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6年4月23日,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工地1号塔沉井空气幕助下沉用时42 min,沉井下沉1.47m。主跨1 700m的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双层悬索桥。大桥的2个桥塔基础均为沉井基础,沉井平面尺寸长77.2 m,宽40 m,相当于8个篮球场的面积大小。位于汉阳岸的1号塔沉井高38m,其中底端约6m的高度要深入到硬塑状的黏土层中。  相似文献   

2.
马鞍山长江大桥南锚碇采用沉井基础,沉井入土深度超过50m,其施工采用“3次接高,3次下沉”的工艺:第1次下沉采用降排水措施,第2次下沉采用半排水措施,第3次下沉采用不排水措施。在沉井第3次下沉过程中,开启空气幕助沉,显著加快了下沉速度。沉井下沉期间,采用综合监控手段,保证了沉井顺利、精确下沉。实践证明,该桥所采用的沉井下沉方案科学合理,下沉到位后沉井几何姿态良好。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9月6日,由中铁大桥局承建的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1号塔沉井基础吸泥平台搭设完成,开始第二次下沉(见图1)。1号塔沉井靠近汉阳岸,总高38 m,分3次下沉。第二次下沉10m,采取不排水法下沉。为保证沉井内吸泥均匀,确保均匀下沉,采用贝雷梁搭设吸泥平台,同时配备十余台15t小型门吊,利用门吊  相似文献   

4.
沉井基础施工的核心是沉井的下沉,合理的设计是沉井能够顺利下沉的关键。对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北锚碇及泰州长江大桥南、北锚碇等几个大型沉井施工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沉井的设计中,适当增加其重率以及合理的设置助沉措施是决定沉井能够顺利下沉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7月10日凌晨5时,经过70多个小时的不断调试,杨泗港长江大桥2号桥塔沉井精确着床(见图1)。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2号桥塔位于靠近武昌岸的水中,沉井平面尺寸为77.2m×40m,相当于8个标准篮球场的面积大小,总高50m,相当于17层楼高,其中底节28m为钢壳沉井。由于2号沉井所处水域流水压力大,水流方向与横桥向不平行,调整  相似文献   

6.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4,(9):239-239
杨泗港长江大桥位于白沙洲大桥和在建的鹦鹉洲大桥之间,起于汉阳国博立交,从汉阳汉新大道跨鹦鹉大道、滨江大道跨越长江,武昌岸跨过八铺街堤、武金堤后,止于八坦立交,连接武汉三镇中的汉阳区和武昌区,总长约4.3km,总投资达78.91亿元。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12月21日,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2号塔沉井完成第9次混凝土接高(见图1),标志着2号塔沉井接高工作全部完成。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2号塔位于武昌岸,沉井平面长77.2m、宽40m,总高50m,其中底节23m高的钢壳在距桥位上游约20km的金口工厂制造,  相似文献   

8.
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主桥为主跨1 700m的双层钢桁梁悬索桥,2个桥塔墩均采用沉井基础,沉井基底持力层均为硬塑黏土层,其中,1号和2号桥塔墩沉井需分别在硬塑黏土层中下沉6.2m和10.6m。2个桥塔墩沉井均采用不排水法下沉,当沉井刃脚进入硬塑黏土层后,井孔内的硬塑黏土采用绞吸法取土,先利用潜水挖泥机对土体进行强制式切削,再利用吸泥管将钻屑与水的混合物排出;刃脚下方的硬塑黏土采用水下爆破法取土,先将硬塑黏土炸松后抛掷到井孔内,再利用潜水挖泥机取出;沉井下沉时还采取了空气幕助沉技术。最终2个桥塔墩沉井基础在硬塑黏土中均顺利下沉到位。  相似文献   

9.
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北锚碇沉井下沉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马鞍山长江大桥北锚碇沉井基础下沉施工过程中,根据地层的深入和地质情况变化,先采取沉井四周布置降水井、水力吸泥机取土的排水下沉法,后期则采取搭设钢平台、安装龙门吊等设备进行不排水吸泥下沉的方法,终沉阶段启动空气幕助沉措施,确保了沉井下沉的稳定,在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施工成本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11月9日,经过近25h昼夜奋战,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2号桥塔沉井最后一次封底顺利完成(见图1)。至此,2号桥塔沉井完成全部封底施工,并坐稳根基,即将转入承台施工。2号桥塔沉井基础位于武昌侧水中,工程量大,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极大,是全桥总工期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4,(1):149-149
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主跨加劲梁最后一个合龙口近日在江中主塔附近实现合龙,为大桥2014年通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保证大型沉井施工的安全和可行性,从水流引起的冲刷深度、沉井入土稳定性、水上整体浮运安全等方面,对沉井首次下沉高度的选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采用主跨1 700 m的单跨双层钢桁梁悬索桥.针对桥梁设计特点,在施工中运用了"超厚硬塑黏土层大型沉井下沉施工、托架法架设猫道缆索系统、大跨度悬索桥主缆双线往复式牵引系统、大节段全焊拼装新工艺和千吨级整体吊装"等一系列技术,确保了大桥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4.
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主桥为三塔四跨悬索桥。该桥北锚碇基础设计阶段,综合考虑地理、地质、水文、工期等因素,比选确定采用圆形沉井基础;在城市建筑物密集区域,并紧邻长江防洪大堤,沉井基础下沉会对临近建造物造成安全威胁,也会破坏城市生态环境。为解决建造物密集区域建造超大沉井下沉关键技术难点,结合工程实际,通过调查类似工程案例,采取科学试验、数据模拟分析、监控监测等研究方法,评估、确定了结构防护、工艺优化、管道排渣、新型空气幕助沉等关键技术,证明了在城市市区、场地狭小、防护要求高等特殊条件下建造超大沉井的可行性,为城市基建工程环境保护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5月30日上午10时,两段各70吨重的钢桁梁,稳稳地落在天兴洲长江大桥两座主塔横梁托架上。至此,武汉第二座公铁两用长江大桥钢梁架设全面铺开。明年2月,全长4.5km的大桥桥面将架设完成。  相似文献   

16.
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主桥为主跨1 700m的双层钢桁梁悬索桥,该桥2号墩采用沉井基础,沉井高50m,其中上部22m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下部28m为钢壳混凝土结构(分为2节,高度分别为23m和5m,总重约4 850t)。23m高的底节钢沉井在工厂加工后,采用气囊法下水,下水时将下河托架和助浮结构进行一体化设计,利用气囊调整钢沉井角度,以实现钢沉井主动转向;采取在钢沉井底部设置纵、横梁及底托板,封闭12个井孔的助浮措施,以减小沉井浮运吃水深度。底节钢沉井采用以顶推为主、帮拖为辅的方式浮运至墩位处抛锚,采用无导向船重锚定位系统定位;定位后接高余下5m高的钢沉井,接高后注水下沉钢沉井,并浇筑钢壳混凝土,将钢沉井下沉至设计高程,完成钢沉井施工。  相似文献   

17.
王宏翔  李维生 《公路》2021,66(12):193-198
在超大型沉井施工过程中,由于沉井体积较大,重量大,下沉深度深,受地层地质、地下水、周边结构物等影响,在不同下沉阶段,其下沉方式不同。在大型桥梁陆地沉井下沉前期采用降排水下沉,中后期采用不排水下沉,不同地层,取土方式不同,对四周地面、结构物等影响非常大。比如在粉土、粉质黏土、粉砂、粉细砂和圆砾等地质中容易出现取土不均匀,取土不当引起内外压力差过大,产生涌砂等现象,造成沉井突沉,甚至沉井倾斜,沉井四周地面不同程度的沉陷。为了确保沉井施工质量和安全,顺利下沉到位,依托南京仙新路过江通道北锚碇沉井的不排水下沉关键技术进行讨论研究。  相似文献   

18.
南京四桥北锚碇基础采用69×58m矩形沉井,沉井顶面高程+4.30,刃脚高程-48.50m,置于密实圆砾石层,下沉深度为52.8m。为使沉井顺利下沉到位,同时减少对长江大堤的不利影响,沉井前期采用深井降水和泥浆泵吸泥的排水下沉方案,后期采用空气吸泥机吸泥的不排水下沉方案。为了不破坏沉井底部圆砾石层,最后启用空气幕助沉措施,使沉井沉至设计位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结合佛山市三水区北江水厂取水泵房施工实例,详细介绍了深大型沉井下沉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20.
常泰长江大桥主航道桥为主跨1 176m公铁合建斜拉桥,通过技术经济综合比选,桥塔基础采用沉井方案。针对超大型沉井基础截面尺寸大、自重重、入土深等问题,提出了减自重、减冲刷的新型台阶型沉井基础方案,通过模型试验及数值分析确定了沉井相关设计参数,并基于地基中土体的三维应力状态和摩尔-库伦强度破坏准则,建立了深大基础三维地基承载力计算表达式。沉井基础成功实施的关键是可控的取土下沉措施,研究了超大型沉井下沉机理,探明随着沉井平面尺度的不断增大,端阻力与井壁侧摩阻力相比逐渐成为控制因素,沉井下沉施工必须进行盲区取土。通过对沉井刃脚下土体破坏形态的研究,提出土体破坏的临界宽度控制法和台阶式取土法,可为沉井下沉施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