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灰稳定粉土用做路面底基层,在黄泛冲积平原区是比较典型的.针对单虞公路石灰稳定粉土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从理论上予以剖析,并简要分析了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通过室内试验试验模拟现场路基填土失水→吸水的循环过程,研究低液限粉土在经历干湿循环过程中强度随循环周数的变化规律,为预测和防治路基填料性能衰退现象提供参考依据。对素土、石灰改良土和水泥改良土三种土样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泥改良效果优于石灰改良。  相似文献   

3.
针对粉质黏土稳定性不足的特点,着眼于低稳定性粉质黏土路基处理技术的研究,设计了石灰加固粉质黏土的方案,研究粉质黏土的石灰加固技术。对粉质黏土进行了土样试验,包括界限含水率、土样击实和土样颗粒分析试验,并对其冻胀机理和土体成分进行分析;对加固后的土体进行界限含水率、土样击实以及土体颗粒分析试验;综合对比石灰改良前后以及不同石灰掺加比例的改良效果影响。  相似文献   

4.
水泥或石灰深层搅拌法处理黄河下游冲积平原的湿软地基和黄河滩地的粉砂性土软弱地基的设计、施工技术已经或正在应用。通过对设计、施工进行比较全面的阐述,探讨该项技术的优越性和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并总结分析了综合处理高填方路基下沉和稳定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红黏土中掺入一定比例的石灰、水泥,进行室内击实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自由膨胀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用石灰、水泥改良红黏土,效果介于石灰和水泥之间;石灰、水泥各自掺量为5%是最佳掺量,此时改良土的最大干密度达到1.847g/cm~3,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0.814 MPa;用石灰、水泥改良红黏土要注意防水,否则会引起改良土膨胀,出现裂缝。  相似文献   

6.
文章选取南宁地区的土样,通过试验研究了石灰、水泥、胶结剂添加量、材料含水率、压实度等因素对无机结合稳定料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含量决定了胶结剂与石灰水泥的融合度,当材料配合比水的比例为最佳比例时,胶结剂可以充分稀释,与水泥反应充分,但此时强度并不是最大的,在最佳含水量为94%~98%时强度才达到最大;压实程度是决定土体无侧限抗压强度的重要因素,压实度越大,复合胶结材料的强度越大,因此实际施工中应根据施工要求尽可能提高压实度。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多数地区的公路工程建设中,一般情况下,底基层以水泥稳定碎石为材料,便于形成良好的板体,且取材方便,经济效益好。但是在一些地区,仅有粉土分布,底基层使用水泥稳定碎石,其成型效果不好,抗压强度不足。鉴于此,结合德上高速连接线公路工程施工的具体状况,分析水泥稳定碎石难以成型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成型措施。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磷渣粉和矿渣粉的复掺试验,研究了磷渣粉与矿渣粉复掺对水泥力学性能和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磷渣粉与矿渣粉复掺能够进一步提升矿渣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提高水泥的抗硫酸盐侵蚀能力,并且矿渣粉的掺入能够改善因掺入磷渣粉导致早期强度不足的缺点,其中20%磷渣粉+10%矿渣粉+70%水泥组试块7 d强度有了显...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建筑垃圾再生砖混材料的原材料和无机稳定混合料的性能试验,文章分析了再生材料的不均匀性、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率、CBR值等指标的变化规律,探究其作为路基填料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建筑垃圾再生砖混材料的级配良好,同时吸水率较高,可以配合其他材料改善路基干湿状态;水泥和石灰均可有效提高再生砖混料的CBR值,且水泥稳定时对击实功变化较为敏感;再生转混料的整体性能完全满足规范对路基填料的技术指标要求,可以作为路基填料使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借鉴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11种集料级配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干缩应变、温缩应变等体现路用性能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合最大干缩应变这一路用性能控制的重要指标,优选了路用性能较好的级配设计方法和设计方案,为水泥稳定碎石路用综合性能的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室内试验,得到了粘质与砂质两类黄土在3%、5%、7%的水泥掺量时的界限含水率、最优含水率及最大干密度、不同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等物理力学指标,以及水稳定性,并与10%石灰掺量时进行对比,得到了代替灰土挤密桩的水泥土挤密桩最佳的水泥掺量。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粘质改良黄土液限和塑性均有所增加,而塑性指数有所降低,砂质改良黄土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液限和塑性指数降低,塑限有所提高;粘质改良黄土最优含水率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最大干密度呈现降低的趋势;水泥改良黄土在3d龄期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已经远大于掺量为10%的石灰改良土。从经济及安全的角度考虑,建议采用掺量为水泥5%的水泥土挤密桩代替掺量为10%的灰土挤密桩。  相似文献   

12.
在高原路面工程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分析高原路面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常见问题,阐述高原路面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控制要素,提出高原路面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评估,为优化高原路面工程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依托于苏州地铁二号线火车站东风井2#洞门盾构始发水平冻结加固工程,通过实时监测杯型冻土壁温度场,分析了不同阶段的盐水温度规律,以及在不同深度、不同土质和不同冻结区域的土体温度发展特征;并计算了不同土质冻土壁厚度、交圈时间和发展速度.监测结果分析表明,在整个冻结期间,任意时间都是板块体加固区测温孔温度低于圆柱体加固区测温孔温度;同一测温孔中,冻结前期水平入土越深温度越高,冻结后期水平入土越深温度越低;在相同冻结能量和冻结时间内,水泥土加固粉砂土比粉质粘土温度要低;水泥土加固粉质粘土释放潜热的天数是水泥土加固粉砂土的2倍;在冻结效果方面,包括冻土壁交圈时间、冻结壁厚度、冻结壁平均发展速度、冻结壁平均温度,水泥土加固粉砂土比水泥土加固粉质粘土更好.  相似文献   

14.
水泥稳定碎石是目前我国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原材料,相较于其他原材料,水泥稳定碎石材料具有高强度的水稳性,施工单位应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市政道路建设的质量。鉴于此,探讨水泥稳定碎石的作用原理,结合南京市苏源大道工程实例,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为市政道路建设质量的不断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极易产生开裂,且缺乏良好的抗疲劳性能,影响工程施工质量。通过振动搅拌,能增强水泥稳定碎石的均匀性,并能大幅度减少施工耗用的实际水泥剂量,有效增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具备的抗裂性。文章介绍了振动搅拌技术研发历程及原理,浅析了振动搅拌技术的优势,探讨了振动搅拌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技术的实践应用,以期为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石墨尾矿及其水泥稳定后材料的水温稳定性、抗压强度等物理力学性能的试验分析,探讨了水泥稳定石墨尾矿的可行性,提出了水泥稳定石墨尾矿用作高速公路底基层的施工压实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用不同取样方法对水泥稳定碎石料进行滴定分析,确定出比较符合现场实际的水泥剂量取样滴定方法,以便及时、准确地确定出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水泥剂量,指导施工。  相似文献   

18.
结合高等级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开裂的破坏现状,在调研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掺加SBR胶乳改性剂对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的开裂性能进行改善,通过试验研究其抗开裂性能,使之减少或延缓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的发生,充分发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路用性能的优势,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9.
为系统、全面地研究固化风积沙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和耐久性,文章以毛乌素沙地的风积沙为主要筑路材料,采用水泥、石灰、石膏和KL-ST76固化剂稳定风积沙,确定了四种混合料最佳配比,并对四种配比混合料的力学性能(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和抗压回弹模量)、抗冻性能、抗干缩性能以及抗温缩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KL-ST76固化剂稳定风积沙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及抗干缩性能、抗温缩性能明显高于其他三种配比混合料;四种配比混合料的抗冻性能相近。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升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文章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原理、优势、应用要点等进行介绍,并阐述多孔玄武岩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的相关内容,以期为道路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