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介绍Saber仿真软件及其硬件描述语言MAST在交-直-交电力机车仿真研究中的实现方法,利用MAST语言,建立电力机车电力传动整流控制系统及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  相似文献   

2.
介绍基于重载列车多机同步操纵控制系统设备而开发的机车仿真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原则,在硬件上介绍仿真系统自身硬件和与多机同步控制系统相连的接口硬件,在软件上介绍仿真软件设计思路,并对仿真软件进行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电力电子系统建模技术,对实时仿真平台、开关延迟问题和数值积分方法等硬件在回路仿真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为电力电子硬件在回路仿真系统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轨道交通牵引电传动系统实时仿真领域,针对现有的基于处理器硬件回路仿真器存在计算误差和基于FPGA硬件回路仿真器受制于设备资源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处理器和FPGA的混合硬件回路仿真方法。该仿真方法通过计算资源的合理分配,达到减少处理器计算引起的计算误差和FPGA资源消耗的目的。通过真实控制器闭环测试试验,证实了这种混合仿真方法可以达到与纯FPGA Hi L仿真器几乎相同的仿真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动车组防滑系统的设计与验证效率,运用硬件在环仿真技术,提出一种基于测试环境仿真建模模拟的防滑系统半实物仿真测试方法。在介绍防滑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气路控制单元、车辆动力学及轮轨粘着等防滑测试环境仿真模型,完成了防滑系统硬件在环仿真测试平台的搭建,开展了动车组防滑系统仿真测试,并将结果与线路测试结果对比分析,证明了防滑系统硬件在环仿真测试平台的测试有效性,该平台的有效性评价指标均满足行业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6.
EMB系统是一种全新的制动系统。在其设计初期,为避免地面试验所产生的高额费用,同时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采用硬件在环仿真分析平台。该平台由仿真部分和硬件部分组成,仿真部分包括列车模型和人机交互界面,硬件部分主要由8个电机械制动装置和2个基于NI-PXI的制动控制器组成,利用数据采集卡和MVB网络实现仿真部分与硬件部分的信号传输。试验结果表明,该平台能够较好地模拟EMB系统的制动行为,为系统的设计开发提供一定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讨论多功能车辆总线MVB以及目前国内外MVB网络产品的开发情况,阐述IP核的基本特征及其在SOPC设计中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设计MVB Encoder模块的总体方案,采用Veriiog硬件描述语言在QUARTUS Ⅱ 6.0上实现其IP核的设计,通过Modelsim SE 6.2 b仿真平台对MVB主帧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正确性,可为MVB网络产品的开发提供一种有效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8.
日本铁道综合技术研究所以将实物加入闭环仿真技术中的HILS(闭环仿真硬件:Hardware In the Loop Simulation)技术为核心,作为利用仿真器构筑假定运行试验环境的一部分,制作了减振器试验装置(见图1).  相似文献   

9.
杨磊  牛瑞  马璐 《铁道机车车辆》2013,33(1):18-21,66
以CRH2型高速动车组制动系统应用对象,论述了基于dSPACE的硬件在环仿真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在分析了制动系统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动系统硬件在环仿真平台软硬件配置方案。有重点的介绍了被控对象模型的建模方法和过程,以及各分立模型在平台上的集成。最后针对特定型号的制动系统进行全系统仿真,并将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比较,以验证平台仿真的准确性。该平台为制动系统的控制器新产品开发、产品改进和升级提供了快速、有效的测试验证手段,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基于VHDL语言的多功能车辆总线编码器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现有高速铁路中的动车组多功能车辆总线进行分析,研究适合于此总线的编码方式,利用曼彻斯特编码对多功能总线进行编码分析。一方面建立了功能结构,另一方面用硬件描述语言对编码进行仿真,该编码方式有利于提高总线数据传输的纠错能力。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俄罗斯矿肥车在使用过程中的腐蚀问题及解决的方法。通过采用不锈钢车体和涂防护漆等措施,可以减少腐蚀,提高矿肥车使用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重点对不同类型逆变器馈电的传动系统的功率损耗和输出电压品质进行了比较,逆变器类型包括采用dv/dt或正弦波滤波器的硬开关逆变器以及谐振或准谐振逆变器.谐振逆变器以ZCS谐振逆变器为代表,准谐振逆变器以直流环节采用高频变压器的ZVS准谐振逆变器为代表,给出了仿真和试验结果.在PSPICE环境下,模型仿真几乎全部使用实物.数字仿真时,采用异步电机和电缆组成的高频模型.实验测量是在现有逆变器实验模型上进行的,此模型专用于检测带有dv/dt(或正弦波)滤波器选件的逆变器功能.测量时使用了LEM Norma D6100功率分析仪和一台基于PC平台的功率分析仪,并采用多功能插件NI-Daq 6024E和在LabVIEW环境下开发的控制软件.  相似文献   

13.
宜万铁路复杂岩溶隧道施工地质预报特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目的:宜万铁路地质异常复杂,被誉为修建铁路的"禁区",隧道工程存在巨大地质风险。重大隧道工程主体深埋于山体内腹,而目前勘察的技术手段只能探及浅部,难以涉及深部,完全查清隧道深部复杂的地质问题,的确很难(国内外皆如此),隧道建设始终存在"地面勘察难以探明深部,而隧道深部施工安全、工程处理又要求尽量探明"这一对矛盾。为解决这对矛盾,只能在前期勘察的基础上,强化隧道施工地质工作,实施施工地质预报。研究结论:研究创新了"隧道地质复杂程度分级",实现"隧道施工地质预报设计"并纳入规范管理,为隧道施工保驾护航,取得显著效果,使施工地质预报工作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4.
利用大涡模拟(LES)方法研究高速列车的气流问题,采用标准的Smagorinsky模型模拟亚格子应力。列车模型是由4辆车组成的1/25比例的ICE 2型列车。该模型被放置于直径为3.61m的旋转试验台上。基于列车的高度和速度,分别对雷诺数77 000和94 000的大涡进行了模拟。模拟中运用了粗糙的、中等的和加密的3种计算网格。加密网格的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运用大涡模拟获得了不同的流动区域。研究表明,以柱面形式支撑的风挡和车下复杂结构对气流的速度有很大的影响。在合适的雷诺数范围内,气流流速与列车速度近似地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5.
日本新干线车轴淬火技术应用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日本新干线车轴采用的淬火技术的起源、原理以及应用改善情况.长期运用表明,新干线自采用高频淬火以来,基本杜绝了因疲劳造成的断轴事故.  相似文献   

16.
既有隧道改建工程防渗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既有隧道改建工程的防渗检测技术,探地雷达和湿度测试仪的探测原理。结合既有陈家冲隧道改建工程,采用探地雷达和微波湿度测定仪检测了新旧混凝土接缝处结合状态和渗漏情况。探地雷达检测结果与微波湿度测试仪测试结果比较吻合,探测过程中获得的信息揭示了新旧混凝土界面附近水分的分布情况。监控结果有助于评判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检验隧道改建工程防渗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高速铁路列控系统运营场景实时性的建模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继东  唐涛 《铁道学报》2011,33(6):54-61
高速铁路列控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分布式实时系统,其时间约束主要反映在运营场景中子系统之间的交互过程中。时序逻辑的扩展方法并不能完全满足描述分布式实时系统性质的需要,并且随着系统的复杂性提高,列控系统运营场景中诸如超时、期限、直到…才等形式化描述与验证上存在不足。本文提出一种适合于列控系统场景建模与验证的方法,其核心思想是使用混合通信顺序进程HCSP(Hybrid Communicating Sequential Process)形式化描述分布式实时系统模型,提出转换规则,转换成时间自动机网络模型并进行自动验证。最后通过对典型场景无线闭塞中心RBC(Radio Block Center)切换的相关属性进行建模与验证,分析证明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几种原有电力机车库内动车的电路形式,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库内动车电路设计方案,并详细地进行了阐述,为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的库内动车电路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张馨  韩俊峰 《铁道车辆》2011,49(3):1-4,47
介绍了40 t轴重矿石车的线性及非线性结构稳定性分析,在线性计算中求得屈曲特征值系数,在非线性计算中使用几何非线性及材料非线性进行多载荷步分析,求出精确失稳载荷。采用载荷-位移曲线及载荷-应力曲线判定车体结构的稳定性情况,并就车体稳定性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采用有限元法对一框支剪力墙土-结构体系进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通过对计算模型的自振特性以及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层间位移角、等效刚度比和剪力等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运用ANSYS建立框支剪力墙-土-结构共同作用模型对结构进行地震反应分析,能够真实地反映结构的抗震性能。转换层位置对结构自振周期影响较小;转换层附近的层间位移角和剪力均发生突变,且随转换层位置的提高而加剧;层间位移角较大值集中在结构中上部;框支柱剪力最大值发生在转换层中柱。建议抗震设计时,转换层位置可适当提高但不宜超过5层,等效侧向刚度比宜控制在0.8~1.3,除了底部框支柱加强外,还应该对中上部楼层采取减小层间位移的措施,对转换层中柱采取特殊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