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中华传统帆船在20世纪60~70年代逐步从捕鱼、运输等经济领域退出,这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正常现象。但中华传统帆船作为海洋文化艺术、舟船历史遗产的象征和标志,应代代传承下去。本刊和一些学者最近接触到一些外国朋友,他们向我们推荐了他们国家在过去和近期关于世界造船、航海历史的图书。这些图书编辑了在历史上曾灿烂现身的中国传统帆船,精心构图、笔调细致、结构工整、比例恰当、色彩真切,把中华传统帆船的特色表现得十分到位。不论从造船航海史料、舟船技术研究及海洋文化艺术欣赏方面都是难得的佳作。为了推动各界人士来关注、挖掘和贡献出更多关于中华传统帆船的作品,本刊将邀请相关学者,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每期介绍一艘中国古船,以弘扬祖国的海洋文化宝库。  相似文献   

2.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帆船与海洋科技在世界上曾长期占有领先地位、别具一格,负有盛名. 中国著名的船史专家唐志拔、席龙飞、辛元欧、王冠倬、扬槱教授等先后著有《中国舰船史》、《中国近代船舶工业史》、《中国造船史》、《中国古船图谱》、《帆船史》.这几部专著为记载中国舟船科技历史上开了先篇,这几位学者都认为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船舶发源地之一,中华帆船始于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00年左右),在外形、线型、结构、船具、配套以及建造工艺等方面均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及别具一格的创新.还提出是黄河、长江与海洋共同孕育了中国的舟船文化.  相似文献   

3.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帆船与海洋科技在世界上曾长期占有领先地位、别具一格,负有盛名. 中国著名的船史专家唐志拔、席龙飞、辛元欧、王冠倬、扬槱教授等先后著有《中国舰船史》、《中国近代船舶工业史》、《中国造船史》、《中国古船图谱》、《帆船史》.这几部专著为记载中国舟船科技历史上开了先篇,这几位学者都认为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船舶发源地之一,中华帆船始于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00年左右),在外形、线型、结构、船具、配套以及建造工艺等方面均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及别具一格的创新.还提出是黄河、长江与海洋共同孕育了中国的舟船文化.  相似文献   

4.
国内首家以中国传统帆船福船文化为重要载体的专题博物馆——“福船文化馆”,在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建成。以展示中国四大传统帆船“沙船、浙船、福船、广船”之一的“福船文化”内涵与精髓,使公众感受中华传统舟船海洋文化的魅力,体会福建海洋文化的根脉传统,推动海洋强国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正2018年5月4日,第一届中式木帆船模型展评大赛在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圆满落幕。颁奖仪式上,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中国航海学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史研究学术委员会、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上海市浦东新区文物保护管理所、中国传统帆船保护与发展有限公司(香港)等单位有关领导向19名获奖参赛者颁发荣誉证书和奖杯。船模是舟船和航运文化的主要呈现,是弘扬航海文化、  相似文献   

6.
“福船文化馆”坐落于福州市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历史文化氛围浓厚,在众多的古建筑群内,建设有28家博物馆和文化馆.为进一步丰富“三坊七巷”社区博物馆、文化馆类型,全面展示福州和“三坊七巷”海洋文化特色,社区投资并选定“三坊七巷”文儒坊的明代建筑尤氏古民居,从2011年5月起,建设了占地2633平方米的福建省首座“福船文化馆”,展示中国四大传统帆船“沙船、浙船、福船、广船”之一的“福船文化”内涵与精髓,使公众感受中华传统舟船海洋文化的魅力,体会福建海洋文化的根脉传统,推动海洋强国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首次研编的《中国航海史基础文献汇编(图画卷)》将填补中国自然科技史,特别是中国航海舟船史领域图画集编的缺弱与空白,成为中国航海与舟船历史文献的传世经典。当时光跨入2013年,一部汇集从远古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航海史基础文献图像史料,具有历史学术、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重大价值的《中国航海史基础文献汇编(图画卷)》(简称《中国海史画大典》)大型海洋文化巨著,由北京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会承担研究编撰任务,翻开了前无古人的新篇章。研编《中国海史画大典》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相似文献   

8.
黄河、长江与海洋共同孕育了中国的舟船文化,中国以船尾舵、水密舱壁、车轮舟和指南针等发明对世界造船技术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9.
席龙飞 《武汉造船》1999,3(5):37-40
黄河,长江与海洋共同孕育了中国的的舟船化,中国以船尾舵,水密度壁,车轮舟和指南针等发明对世界造船技术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世界海运》2009,32(4):14-16
15世纪初期的中国明朝,拥有着世界上最为先进的造船技术和最大的远洋船队。那支庞大的船队由260多艘大型木制帆船组成,在一位名叫郑和的中国官员的带领下,先后7次从中国东部沿海出发,向南再向西航行,在沿途经过的亚洲和非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中国文化与友谊,展示了中国人高超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本领。这段闻名遐迩的航海史——郑和下西洋,距今已有整整600余年了。  相似文献   

11.
《航海》2015,(1):6-7
<正>张春阳先生是活跃在长三角地区的航海文化传播者。他特别对上海沙船文化一往情深,致力于"上海沙船文化节"的申报,还向政府有关部门上报了把崇明建设成为"沙船文化休闲体验岛"的提案,渴望获得行业的认可和支持。正在筹备"沙船文化展"项目的上海市航海学会桑史良秘书长一行慕名探访。在嘉兴船模工作室里,围绕航海史研究的共同兴趣,他们谈得海阔天高,兴味盎然。张春阳先生认为,中华古代造船与航海史上开拓性的创造与发明,是中华文明史、世界文明史中辉煌的篇章。人类海洋文化形成的"基因",  相似文献   

12.
张嘉壎创作的郑和下西洋油画作品,画面精美,色彩准确,细微处刻画细腻。画中所表现的内容都是他几十年对郑和下西洋历史研究和对海洋文化、中华传统帆船文化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张嘉壎创作的郑和下西洋油画作品,画面精美,色彩准确,细微处刻画细腻。画中所表现的内容都是他几十年对郑和下西洋历史研究和对海洋文化、中华传统帆船文化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本文以历史观点阐述了郑和下西洋对有关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以及当时中国造船与航海的杰出成就,还对中国较之西方海洋国家率先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远洋的历史事实及其原因进行剖析,并对中国明清封建王朝放弃海洋的后果进行了反思。重温历史,传承中华民族的开海传统,以期振兴中国的海洋事业。  相似文献   

15.
《游艇业》2008,(5):70-73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张艺谋用“海上丝绸之路”一节唤起了人们对古中国航海文化和舟船历史深深的探寻。带着对精美“中国元素”更多的憧憬和向往,笔者和船舶专家郑明先生一起参观了“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然而,在一系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展览中,我们却没有见到“造船文明”的身影。是否,今天的人们在驾艇出游时早已忘却了,在这艘船上,中国古代先人的智慧正和你一起畅行于碧海蓝天?  相似文献   

16.
殷缶  梅深 《水道港口》2012,(2):146-146
本刊从2012年中国航海日活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航海日活动将以“感知郑和、拥抱海洋”为主题,通过展览、宣传、纪念、表彰、学术研讨和群众文化体育等活动形式,有效组织,精心策划,陆续在全国各地各行业开展特色鲜明、精彩纷呈的活动。据中国航海日活动组委会解释,“感知郑和”是对郑和精神的追思、继承和发扬;“拥抱海洋”是实现国家航运和海洋战略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发起,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史研究会与上海造船工程学会联合举办的世界帆船史国际学术讨论会暨帆船模型展览会于1991年12月4日到8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本次会议系东亚地区第一次召开的有关船史方面的会议,受到中外造船界、航海界、科技史界、历史界、博物馆界、  相似文献   

18.
帆手传说     
文阳洁 《游艇业》2010,(5):88-93
这些拥有显赫事业的人并非职业帆手,但他们热爱帆船——此项运动给他们带来了全新的心态和生活。在谈及中国时,他们对其绚烂的海洋历史津津乐道,他们也试图襄助中华大地的风帆归来。  相似文献   

19.
舟船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荆楚大地千湖之省,舟船文化源远流长,既有地域特色,又有许多亮点。发掘、了解、利用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做到古为今用,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会收到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本文对此做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海博 《航海》2023,(5):5-6
<正>2023年8月23日,“潮声万里——寻找古诗词中的航海和舟船”展览,在中国航海博物馆风帆厅正式开幕。中国既是历史悠久的诗歌国度,又是航海大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航海、舟船与古诗歌相互交织,展现出一幅幅瑰丽的风情画卷。为展现人类在航海和舟船方面的多元视角和情感表达,推行航海文化视野下的博雅教育,中国航海博物馆在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指导下,联合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上海文广SMG文博东方等推出了这期特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