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一些在役连续小箱梁的部分桥跨因不满足桥下车道或航道的规划要求,传统设计通常采用全桥拆除重建方案,存在经济性不足和不满足绿色低碳要求,为此提出了在役连续小箱梁部分桥跨维修-置换的绿色改造方法。以合安高速公路(G40)江淮运河大桥改扩建工程为依托,设计了5跨30 m连续小箱梁桥的边跨置换为20 m新边跨的绿色改造技术方案及新旧结构连续的关键构造。分析了边跨置换过程中全桥结构的受力状态、次边跨残留钢束对结构受力的影响及新旧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规律。形成了30 m旧边跨保护性拆除、20 m新边跨适应性建造、剩余4跨旧桥病害维修及新旧结构连续的精细化施工工艺。研究成果在依托工程改造中得到了成功应用,避免了4跨连续小箱梁的拆除重建,节约了工程材料和投资,缩短了工期,碳排放得以降低,达到了绿色低碳效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北京路沂河桥采用老桥顶升2.57m后保留利用、两侧新建拼宽桥的建设方案。标准跨径30m的小箱梁与60m+60.69m的两跨预应力砼连续梁属于不同跨径、不同结构之间的拼宽,拼宽时需要采取恰当措施处理不等跨产生的位移差问题。在采用UHPC无缝拼宽时,需要对拼缝进行合理设计才能实现拼宽桥和老桥整体受力,经详细的分析计算,在纵向拼缝处铺装层选用10cm厚UHPC形成刚接,拼宽桥梁体内预埋门形钢筋,且老桥小箱梁植门形钢筋,使结构形成整体;纵缝上布置5mm不锈钢板及5mm橡胶板,铺装钢筋与UHPC内钢筋绑扎,使铺装层形成整体,橡胶板根据不同的受力特点设置不同的厚度,以适应桥梁不等跨产生的位移差。并对拼接结构进行现场足尺加载试验,试验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3.
某跨航道桥梁,包括三跨连续混凝土梁主桥和简支空心板梁引桥,由于道路和航道升级,需要将老桥顶升2.324 m。针对桥梁结构特点,提出该工程顶升移位设计方案,并介绍结构验算内容、顶升措施以及结构构造设计。  相似文献   

4.
江臣  郭赵元  傅晨曦  苏强 《公路》2023,(3):104-110
近年来,钢混组合结构逐渐在高速公路桥梁拼宽中得到应用。本研究以某高速公路跨线桥梁为背景,对比分析了钢混组合结构拼宽与混凝土结构拼宽方案的荷载横向分布情况;通过建立实体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拼接缝位置在支座不均匀沉降和汽车活载作用下,横桥向弯矩沿全桥的分布情况,并分析了钢混组合梁拼宽后新老桥的刚度分配情况和老桥的受力特性。结果表明,钢混组合梁拼宽方案分担的汽车活载比常规拼宽方案降低8%左右,拼宽效果相近;拼宽后老桥植筋位置下翼缘与老桥悬臂上翼缘受力较大,需加强配筋;汽车活载作用下,新、老桥腹板最大位移差值为3.8 mm,结构横向变位平顺。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收缩和徐变作用下混凝土连续箱梁拼宽桥拼接段受力性能,以沪宁高速公路上某连续箱梁拼宽桥为工程背景,建立实体和梁格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现场调研。将两种模型反力计算结果与现场顶升支反力进行对比,比较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结合拼接和不拼接两种情况下新旧桥的纵向和竖向变形,说明了拼接段的受力机理。研究表明收缩和徐变作用下,边支点附近后浇段上的纵桥向拉应力可能会引起横向开裂,边、中跨挠度最大处拼接段横桥向应力变化较大,设计中应予以重视。此外,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增加新旧桥拼接等待时间可以减小收缩徐变对拼接段新旧桥内侧翼板受力状态的影响,但不能减小后浇段的纵桥向拉应力。  相似文献   

6.
大跨度钢—混凝土组合箱梁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理平 《桥梁建设》2007,(A02):45-48
上海长江隧桥工程105m钢—混凝土组合箱梁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组合结构连续箱梁,采用梁场预制,大型浮吊海上长距离运输、架设的先进施工技术。简要介绍施工工艺流程及关键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7.
邦克山桥是美国波士顿的一座宽56m的斜拉桥,是目前世界上最宽的斜拉桥。其主跨采用227m钢一混凝土结合梁,边跨采用84m混凝土箱梁。介绍该桥的概念设计。  相似文献   

8.
正在兴建的新卡诺瓦河(Kanawha River)大桥是美国州际公路I-64拓宽工程的一部分,位于西弗吉尼亚州卡诺瓦县,连接南查尔斯顿及邓巴两地。大桥为7跨混凝土连续箱梁桥,全长907m,主跨232m,其余各跨分别为44~165m,桥面宽20m,建成后将成为美国跨度最大的混凝土箱梁桥。  相似文献   

9.
为控制通车条件下预制小箱梁拼接施工过程中拼宽湿接缝两侧挠度差,防止混凝土早期开裂,介绍小箱梁桥拼接技术的两种优化施工方案。为分析老桥保持快车道通车对湿接缝两侧变形差的影响,建立小箱梁桥有限元模型,通过计算老桥通车条件下最不利荷载效应,重点对设置夹具以控制湿接缝两侧挠度差的小箱梁数值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不设置夹具、跨中设置3道夹具和满跨布置夹具的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通车条件下的预制小箱梁桥,在新旧小箱梁之间设置施工夹具控制两侧挠度差效果有限,若不设置施工夹具,湿接缝两侧最大挠度差仅为2.32mm,属于微幅振动范畴。研究成果为同类型小箱梁桥拼宽施工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苏杨公路一号桥上跨包茂高速公路,桥型采用三跨连续的钢混叠合式梁拱组合桥,跨径组合为35m+90m+35m。该桥设计充分考虑施工方式对下穿包茂高速公路的影响及景观因素,主梁采用工厂节段加工、现场焊接的钢梁格,通过剪力钉连接预制混凝土桥面板;拱肋为钢箱结构,由上、下肢拱通过刚性竖杆连缀而成,焊接于钢系梁顶面。整幅桥全宽50m,两拱肋中心间距33m,不设风撑,为国内整幅最宽的钢混叠合式梁拱组合桥。就此对该桥的结构设计特点、构造与施工要点等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根据新的道路交通规划,永州湘江大桥的引桥将由落地桥梁变为平坡,再加长跨过路口。老桥拆除重建将面临成本高、交通影响大、社会影响不好等诸多问题,所以采用顶升及拼宽技术进行改造,需顶升3跨桥梁,铺装调整1跨桥梁和两处老桥拼宽。工程利用既有的承台和盖梁,采用承台一盖梁式的断柱顶升方式,进行比例调坡顶升,最终完成坡度调整。工程采用拼宽方式,新设两条上下匝道,弹性连接不影响老结构的受力体系,桥面行车舒适度高,铺装层修复方便,所以工程最终采用了弹性连接的拼宽方式。  相似文献   

12.
头道河大桥位于四川省叙永至古蔺高速公路上,主桥跨径布置为(72+130+72)m,采用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桥梁分为左右两幅,主桥箱梁采用单箱单室截面,箱梁顶板宽12m,底板宽7m,翼缘板悬臂长2.5m。箱梁跨中及边跨现浇段梁高2.375m,箱梁根部高度7.5m。从跨中至根部梁高以1.8次抛物线变化。波形钢腹板钢材采用Q355NHC,钢板厚16~24mm,腹板波长1.6m,波高220mm。波形钢腹板与混凝土顶板的连接采用Twin-PBL键连接方式,与混凝土底板的连接采用埋入式连接。主墩采用钢筋混凝土空心薄壁墩,主墩横桥向尺寸为7m,顺桥向尺寸也是7m,主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  相似文献   

13.
由于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因素众多,且具有高度复杂性,为研究收缩徐变对拼宽桥梁的影响,以珠江路上的某小箱梁拼宽桥为研究背景,建立了空间梁格有限元模型。并从不同拼接方式、不同拼接时机来模拟收缩徐变对新老桥的受力影响。结果表明:收缩徐变作用下,靠近拼接处的新旧梁所受的内力最大,往两边依次减小,且随着搁置时间的延长,收缩徐变效应在减弱,可为类似扩宽桥梁对于拼接方式及时机的选择从受力角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结合福泉(福州-泉州)高速公路扩建工程中驿峰分离式桥连续箱梁的施工经验,探讨了大跨径连续箱梁新老桥梁的拼接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从工字钢共振梁使用、新建桥基础沉降对老桥的附加力两方面提出了大跨径连续葙梁拼接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高速公路工程中桥梁扩宽中存在的问题,以甬台温高速公路工程中小跨径桥梁拼宽为例,分别对空心板梁桥、T梁桥和小箱梁桥的拼宽方法进行了阐述和探讨,对于今后类似将要进行高速公路拓宽的工程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跨度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连续箱梁施工线形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长江隧桥工程B4标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连续箱梁是国内最大的组合梁结构,采用梁场预制,浮吊安装的世界先进施工技术,组合梁设置了纵坡,并位于不同曲率半径的曲线上,线形控制非常复杂.介绍其钢梁节段拼装、整孔吊装段的总拼、钢-混凝土叠合、墩顶合龙等关键施工阶段的线形控制措施及效果.  相似文献   

17.
荆岳长江公路大桥北汊航道桥采用主跨154 m七跨一联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针对大跨度梁桥容易出现的跨中下挠和开裂问题,就设计阶段所做的分析研究工作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8.
京杭运河台儿庄船闸交通桥主桥为2×100 m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T形刚构,上部箱梁截面顶宽8.0m,底宽4.0m,其高跨比和宽跨比在国内同类型桥梁结构中位居前列.主要介绍京杭运河台儿庄船闸交通桥的结构设计、预应力钢束布置、结构计算、桥梁施工及桥梁景观设计等.  相似文献   

19.
京杭运河特大桥是宿淮高速公路的重点工程,主桥为三跨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箱梁结构,双向4车道,主跨为165m,重点介绍该桥的主要技术指标、桥型布置、结构设计以及主要施工难点。  相似文献   

20.
九堡大桥组合结构桥梁的技术构思与特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杭州九堡大桥跨越钱塘江,全长1 855 m,是一座全部采用组合结构的大型越江桥梁工程.主航道桥与非航道引桥分别采用大跨度连续组合拱桥和连续组合箱梁桥,组合拱桥与组合箱梁桥均采用多点同步顶推法施工技术.其中,引桥顶推施工时,85 m跨间无临时墩;主桥顶推施工时,210 m跨间仅设置1座临时墩.该桥的建设方案展现了新的理念、技术以及创新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