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介绍连拱隧道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总结了连拱隧道的发展概况,断面型式的变化,施工方法的演变与进步,连拱隧道的作用和研究现状,分析了连拱隧道技术难点,为今后公路连拱隧道设计、施工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我国公路隧道建设中存在的以人工作业为主、施工机械化程度低、工序循环时间长、施工进度缓慢、安全风险高等问题,以贵黄高速龙昌隧道施工为例,结合中国的隧道规范与欧洲新奥法设计理念,对龙昌隧道采用大断面法进行施工,提出“9+N”设备高度配合隧道建设施工系统及其施工技术,即三臂凿岩台车、拱架锚杆安装台车等9种专用隧道施工机械设备与多功能地质钻机、全自动注浆机等多种辅助隧道施工机械设备搭配,采用相应机械化施工技术,无间隙地进行隧道施工。结果表明,“9+N”施工技术改善了隧道施工作业大量依赖人工的现状,提高了隧道施工的机械化程度、工作效率和安全性,降低了隧道施工人员数量,减小了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保证了隧道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3.
《公路》2015,(6)
国内外隧道发生的多起施工事故引起了人们对隧道施工技术风险问题的关注,总结出应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对隧道施工技术风险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隧道施工过程分析,从开挖、支护和环境保护等各方面选取了15项对隧道施工过程影响较大的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了隧道施工技术风险的评价的层次结构,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相关理论建立了一整套适用于隧道施工技术风险的评估模型。从西钟岭隧道施工技术风险评估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可为类似工程的风险分析提供参考,结合西钟岭隧道的实际工程条件,提出了该隧道施工风险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南京地铁某立交隧道近接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健儒 《隧道建设》2003,23(5):31-33,38
南京地铁TA1标段南延右线隧道与菊花台二号隧道立交。介绍了这两座隧道的施工方案,分析了立交隧道的施工技术难点,探索了减小后修隧道施工对先修隧道影响的主要施工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丁维扬  江晨 《交通科技》2015,(1):117-118
结合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要点,分析了隧道洞口及明洞施工、钻爆施工、锚杆施工、混凝土喷射施工等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技术控制要点,并对施工工艺的改进与施工安全的控制做了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高速公路隧道衬砌施工与维护技术的种类,并结合具体工程实例,探讨分析了斜井衬砌施工技术在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的运用。工程施工运用表明,斜井衬砌施工技术满足了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的需要,在施工中运用具有良好的效果,类似隧道衬砌与维护也可以从中得到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该文以采用矿山法施工小净距隧道技术为研究目标,分析了小净距隧道施工的技术难点和关键点,总结了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法、技术思路和施工技术措施,介绍了深圳葵坝路坝光小净距隧道工程实例。认为,小净距隧道施工应采用综合性技术和措施,提高隧道支护结构的强度、刚度和整体性,减少和控制两条隧道开挖时的相互影响,合理地利用围岩自承能力,保证围岩与支护结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瓦斯隧道施工中如何预测隧道瓦斯及其施工技术是隧道施工的重要保证,本文主要对瓦斯隧道的瓦斯预测方法进行具体介绍,并对冷沙地隧道中的瓦斯含量进行测试,得出冷沙地隧道现阶段属于无突出危险性,为项目正常施工提供保证,另外,对瓦斯隧道研制了专项施工技术,其保证了隧道的安全顺利施工,对以后的瓦斯隧道施工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双连拱隧道施工工序繁多,施工工艺复杂,施工过程中中隔墙的受力体系不断变化,如何确保中隔墙设计的合理性以及施工过程中中隔墙受力的安全性,是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每位工程师都普遍关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为此,结合工程实践从设计施工和监控等方面对双连拱隧道中隔墙的受力演变过程进行了充分论证,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对指导以后类似环境条件下双连拱隧道的设计施工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0.
《公路》2018,(11)
分析了国内喀斯特地貌条件下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的常用技术,如隧道断层地表沉降处理技术、岩爆处理技术等。针对我国喀斯特地区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特点,从主要支护措施等方面讨论了规避喀斯特地貌条件下隧道施工风险的优化措施,并提出基于Hadoop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地质监测预警平台,来细化喀斯特地貌条件下隧道施工技术的管控指标。以广西山峒1号隧道工程施工为例,对地质监测预警平台在施工风险管控指标方面进行试验验证,证明了所提出的喀斯特地貌条件下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优化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孙立  赵光  黄俊  李奥  杨奎  董飞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3,(7):274-278,297
随着城市的规模化发展,多种地下空间的开发、改建方兴未艾。当前城市隧道与地下空间协同建设已成为发展的基本趋势,但同时必须解决协同建设中的安全及效率问题。基于隧道与地下空间开发过程的多种问题,揭示了城市隧道与地下空间协同建设的内涵,提出了城市隧道与地下空间协同建设模式,分别为共建式协同、预留式协同、保护性协同,揭示了各种协同模式的过程及协同目标,开展城市隧道与地下空间协同建设技术研究,为隧道与地下空间协同开发集约化利用和安全控制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2.
吴波  黄惟  陈辉浩  刘宁 《路基工程》2021,(1):217-221
为研究岩溶发育位置对三台阶七步开挖法隧道施工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建立隧道施工力学数值模型,分析四种工况下隧道围岩应力场、隧道变形和支撑结构应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岩溶发育位置在隧道侧边时,比岩溶发育在顶部、底部,对隧道施工稳定性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3.
唐旭华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8):369-371,374,401,402
随着城市交通建设的发展,城市隧道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手段,逐步成为城市交通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隧道的装饰工程是城市交通建设中的重要组成,体现城市发展的面貌,表达出城市建设发展的地域化、现代化、系统化。城市隧道的建筑装饰可以展现一个城市的发展历程,体现城市交通发展的方向。该文结合实际工程,阐述了城市隧道工程中有关洞口部位、隧道内部及通风管道的建筑装饰,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隧道盾构掘进机的发展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盾构掘进机在中国广州公路隧道、上海轨道交通线隧道和南京长江盾构隧道等3大工程中的应用情况,总结了国内几十年来盾构机研究取得的技术进步.揭示了盾构机的绿色化、微型、超大型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该文通过深圳市光明新区华夏路综合管沟的建设,分析了综合管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国内发展缓慢的原因,阐明了综合管沟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总结了综合管沟设计的重点、难点,介绍了综合管沟重要节点及附属设施的设计,对综合管沟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隧道病害整治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地质、设计、施工与造价、运营、维修管理等方面的原因,隧道病害问题日益突出,有些病害已经影响到了隧道的正常使用。工程基本建设是保证民生、促进发展的一个硬性指标,而隧道在其中占有很大一部分的份额,因此减少新建隧道发生病害和及时对现有病害隧道进行有效整治,对国民经济建设的促进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郭陕云 《隧道建设》2019,39(10):1545-1552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项目存在的问题同样突出,重视和解决当下的隧道及地下工程困局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首先,从国家基本建设的发展态势及隧道与地下工程的优势分析,得出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有着良好的历史机遇。通过实例说明目前隧道的发展困局主要是隧道工程巨额亏损。然后,从工程理念、技术运用、管理体制和实务操作等方面分析导致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困局的原因: 1)处于主导地位的理念措施造成专业领域建设指导思想的混乱,包括低造价“王者称霸”、“狂躁症”害人害己、旧思维难以生新; 2)在技术方面,主要是工法运用不当带来的严重后果; 3)隧道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失调和管理实务操作失控,造成的不良后果明显。最后,从事业和产业进步的角度出发,提出对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的建议: 1)改革建设管理体制; 2)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 3)走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之路; 4)培养和造就隧道建设专业队伍; 5)重视和提倡工程经济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近两年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开荣 《隧道建设》2017,37(2):123-134
总结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近两年的发展情况。1)铁路、公路、地铁、水工等主要领域的隧道总数和总长度快速增长。2)重难点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进展顺利:青藏铁路关角隧道、兰新高铁祁连山隧道、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烟台地下水封LPG洞库、渝黔高铁天坪隧道等相继完工;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引松供水隧洞、引汉济渭输水隧洞、武汉三阳路长江隧道、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京张高铁八达岭地下车站、惠州地下水封油库、湛江地下水封油库、珠海横琴地下综合管廊等在如期建设中。3)特长山岭隧道建设技术、软岩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高瓦斯隧道建设技术、岩爆隧道建设技术、大断面矩形顶管及矩形盾构设计与应用技术、隧道机械化施工水平等方面取得了进一步的突破。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修建技术整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海绵城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城市轨道交通、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珠三角经济区等战略规划,为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技术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最后,基于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方向,指出超长隧道技术,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控制技术,高水压、大断面水下隧道建设技术,高地温、高地热隧道建设技术,高地震烈度与构造活跃带的隧道建设技术,隧道运营维护管理技术,新材料研发与应用的开发等是今后需要深入研究的关键课题。  相似文献   

19.
综合管廊绿色建造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新华  华东  王恒栋 《隧道建设》2018,38(9):1423-1427
针对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综合管廊绿色建造理念,即在综合管廊的规划、设计和施工全过程中,在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的同时,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工程建设生产活动。从绿色规划、绿色设计和绿色施工3个实现手段入手,详细论述实现城市综合管廊绿色建造的途径,并基于绿色建造理念,总结集约化设计技术、断面设计技术、结构施工技术、预制装配技术、防水施工技术和基坑支护技术等6大绿色建造技术。最后对绿色建造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张炜 《隧道建设》2008,28(1):6-10
 随着铁路客运专线的大规模发展,将会不断遇到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的施工问题,针对目前我国客运专线隧道大断面软弱围岩施工的现状,分析了施工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对目前在建和拟建的隧道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