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口到国内的凯迪拉克CTS搭载了一台北极星3.6L双模缸内直喷V6发动机,这台直喷汽油机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分层燃烧和均匀燃烧两种稀薄燃烧模式,即所谓的"双模"。在国  相似文献   

2.
以一台四缸进气道多点顺序喷射式汽油机为原型,开发了缸内直喷天然气发动机,并进行了不同燃烧室设计方案的仿真对比、电控系统和燃料供给系统的设计开发.对缸内直喷天然气发动机、原汽油机和天然气进气道喷射发动机进行了台架试验对比.结果表明,缸内直喷天然气发动机在中低转速时与原汽油机动力性相同,总功率和最大扭矩仅分别下降了 3.8...  相似文献   

3.
开发了液化天然气(LNG)缸内直喷多缸发动机,通过对不同的燃烧室设计和喷嘴布置方案进行仿真分析,开发了新的燃烧系统,设计了电控系统软硬件和满足天然气缸内直喷的LNG燃料供给系统.对LNG缸内直喷发动机、原汽油机和天然气进气道喷射发动机进行了台架试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直喷机中低转速时动力性与原汽油机相同,总功率和最大扭...  相似文献   

4.
一、问:为什么要发展汽油机缸内直喷技术(简称GDI),当前国外开发情况如何?答:随着人们对节能和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作为缸内直喷汽油机稀薄燃烧技术。在动力性、燃油经济性、排放性能等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和潜力。汽油缸内直喷技术作为第三种燃烧方式。得到了广泛重视和发展。已经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正>以某型发动机为例,本文在总结缸内直喷汽油机燃油系统的数据流读取分析、油压及油泵的检测、电控元件检测及执行元件自测等故障诊断方法的基础上,对缸内直喷汽油机燃油系统产生的常见故障进行诊断分析。缸内直喷汽油机燃油系统故障分析缸内直喷汽油机燃油系统缸内直喷汽油机已被广泛使用,其整个供油系统以将电功率及机功率减至最小为目的,能够使油压实现按需调节的效果。燃油泵的控制单元由车载电网控制单元负责提供工作电源,当发动机的控制单元  相似文献   

6.
汽油机缸内直喷技术可比进气道喷射自然吸气均质混合气汽油机热效率提高20-25%。然而稀燃时火焰传播速率低,火核生成困难,因此采用分层混合气燃烧组织方式用于提高点火性能和燃烧速率,采用提高缸内充量运动强度和废气再循环在保证燃烧速率的同时降低NOx排放。因此对缸内直喷汽油机燃烧调控进行研究具有提高内燃机利用效率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型汽油机缸内直喷燃烧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开发的汽油机缸内直喷燃烧系统基于射流燃烧系统,由燃烧系统、燃油供给系统和相应的电控系统3部分组成。根据喷油器不同布置方案,设计了2种燃烧室。所开发的汽油机缸内直喷燃烧系统的高压供油系统能基本满足系统喷油要求,研制的电控系统基于PC机,可在线调整控制参数和采集数据。通过一台改装的单缸试验机,研究了喷油正时对发动机运转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将1台直列4缸汽油机改装为缸内直喷LNG发动机,用自行开发的发动机工作过程测量分析系统测量其缸内压力.分析了标定转速和最大扭矩转速下最高燃烧压力、压力升高率、缸内温度的变化,并计算分析了其放热规律.结果表明:与汽油机相比,改装后的天然气发动机燃烧较慢,后燃现象较严重;最大扭矩点的最大压力及最大压力升高率大于标定点;转速...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直喷汽油机稀薄气体的燃烧及排放问题,采用掺烧乙醇重整气改善直喷汽油机的性能,并利用CONVERGE三维仿真技术从微观角度解释发动机的性能表现。结果表明,引入乙醇重整气可以改善缸内当量比分布,促进H基、OH基的生成,有助于燃烧的良好进行;随重整气掺混比的升高,HO2和H2O2分布范围更广、浓度更高,在燃烧室内分层现象更加明显;随着重整气掺混比增加到20%,缸内碳烟的生成质量和数量密度峰值分别降低了90%和56.25%,直喷汽油机碳烟排放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0.
丰田汽车公司正在开发一系列符合经济型高热效率燃烧(ESTEC)开发理念的发动机。继2.0L缸内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8AR-FTS投放市场后,介绍8NR-FTS发动机的开发。8NR-FTS发动机为1.2L直列4缸火花点燃式的小型化涡轮增压缸内直喷汽油机。基于8AR-FTS发动机相同的基本理念,8NR-FTS发动机集成了各种节能技术,诸如集成排气歧管的气缸盖、通过带有中间锁止装置的智能广角可变气门正时系统(VVT-iW)实现的阿特金森循环,以及为实现快速燃烧采取的缸内强化涡流。该发动机采用缸内直喷的直喷涡轮增压(D-4T)系统,替代了兼备进气道喷射和缸内直喷的涡轮增压高版本汽油机(D-4ST)系统。结合单涡道涡轮增压器和VVT系统的控制,实现了发动机低速工况下的高扭矩特性。该发动机还采用了起停控制策略,通过在第一个压缩的气缸内分层喷射,实现了快速无冲击重新起动。发动机可以匹配6档手动变速器(6MT)或无级变速器(CVT)。尤其在CVT模式下,通过换档控制,减小了涡轮增压器的滞后期;通过“常规”和“运动”两种驾驶模式的转换,能够实现具有驾驶乐趣的动力性能和出色的燃油经济性。  相似文献   

11.
点火时刻对缸内直喷汽油机燃烧过程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仿真技术,建立了某分层稀薄燃烧缸内直喷汽油机(GDI)的计算模型.研究了点火时刻对该GDI发动机缸内燃烧过程影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点火推迟,缸内最高燃烧压力降低,缸内温度先升高后降低,CO的排放逐渐降低;而随着点火时刻提前,最大放热率峰值先增加后减小.  相似文献   

12.
《运输车辆》2010,(8):99-99
1.点燃式内燃机缸内直喷燃烧技术 对当前世界范围内开展的汽油机缸内直喷技术和柴油机均质燃烧技术进行系统应用研究,提出喷油、增压、燃烧、后处理、协同控制策略和程序,解决工程化领域应用的技术需求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3.
缸内直喷汽油机和高压共轨柴油机均采用缸内直喷燃油的技术,因汽油和柴油性质不同,缸内直喷汽油机和高压共轨柴油机结构的不同,两者的燃油喷射系统有区别。文章从燃油系统结构组成和燃油喷射控制两方面对两者的燃油系统做了对比分析,可为汽油机缸内直喷技术和柴油机高压共轨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缸内直喷汽油机己被各大汽车制造商普遍采用,尤其是大众汽车公司近两年在国内销售的新车己大部分采用TSI发动机,即涡轮增压缸内直喷汽油机。国内各汽车杂志都曾详尽地介绍过缸内直喷汽油机燃油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但由于此项技  相似文献   

15.
在发动机试验台上,对1.5 L四缸缸内直喷涡轮增压汽油机分别进行了过量空气稀释燃烧、EGR稀释燃烧与原机的经济性、排放特性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过量空气稀释燃烧技术具有较大的缸内多变指数,同时可以采用更大的点火提前角,获得了最优的燃烧相位和经济性;EGR稀释的HC排放高于原机和过量空气稀释的燃烧;原机与EGR稀释的CO排放水平相当,而过量空气稀释燃烧处于较低水平;EGR稀释燃烧技术由于燃烧温度的降低与低氧氛围的因素使其NOx排放处于最低水平。为实际改善汽油机的经济性和排放特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车用汽油机实现稀薄燃烧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汽油机实现稀燃的关键技术,通过对进气道喷射和缸内直喷两种稀燃关键技术的论述及对比分析,提出了车用汽油机实现稀燃是提高车用汽油机经济性和改善排放性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研究2.0 T直喷汽油机的喷油正时、喷油压力、进排气相位和点火提前角对发动机动力性、燃烧特性和经济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发动机的动力性达到了设计目标。在2 000 r/min、200 kPa BMEP(Brake Mean Effective Pressure,平均有效缸内压力)工况,发动机的比油耗可以达到375 g/k Wh,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8.
将成本低和简单可靠的新型自由电枢式燃油喷射单元FAI(Free Armature Injection)应用于AX-100二冲程汽油机,进行了电控燃油缸内高压直喷的研究和开发,在原机的基础上设计改造了一个适合缸内直喷的进气、供油及燃烧室系统。通过试验,获得了大量的缸内直喷的试验数据和电控参数的MAP图,并分析了喷油量、喷油提前角和点火相位等非常敏感的控制参数对发动机的性能、燃油消耗和排放的影响规律,还做了该直喷发动机和原化油器发动机的性能、燃油消耗和排放的比较。结果表明,新型自由电枢式燃油喷射FAI直喷技术能够成功的应用于缸内高压直喷系统,极大改善了燃油短路的现象和扫气效率,在整个运行范围内燃油消耗大大降低,HC排放改善很多。  相似文献   

19.
近期,随着新一代凯迪拉克CTS中国上市,其3.6升SIDI缸内直喷发动机技术随之浮出水面,有关“缸内直喷”技术的话题再度热门起来。什么是缸内直喷技术,这项技术有哪些特点,我们一起来看。  相似文献   

20.
丁宁 《上海汽车》2013,(3):43-47
为了深入研究非对称进气门升程技术的直喷汽油机缸内流动及油气混合过程,利用STAR-CD软件数值模拟了1 500转全负荷典型工况下发动机缸内的流动特性。对比分析了对称和非对称的进气门升程方案下,缸内的涡流比、滚流比、湍动能以及关注切面的流场分布和当量比等。结果表明:采用非对称进气门升程技术的直喷汽油机在进气和压缩冲程中除了能保持较强的滚流,还可以在缸内形成较强烈的涡流,这样使得缸内整体流动显著加强。另外,在点火时刻缸内的油气混合效果也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