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行规范对路段行人过街信号的设置条件缺少定量分析与理论依据,为保障路段行人过街安全,研究行人过街等待时间、行人安全度及行车延误对行人过街信号设置的影响。基于哈尔滨市某双向6车道主干路无信号人行横道的调查数据,分别构建行人过街等待时间与机动车流率、交通冲突时间与行驶速度、行车延误与过街行人流率的关系模型。以45 s作为过街行人忍受时间阈值,计算得到设置路段行人过街信号的机动车流率条件为1200辆·h-1;以1.3 s作为交通冲突时间阈值,得到对应的机动车行驶速度条件为55 km·h-1;以不同服务水平对应的行程车速为依据,给出设置路段行人过街信号的过街行人流率条件。  相似文献   

2.
城市道路混合交通中,路段上的行人过街受到机动车行驶的干扰显著,同时行人过街也会影响机动车的正常行驶,造成了路段的拥堵.本文首先归纳了行人过街设施在人行横道、过街天桥与地下通道、人行便道以及路段行人过街信号设施等方面存在的常见问题;提出通过合理设置人行横道与行人过街灯、行人便道、过街天桥与过街地道、非机动车道、标识标线来完善行人过街设施的措施;最后以公交长椿街路口东站以东为案例展开行人二次过街信号优化设置的实际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路段和临近交叉口信号联动,晚高峰行人的有效过街时间增加了25%,午平峰长椿街交叉口东进口的被利用绿灯时间增加了20%.  相似文献   

3.
博弈论是研究理性决策主体的决策行为的理论。在城市道路无信号控制路段人行横道中,行人与机动车发生着利益的冲突,运用博弈论可以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它建立了行人与机动车之间抢行的完全信息静态和动态博弈模型,并对两个模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方法与建议,为交管部门管理道路交通提供了决策的依据,为解决道路无信号控制路段人行横道处的利益冲突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为改善高校出入口过街行人与机动车冲突状况,保障行人过街安全,对高校出入口无灯控路段高峰时段人行横道上行人过街延误进行研究。以吉林建筑大学西门前新城大街路段和吉林财经大学东北门前净月大街路段为例进行交通调查,对高峰时段不同交通量下行人过街延误进行理论计算,与观测统计的行人过街延误实际数据进行对比,行人过街平均延误理论值与实际值相差较小。结果表明,城市道路无灯控路段的行人过街延误模型适用于高校出入口无灯控路段行人过街延误的计算。分析现有研究成果,提出高校出入口路段高峰时段行人过街设施设置与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路段行人过街设施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博 《城市交通》2013,(4):52-57,51
当前由于行人过街设施选型不合理导致交通事故频发。首先揭示了在路段孤立设置人行横道的局限与风险。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践,针对几种过街设施对行人安全性和过街服务水平的影响展开讨论,结果显示:一般情况下,路面增设设施(如人行道路缘展宽、行人安全岛)能够帮助行人安全过街,提高行人过街服务水平,但没有为行人提供优先权;提供配套设施(如凸起斑马线、行人过街信号灯)对提高行人安全性效果最好,但是会增加机动车的延误;如果设置立体过街设施,应充分考虑人性化设计且限制违章过街。  相似文献   

6.
·�����к���ź��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城市路段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信号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过街行人的安全性和路段机动车延误的大小. 本文从行人过街特性出发,通过对路段人行横道处行人与机动车调查数据的分析,提出了行人过街相位时长的设置与行人闯红灯行为的发生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以信号控制人行横道路段机动车平均延误最小为目标,以行人绿灯时长为变量的优化模型,并提出了模型求解的优化算法. 最后通过算例,应用模型对信号设置进行了优化设计. 结果表明,信号经过优化配置后,不仅减少了机动车的延误,还延长了行人过街相位时长,提高了信号周期内行人过街的通行能力,使信号控制人行横道系统达到最优化.  相似文献   

7.
针对机动车和行人流量波动较大的路段,定时控制会导致相位浪费,对现有人行横道感应信号控制方案进行优化,提出新的按钮式感应控制方案。该方案首先检测路段车流,根据车流情况选择采用行人优先方案还是机动车优先方案进行行人相位配时,两种方案都保证机动车最小相位,同时也考虑行人的可忍耐时间。  相似文献   

8.
路段过街行人与直行机动车之间的冲突不仅增加了机动车的延误,也增加了机动车-行人事故发生的风险,而安全设施的设置对行人过街特性和机动车的驾驶特性有重要的影响,对此进行研究可为道路的安全审计和安全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交通行为倾向下路段行人的过街特征,对城市道路无信号控制路段人行横道处过街行人的交通行为倾向展开问卷调查,得出不同年龄段过街行人的交通行为倾向。同时对过街行人进行视频拍摄调查和人工调查,以获取行人的过街时间、延误、速度、紧张度等数据。结合调查数据对行人过街的行为、速度、心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段、不同交通行为倾向对行人过街安全性存在显著影响,其中稳健型的过街行人安全性最高,其次是影响型、再次是思考型,最后是支配型。研究成果还可作为路段行人过街优化管控策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平面及立体行人过街设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以绵阳市主干路的一个典型路段为案例,对该路段处的信号灯配时和二次过街设施进行优化,将行人过街信号与附近的交叉口信号进行联动,既提高行人过街的安全性,又减少交叉口信号的浪费。通过改变原有二次过街设施的形式及面积,使得该路段二次过街设施的服务水平从F级上升到B级。  相似文献   

11.
·�����к���źſ����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路段人行横道信号设置最优,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对路段人行横道信号控制进行深入研究,寻找最优的信号配时方案。分析了路段信号控制下的行人与机动车的运行特征,将信号周期分成了6个时段,描述了各个时段下行人与机动车的运动状态;以行人延误与机动车延误的加权和最小为目标,考虑行人过街最大信号周期限制,建立路段信号优化配时模型;分析模型中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给出了信号配时优化的计算流程,通过实例进行验证。实例证明,研究成果可有效用于路段人行横道信号控制优化配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行人在路段过街行为特性分析,分别选取基于改进延误的效率指标和基于危险指数的安全指标评价行人过街的效率性和安全性,由此构建路段行人过街安全服务水平的评价体系,以综合经济损失作为综合评价指标,提出了路段行人过街综合评价模型.对南京某信号控制路段行人过街安全服务水平进行实例分析,得出该路段行人过街安全服务水平等级.  相似文献   

13.
平面信号控制交叉口行人过街时间是道路交通安全和交通信号设置的重要参数.通过对成都市6个无左转专用信号的平面信号控制交叉口的24条人行横道上行人过街时间的调查与分析,利用统计学得到平面信号控制交叉口行人过街平均时间模型、85%位时间模型和90%位时间模型,最后根据最小二乘法对所选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各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相...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城市道路无信号控制路段人行横道处行人和机动车的运行特性,针对行人利用可穿越间隙过街的特性得出行人的平均过街延误和过街时间.运用vissim软件仿真得出路段人行横道处不同的机动车量情况下行人的过街时间和机动车通过人行横道的时间,从而得到无信号控制路段人行横道改为信号控制的依据.仿真结果表明:在双向4车道的次干路中,当机动车流量超过2 400辆/h时,将人行横道改为信号控制时更适合行人过街.  相似文献   

15.
针对信号交叉口行人和机动车对配时要求不一致以及我国行人相位清空时间不足的问题,借鉴HCM的做法给出了行人绿灯最小时间和行人闪时间的计算公式.根据是否将绿灯间隔时间作为行人清空时间,研究了行人随机动车一起放行时的行人相位和机动车相位的设置类型,探讨了不同类型的适用情况,建立了不同情况下行人绿灯时间的调整模型和行人信号配时方法,并进行了实证分析.改善了信号交叉口传统配时方法对行人重视不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韩慧敏  彭宏勤 《湖南交通科技》2007,33(4):134-136,184
结合中国城市的具体情况,阐述了行人过街设施的相关概念,从行人过街人流量的角度介绍了行人过街设施设置依据的有关计算,并概述了国内外部分行人过街设施的设置依据,分析了国内行人过街设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设置人性化、科学合理的行人过街设施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7.
行人交通是城市交通系统的薄弱环节,尤其是通过无信号控制的交叉口时容易受到机动车威胁,因此研究行人过街特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宏观概率平衡的方法研究临界间隙的概率分布函数,该方法通过采集交叉口行人过街时的接受间隙和拒绝间隙,估计行人过街的临界间隙分布。并以成都市典型无信号交叉口为例,得出了行人过街的临界间隙的均值、方差和分布图。最后,通过现场观察和数据分析,对该交叉口和路段的改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条件下的行人过街速度,对上海市几个典型信号交叉口不同时间段、不同区域和不同年龄群体的行人过街时的交通参数进行调查,并应用相关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计算在不同因素作用下的行人步行过街速度。在此基础上,推荐合理的设计交叉口时的行人过街设计速度,可为计算信号交叉口处的行人过街信号灯配时和相关政策的制定以及管理设施的设置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分析现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优缺点,综合考虑影响行人过街的各种因素,创新地提出一种既对车辆延误影响不大,又能有效地提高行人过街效率的交通信号控制优化方案,并以广州燕岭路段为例验证其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为信号灯配时优化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各种条件下的行人过街速度,对哈尔滨市三个大型信号交叉口的不同时段、区域和年龄群体的行人过街时的相关参数进行调查,应用统计学研究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计算在各类因素作用下的行人步行过街速度。在此基础上,推荐合理的交叉口行人过街设计速度,可为计算信号交叉口处的行人过街信号灯配时和制定相关政策以及管理设施的设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