨钢轨进行磨耗和疲劳裂纹萌生仿真预测和现场跟踪试验,对预打磨钢轨的实施效果、伤损类型和发展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实施特殊型面的新轨预打磨能有效地控制轮轨接触点的位置和接触宽度,获得较好的轮轨关系。预打磨后的钢轨在运营中主要受磨耗影响,磨耗呈线性增加的趋势,外轨磨耗分布在轨头-10°~60°范围,内轨磨耗分布在轨头中心±10°范围。运营大约1年,部分地段的外轨预打磨型面被磨耗所改变,轮轨接触状态恶化,高速铁路预防性打磨周期可以在1~1.5年内实施。  相似文献   

18.
高速铁路钢轨打磨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广深线钢轨斜裂纹的形成与发展特点,提出采用非对称打磨技术控制和减缓钢轨斜裂纹的形成,并进行了数值计算和现场打磨试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钢轨非对称打磨可以改变轮轨接触几何参数,使轮轨接触点向钢轨顶面中心移动,远离钢轨轨肩位置,并降低轮轨接触应力.现场打磨试验验证了数值计算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钢轨非对称打磨能改变钢轨光带,使接触点向钢轨踏面中心移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指导无缝道岔的设计、施工和维护,探讨了不同线路间存在铺设锁定轨温差时,铺设锁定轨温差对无缝道岔受力和变形的影响以及与道岔联结型式、道岔号码、辙叉型式和道床纵向阻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当无缝道岔与相邻线路或相邻道岔间存在铺设锁定轨温差时,传递至无缝道岔上的纵向力增大,导致无缝道岔受力与变形增大.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地铁减振扣件弹性垫在服役过程中刚度敏感性和对线路环境振动的影响,以南京地铁多条运营线路中抽取的压缩型减振扣件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压缩型扣件轨下弹性垫服役刚度特性、常温下疲劳特性和热加速疲劳老化特性等多环境室内综合测试;基于测试结果对比分析了新旧压缩型扣件轨下弹性垫使用时间与刚度变化的相关性,得到了轨下弹性垫的时间-寿命特性曲线,提出了轨下弹性垫刚度变化百分比与使用时间的寿命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周期性轮轨载荷和线路温湿碱环境等综合作用下,地铁减振扣件轨下弹性垫的服役刚度随使用时间呈线性增加趋势,其弹性发生了性能退化;新的轨下弹性垫热加速疲劳老化刚度曲线与服役抽样轨下弹性垫的刚度曲线趋势基本一致,即轨下弹性垫的热加速循环老化试验能够模拟或演化轨道交通线路的热机械循环载荷等现场条件;基于Arrhenius寿命-应力热加速老化模型,轨下弹性垫服役应力和加速老化应力下的加速因子分别为1.99和1.36,进而可通过加速因子预测减振扣件轨下弹性垫的更换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