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璺中华之星电动车组将成为我国京沈客运专线的丰型列车及未来高速铁路的-=lJ短途高速列车和跨线快速列车。列车最高运营速度可达每小时270公里,是目前我国商业运行时速最快的电动车组。 动车组由2节动力车和9节拖车组成。9节拖车包括:2辆一等车,6辆二等车和一辆洒吧年。动车组采用先进的交一直一交电力牵引方式,由分别编组在头部和尾部的两个动力车以前拉、后推的方式推挽运行。 由株洲电力机车厂干¨大吲机车厂制造的该动车组,广泛采用了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列车的整体技术性能达到国外l刊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中华之星的主要技术参数 动… 相似文献
2.
"中华之星"高速交流传动电动车组动力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我国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力集中式交流传动高速动力车——“中华之星”的主要特点和性能参数,并阐述了动力车各主要系统的功能和特点。 相似文献
3.
"中华之星"动力车车体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从对“中华之星”动力车车体的设计要求出发,阐述了车体结构,重点介绍了车头形状、司机室、底架、顶盖结构,分析了车体强度,指出了车体的结构特点。试制试验表明,动力车车体静强度和动疲劳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司机室噪声在高速时超标。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中华之星”高速列车钢质拖车结构特点、主要技术参数,阐述了拖车各部件结构及设计特征。实践表明,钢质车体可以满足高速列车性能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中华之星”电动车组动力车转向架的主要性能指标和技术参数,并从驱动制动单元、轴箱、牵引装置、轮对、构架及一、二系悬挂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介绍了试验情况,指出,关键零部件的可靠性和传动装置的润滑、密封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高速列车车体结构轻量化的必要性及所采取的措施,对比了国外几种典型的车体铝合金结构,介绍了“中华之星”动车组铝质拖车的车体铝合金结构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7.
"中华之星"高速动力车牵引变压器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中华之星”高速动力车用TBQl8-6452,25型牵引变压器的主要技术参数,较为详细地阐述了主要设计和结构特点,就关键技术的处理思路和保护措施进行了描述。试验表明该牵引变压器完全符号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9.
"中原之星"号牵引电传动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阐述了“中原之星”城际车动组主传动系统重要参数的设计思想,叙述了主传动系统地面试验及整车的电传动系统试验情况进行了分析。试验表明“中原之星”性能可靠,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中华之星"高速列车综合空气动力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我国即将投入运营的“中华之星”高速列车空气动力性能研究过程:数值计算、风洞试验、动模型试验、在线实车试验;对两种不同头形的高速列车交会压力波、列车空气阻力、列车表面压力分布、气动升力、横向气动力、列车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空气动力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动力车冷却风道一位百叶窗空气流向、流速。结果表明,“中华之星”高速列车具有良好的空气动力性能,能够满足安全运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12.
13.
针对SS7C型电力机车牵引风机电朵及其支架的振动问题,采用结构动力有限元法进行了模态分析。通过对支架结构的调整,改变了结构的固有基频,成功地解决了结构在机车以特定速度运行时产生振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SS7机车牵引杆座设计改进与强度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SS7型电力机车牵引杆座的裂纹情况,应用有限元法分析了裂纹发生的原因,指出在牵引杆座前后加设加强筋板使结构的局部区域刚度失调是造成裂纹的主要原因。提出消除裂纹的改进设计和现场处理办法。即加焊12mm厚的补强板,协调局部刚度,使应力分布均匀化。 相似文献
15.
16.
介绍了SS4改进型电力机车防空转误动作故障情况,分析接线盒安装位置不当是引发故障的主要原因,由此提出了改进措施。改造后防空转误动作故障大为减少。 相似文献
17.
针对SS4改型机车某一节车电源柜后部675SB至667QS接线处的400E连接线松脱,以及闭合667QS双刀开关不同步时,造成列车紧急制动的问题,结合机车电路原理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SS7c型客运电力机车的主要设计思路、特性、技术参数等,对其牵引客运列车的性能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 S S7 C型客运电力机车的主要设计思路、特性、技术参数等,对其牵引客运列车的性能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针对SS4G型电力机车在侯马北机务段投入运用以来出现的因总风压力低造成的区间停车、溜逸等行车安全问题,根据SS4G型电力机车空气管路系统特点,提出研究一种低风压报警装置,实现SS4G型电力机车总风压力低于规定值时报警提示乘务员及时处理。阐述了该装置的研究目标、设计原理、系统组成、技术条件、功能特点等方面。该装置装车运行效果良好,目前已在全集团公司内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