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长江航道文化品牌对于繁荣交通文化,提升航道服务水平,推进长江航道从传统行业向现代服务型行业转型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荩长江航道文化品牌的特点独特性。长江航道文化品牌凝聚着长江航道职工的智慧、情感、投入和创新思维,表现出独树一帜的风格和异乎寻常的文化魅力,它以一种文化形态渗透到组织活动当中,体现在与服务对象接触的各个层面和环节上,折射出长江航道深厚的文化底蕴。长江航道文化品牌的独特性源于长江航道文  相似文献   

2.
《中国水运》2011,(7):66
"十二五"期将是构建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现代化水运体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长江航道从传统行业向现代服务型行业转型的重要时期,是长江航道建设发展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航道建设进入大建设、大发展、大跨越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二五"期,长江航道行业文明建设将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以"绿色航道,畅通服务"为主打品牌,重点打造长江下游深水数字航道文化、荆江航  相似文献   

3.
为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交通运输部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文件指示精神,长江航道党委高度重视、审时度势,系统规划、精心组织,大力加强长江航道文化建设,提出了文化兴局、文化强局的发展战略,制定了长江航道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和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111"的奋斗目标以及七项推进措施,其中长江航道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七大任务之首,也是长江航道文化强局战略的核心任务,长江航道局将通过加强长江航道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一步筑牢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化内河航道的思想基础,形成长江航道的强大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航道文化犹如长江之水,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是长江航道人的价值血脉、凝聚纽带和精神家园。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为我们加强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对长江航道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树立文化自觉,建设文化强局,引领长江航道跨越发展、转型发展,为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化内河航道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5.
郝健 《中国水运》2012,(11):52-53
航道文化起源于航道建设、维护管理和科学发展实践中,并引引领航道向卓越方向发展。在航道实践中得以不断强化的核心价值和行为习惯,成为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制、落地生根文化过程,如长江南京局在航道实践中,坚持"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下游航道精神,主动作为,努力建设快速航道、深水航道、数字航道、人文航道,航道通过能力和公共  相似文献   

6.
长江经济带横贯我国腹心地带,是我国经济最繁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中国最具战略意义的高密度经济走廊,水路运输运量大、能耗低、污染小、占地少,因此,长江航道在长江经济带中应发挥主通道优势。为使航道安全畅通,航道的建设与维护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新时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新常态,因此,航道建设和养护过程必不可少的疏浚势必兼顾生态,在"绿色发展"上做文章。笔者将在本文中以长江航道为例,从宏观层面探究疏浚行业如何紧跟新时代,适应新常态,从而在新形势下更好保障内河航道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7.
长江航道建设起步于"八五"期末,随着1994年11月长江中游界牌河段综合治理工程的开工建设,长江航道中游系统治理正式启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对长江航运发展需求的进一步增强和长江航道现代化建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长江航道梦寐以求的大规模系统治理正式拉开序幕,长江黄金水道再一次获得新生,并跨入了一个波澜壮阔、气势恢弘的崭新时代。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长江航道的现状、存在问题及面临的形势,论证了长江航道建设的紧迫性及可行性,科学系统的地论述了长江航道建设的思路,并从行业全局角度,提出治理原则与方法,为长江干流航道的综合治理提出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长江航道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系统性工程。随着长江航道信息化建设系列工程的启动,长江航道信息化经历了较快的发展阶段,取得了明显的成绩,需要对其进行系统总结和科学评判,以指导后续航道信息化规划与建设。针对航道信息化的需求,在综合分析国内外信息化评估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长江航道信息化项目建设效益评估指标体系,探索了评估方法,使之达到可操作的层面。  相似文献   

10.
曾松 《中国水运》2013,(1):50-51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近年来,长江武汉航道工程局不断实现自我积累、自我超越,先后荣获"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总结武汉航道工程局在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做法与心得,大致可以分为几下几个方面:认真挖掘文化丰富内涵2011年,武汉航道工程局开展了"文化品牌"的征名大讨论活动,在全局干部职工队伍中收集了一批品牌名称,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水运》2004,(7):4
2003年1月,交通部正式批复实施《长江干线航道发展规划》?这是我国内河航道建设史上第一个被交通部批准的规划。《规划》理清了长江航道建设发展思路,成为今后一个时期长江航道建设发展的依据和蓝图。  相似文献   

12.
正为全面贯彻落实长江航道局付绪银局长关于数字航道"必须用、全面用、好好用"的工作要求,长江航道测量中心作为长江航道信息化建设管理单位,全力做好数字航道"一图一站三平台"维护管理工作,目前在长江航道系统内已全面"用起来",实现了长江航道信息资源数字化,进一步给用户提供更加及时、便捷、高效的长江航道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水运》2011,(7):62-64
"十一五"期是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成效显著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交通运输部会同长江沿江七省二市人民政府成立了长江水运发展协调领导小组,以《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和《长江干线航道总体规划纲要》为指导,共同制定实施了《"十一五"期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  相似文献   

14.
朱治宇 《中国水运》2012,(10):58-59
引言:今年6月,长江航道局党委下发了《关于开展长江航道文化品牌建设示范窗口创建活动的通知》,围绕"绿色航道,畅通服务"文化品牌的建设目标和要求,在所有直接面向服务对象进行航道维护管理、工程经营、支持保障、科研教育等工作的一线窗口,大力推行"一句话承诺,一站式服务,一体化管理"的"三个一"服务举措,实现了文化品牌建设与中心工作的深度融合,管理水平与服务品质的同步提升。  相似文献   

15.
航标遥测遥控技术是一种伴随现代电子技术和通讯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兴应用技术,是长江"数字航道"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以长江数字航道建设成果为依托,结合国内外航标遥测遥控技术发展情况,开展航标位置准确性智能校核技术应用研究,为航道养护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一个单位的精髓和灵魂,文化品牌是文化建设的最新成果和更高境界,长江航道局"十二五"期实施文化品牌战略,契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重要决定的大背景。长江重庆航道局根据航道维护工作特色和职工思想道德风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水运》2012,(10):8
秉承"科学、严谨、创新、一流"的航研精神建设全国领先、世界一流内河航道科研基地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大力开展基础研究工作,以一流的科研水平为内河水运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取得了不俗业绩(1)联合重庆交通大学成功申报国家内河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内河航运技术领域的第一个国家级研发平台。(2)交通运输部长江航运技术行业研发中心通过认证,是交通运输部首个行业研发中心。  相似文献   

18.
梁永志 《中国水运》2012,(11):56-57
"文化是一个单位整体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要用文化来引领巴南航道的发展"。2010年伊始,巴南航道管理处成立,面对"一穷二白"的局面,在职工们的期待下,处党委一班人认真思考,得出引领巴南航道发展主线思路。两年多来,在长江航道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文化成为巴南航道管理处奋起直追、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精神引领。提炼历史百年信号文化充分展现没有特色的文化,只能随波逐流。  相似文献   

19.
"高扬文化之旗,铸就文化之魂,凝心聚力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化内河航运。"2012年4月,李伟红书记在长江航道文化建设推进会上信心满满地说道。由此,长江航道局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推进发展为目标,开展了"绿色航道,畅通服务"文化品牌建设工作。为贯彻落实上级文化品牌创建要求,2012年6月,黄冈航道管理处(简称黄冈处)立足自身实际,努力打造文化品牌"三个一"示范窗口,开展了"一句话承诺、一站式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半年来,作为一线生产单位,黄冈处主动提升自己的服务品质,从航道生产、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水运》2012,(10):4
党的十七大以来,长江南京航道工程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四个航道、三步构建"和"两个率先"的发展战略,立足"服务长江水运、服务沿江经济、服务流域百姓"的宗旨,秉承"团结、诚信、奉献、卓越"的长江航道精神,遵循"以人为本、诚信执业"的管理理念,以"做中国疏浚行业最守诚信的企业"为目标,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谋发展,不断解放思想,团结拼搏,航道保畅遒劲有力,经济发展乘势腾飞,党建文化春风化雨,民生关怀沁人心脾,职工生活幸福殷实。该局先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