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中国修船》2012,(5):16-16
2010年,经江苏省政府、南京市政府相关部门研究决定:"中国国际船舶工业博览会"将原"江苏国际船舶工业展览会"等南京地区相关展会收购、合并,并由江苏联亚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独家具体执行。2012年起,"中船展"由江苏联亚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与荷兰鹿特丹展览公司(欧洲海事展Europort的主办方)联合举办。合作后的展会继续使用"中国国际船舶工业博览会"的展会名称,并以双方品牌,  相似文献   

2.
基于产业集聚的中国船舶工业发展思考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通过对世界船舶工业分布、产业集中度的分析,说明船舶工业发展具有明显的产业集聚现象.在分析了船舶产业集聚的特点和中国船舶工业现状之后,提出了中国船舶工业"集群化建设,构筑大基地;集聚式发展,组建强集团;开展错位竞争,使船舶产业集群各具特色"等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3.
<正>(接上期)6深化改革时期(2013—)船舶类专业院校的建设和发展与船舶工业的建设和发展是紧密相关的。为船舶工业提供所需的合格人才是涉船类专业院校的重任,而船舶工业的建设和发展又为涉船类专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指明了教学方向,由此产教深度融合,最终实现涉船类专业院校发展与船舶工业发展的紧密对接。目前,国家已在战略和政策上对船舶工业和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决策,出台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和举措,并给产教这两方面的综合改革指明了  相似文献   

4.
由中船总公司船舶工艺研究所研究设计,并由该所和浙江省嘉善县干窑建材机械厂联合制造的ZB-I型4t真空吊具,上月在上海通过鉴定。鉴定会是由上海船舶工业公司会同嘉兴市科委、经委主持的。真空吊具可以代替吊钩、磁性吊具等吊运  相似文献   

5.
永恒的追求     
小时候,我耳闻目睹了父辈们在三线地区为船舶工业档案事业发展辛勤工作、默默奉献的事迹,至今难以忘怀.我非常敬佩老一辈档案工作者们对档案事业的执着奉献精神和高尚品格,他们明知道这个行业清贫、枯燥、艰苦,可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无私地将他们的青春年华和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船舶工业档案事业,他们这种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非常难得.特别是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兰台人的身影显得更加高大.一代又一代船舶工业档案工作者们秉承为船舶事业发展提供服务的宗旨,发扬"情系兰台,创新超越"的精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默默地工作着、奉献着、坚守着,忠实地履行着维护船舶工业历史真实面貌的职责和神圣使命,为促进船舶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11月25日,第十届长三角地区船舶工业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来自上海、浙江及江苏三地有关院校、科研所、船舶工业行业界的专家学者代表近百人出席了会议。上海市造船与海洋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周振柏、江苏省造船工程学会理事长童小田、浙江省造船工程学会理事长郑惠明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词。上海市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副主任张华芳作了"创新驱动,转型升级,迎接船舶工业3.0时代"的主题报告,上海市造船与海洋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圣坤作的"科技创新引领,促进船海工业做强",中国船舶工业研  相似文献   

7.
尽管江苏船协在一年多之前就已明确提出防范船舶工业发展过程中会遇到的风险问题,但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世界金融危机面前,各相关行业在从理论到实践上对船舶工业安度"寒冬"的准备都不充  相似文献   

8.
<正>发展海洋经济,维护海洋权益,实现中国梦,必须要有更多中国"智造"作支撑。其中,船舶工业肩负重任。这些年来,中国船舶工业取得了很大成就,LNG船、45000 DWT G4型集滚船、8500车汽滚船和各种高端海工产品,无不闪烁着中国"智造"的光芒,在大洋上书写着中国荣耀。在中国船舶工业高歌猛进的过程中,SDARI坚持创新,设计了许多高端产品和打造了诸多海洋重器,获得了世界船东的认可和赞誉。SDARI自主设计的LNG  相似文献   

9.
徐华 《中国船检》2010,(8):78-78
<正>当前,虽然全球经济形势开始企稳向好,但造船业的市场形势依然严峻,有效需求量仍然较少。面对挑战,科技力量是近年来中国船舶工业能够快速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撑因素,自主创新是未来中国船舶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在此背景下,以创新发展和绿色造船为主题的"2010中国船舶工业创新发展论坛"于8月5日在山东省荣成市召开。  相似文献   

10.
专家预测,2009年全球宏观经济环境将更加恶化,世界海运量增速更趋缓慢,航运市场新增运力加速,运力过剩加剧.国际船舶市场将继续深幅回调,新船价格也将全面走低,"卖方市场"的格局即将结束.中国船舶工业将面临"交船难、接单难、融资难"的局面.面对这样的局面,我国船舶工业又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应对呢?  相似文献   

11.
《船舶工程》2012,(1):73
正工信部日前发布《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十二五"船舶工业发展的具体目标:1)科技综合实力跃居世界前列。主流船型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形成50个以上满足最新国际规范要求、引领国际市场需求的知名品牌产品;全面突  相似文献   

12.
国家从装备制造业中为船舶工业单独制定调整振兴规划,足见对其发展的重视程度。为对船舶工业宏观政策提供实证依据,作者拟利用动态I-O模型、根据1997、2002和2007年投入产出表,对船舶工业在经济网络中的双向关联效果及波及特性,进行时间序列对比分析;从实证角度动态量化分析其战略支柱性地位。结果表明:船舶工业发展,对相关产业及整个国民经济体系双向依存效果明显,需要政策扶持,以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工信部日前发布《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其中包括: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造船基地成为世界级造船基地,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前10家造船企业造船完工量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以上,国际市场份额超过20%。  相似文献   

14.
现代造船模式的推广是把我国船舶工业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的关键。而集群化发展则是近年来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一大趋势。船舶工业的集群化发展大大提高了造船产业链上各相关企业的专业化分工和合作水平,带来了显著的产业集群效应。推广现代造船模式使造船企业、配套企业以及相关机构形成了十分紧密的相互合作、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极大地促进了船舶工业的集群化发展。因此,必须基于现代造船模式的要求,来制定我国船舶工业集群化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正为贯彻落实《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和《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促进船舶工业科技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按照《船舶工业"十二五"科技重点发展方向与重点》的任务部署,工信部网站5  相似文献   

16.
《中国船检》2007,(9):24-27
2007年8月30~31日,在全国船舶工业工作会议上,国防科工委副主任金壮龙明确提出:加快推进船舶工业战略转型,把发展的目标从主要追求做大向全面推进做强转变。此前,为全面贯彻落实《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船舶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国防科工委先后印发的《船舶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船舶配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全面建立现代造船模式行动纲要(2006~2010年)》绘制出中国船舶强国蓝图。在未来的5到10年间,中国船舶工业将围绕下述目标,向造船强国冲刺。  相似文献   

17.
江苏船舶工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江苏船舶工业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关对策以进一步促进江苏船舶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安飞 《中国船检》2007,(10):34-40
国防科工委举办的2007年全国船舶工业工作会议,是一次决定性的会议,它吹响了中国船舶工业全面战略转型的号角,由此中国开始了向造船强国的全力冲刺。这号角声不仅令我国船舶工业的业内人士激情满怀,也令与之相关的行业摩拳擦掌、鼎力相助。日前,记者采访了中国进出口银行、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船级社(CCS)的相关人员,感悟了相关行业推助船舶工业实现战略转型的澎湃激情。  相似文献   

19.
工信部近日公告的《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与《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相衔接,提出"十二五"期间船舶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根据"十二五"规划目标和2011年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船舶工业销售收入要从2011年的7,232亿元提高到12,000亿元,2012-2015年均复合增长率13.5%;我国前10家造船企业造船完工量占全国总量的比重要从2011年的47.7%提高到70%以上;船舶配套业销售收入要从目前852亿元提高到3,000亿元,2012-2015年均复合增长率37.0%;海洋工程装备收入要从目前300亿元提高到2,000亿元以上,2012-2015年均复合增长率60.7%,国际份额要从目前7%提高到20%以上;船舶出口额要从目前418亿美元提高到800亿美元,2012-2015年均复合增长率17.6%。据此,专家认为:海洋工程装备未来将迎来高速发展;船舶配套业未来将有快速发展;行业兼并重组得到进一步鼓励。  相似文献   

20.
<正>12月1日,2015年中国国际海事会展高级海事论坛举行主题报告专场。来自造船、航运、海工、金融等领域,以及政府相关部门、行业组织、研究机构等单位的近350位嘉宾、学者齐聚一堂,就全球海事业当前的发展现状、中国船舶工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挑战、船舶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等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全球海事业迎来了新一轮深度调整,面对各类挑战,中国船舶工业应坚定不移地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在"中国制造2025"中率先实现突破。深度调整将持续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怀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