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2.2动态牵引试验方法[7] 研究机器动态牵引性能的试验方法可分为现场试验、台架模拟试验和负荷车模拟试验.  相似文献   

2.
2.6.4动态牵引性能研究的启示 通过工程车辆动态牵引性能的研究总结给我们的启示是:根据机器牵引系统的结构,提高机器在动态负荷下工作性能的措施除了应保持各部件参数的合理匹配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2.6动态负荷对车辆牵引系统各总成性能的影响及有关措施 上节讨论了工程车辆作业中动态牵引负荷的特性,为了了解这种负荷对车辆牵引性能的影响,有必要讨论车辆的发动机、传动系、行走机构在这种动态负荷条件下的工作状态,如此才能找到提高车辆在动态负荷条件下工作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矿用车等特种车辆非独立悬架系统的弹性元件板簧的迟滞特性对整车性能的影响,根据Bouc-Wen摩擦学理论建立了板簧动力学模型,通过不同频率和幅值条件下动态加载仿真和试验获取其动态力-位移曲线,并根据试验结果运用最小二乘法辨识出Bouc-Wen模型参数。仿真和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表明该模型能准确预测板簧动态迟滞特性。接着进一步建立考虑板簧迟滞特性的整车模型,施加四轮相关的A和E级路面谱激励,以质心加速度均方根值、悬架动行程和轮胎动态力作为评价指标,分析迟滞特性对整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差路面行驶时板簧迟滞特性有利于提高车辆的平顺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0导言 工程车辆牵引动力学是工程车辆学科的基本理论,其内容涉及到工程车辆研究的各主要领域.他的主要任务是在动力性、燃料经济性、作业生产率等综合性能指标约束条件下,研究车辆牵引系统各单元部件--发动机、传动系、行走机构、工作装置的工作性能,建立车辆牵引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对该动态模型的分析求解,建立部件平均意义上的牵引总体参数匹配理论以及系统静(输入目标)、动(输出指标)态控制理论,使车辆在外部动态负荷与变化的地面条件下实现其最高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6.
在控制应力和控制应变两种加载模式下,利用动态剪切流变仪(DSR)对4种沥青材料进行疲劳-愈合-再疲劳试验。通过正交试验比较在不同愈合时间、不同愈合温度、不同愈合疲劳程度以及不同种类的条件下沥青材料在自愈合前后性能的变化,测定出复数剪切模量(|G*|)和相位角(δ)两个重要指标。对现有的几种沥青自愈合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和总结,针对其不足之处提出建立基于能量学基础上的评价指标——能量密度比作为新的沥青材料自愈合评价指标。通过各种不同的指标来评价沥青材料的自愈合特性的强弱,并加深了解沥青材料自愈合的机理和过程。对各不同评价指标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得出能量密度比为最佳自愈合评价指标,并用疲劳试验验证其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中、法标沥青混合料主要性能指标间的相关性,开展了法标和中标体系的沥青混合料性能指标的对比研究。选择了5种法国、4种中国典型沥青混合料,分别按照法标和中标的试验方法进行了沥青混合料压实特性、水敏感性、高温稳定性、动态模量及疲劳性能试验,分析了中、法标准体系的性能指标相关性,并建立了两种指标体系的转换关系。结果表明:中、法标两种性能指标体系设计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其中沥青混合料的压实特性、高温性能、动态模量及疲劳性能试验结果相关性高;对不同混合料压实特性,法标的空隙率测定值高于中标空隙率试验测定值,两者之差的平均值为1.9%;对于高温性能指标,中标的动稳定度与法标的车辙变形率具有高相关性,均能充分评价高温稳定性;由于中标车辙试验没有预压要求,初始压密变形误差会影响最终车辙变形量,建议中标车辙试验不宜直接采用变形量或变形率作为高温评价指标;中标20℃条件下单轴压缩动态模量与法标15℃条件下弯拉动态模量之比平均值为0.968 3,同一温度条件下,中标单轴压缩动态模量高于法标弯拉动态模量,高约31%;中标15℃条件下疲劳次数与法标10℃条件下疲劳次数之比为0.86~1.21,平均值为1.08。而对于水敏感性,中标冻融劈裂试验评价标准比法标多列士试验评价标准要相对严苛,且具有操作简捷、效率高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大客车空气弹簧动态特性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空气弹簧具有变刚度特性,其振动频率要比钢板弹簧低得多。对客车用空气簧动态特性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空气弹簧在多种载荷工况下特性曲线具有相似性,说明一种空气弹簧适合于多种载荷的汽车;空气弹簧的动刚度主要取决于激励频率,在低频范围内幅值比较小,高频范围内幅值比较大。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高模量、高黏沥青老化前后动态力学流变特性,优化性能评价指标,利用动态剪切流变仪(DSR)和弯曲梁流变仪(BBR)对原样、RTFOT和PAV沥青进行了黏弹性能、抗车辙性能、抗疲劳性能及抗裂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储能模量G'、损耗因子tanδ以及延迟弹性恢复指标εp/εL能够准确评价不同类型沥青老化前后力学性能,其中高模量沥青抗车辙能力和延迟恢复抗变形能力最佳,而高黏沥青抗疲劳和低温抗裂能力最优;但沥青抗老化能力基于不同力学流变指标的分析结果而异,对低温指标,高黏沥青优于高模量沥青,中、高温指标则相反.总之,对高模量、高黏等特征性显著的沥青建议选择合理试验参数,增加PAV或延长老化等作用条件,结合主导因素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0.
疲劳开裂是由交通荷载重复作用而导致破坏累积的过程,是沥青路面结构破坏的一种主要形式.弯曲疲劳发生的典型模式是:水平拉应变造成沥青混凝土层底部的微裂缝,然后经由重复荷载作用致使微裂缝向上发展,最终导致路面破坏.常用的沥青路面疲劳特性的研究方法有现象学法、断裂力学法和耗散能法.为用不同的耗散能统计指标评价混合料的抗疲劳性能,在不同的加载条件和作用环境下进行两点梁弯曲试验,同时研究了混合料的一些特性,包括劲度模量、耗散能、疲劳寿命和愈合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