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结合上海近20年来地铁的发展历程,介绍了上海地铁与世博会的关系,并从世博保障角度出发,根据世博期间地铁客流的特征和出行需求,重点对运力配置、安全保障、客运组织3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以保障上海轨道交通在世博期间能够"安全、可靠、高效"的运营服务。  相似文献   

2.
目前上海轨道交通全线网280座车站、840个出入口,分别采用地下车站出入口、高架车站出入口、下沉式广场出入口和结合上层建筑的出入口等多种形式。其中,敞开式出入口是世界地铁的一种通行设计方式,也符合相关规范。但是,针对上海多雨的特点,并随着乘客需求的提升,上海地铁早在世博会前就对网络中的出入口进行了排摸,梳理  相似文献   

3.
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大运会等国际盛事是近几年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加快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助推器。"北上广深"4城市的地铁运营率先进入了网络化时代。适逢笔者在广州出差,应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何麟副总经理和运营事业总部蔡昌俊总经理的邀请,6月20日我学习考察了广州地铁并随访了广州地铁运营事业总部。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上海地铁1号线增能扩编项目8节编组A型地铁列车的特点,对车辆基本参数、主电路、牵引、制动、列车控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就新旧车匹配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上海举办世博会条件下的城市与城际轨道交通网络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分析了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期间的上海城市和城际轨道网络的运输需求,分析了举办世博会条件下上海城市和城际轨道交通网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举办世博会条件下上海城市和城际轨道交通网络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介绍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车辆分公司计算机网络的组建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阐明了企业计算机网络建设和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地铁车辆管理中的重要性。并对轨道交通企业中建设网络和开发管理信息系统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及其解决的方法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2010年上海有两个与基坑设计相关的规范进行了新旧更替.基于地铁车站基坑设计,从规范的适用性、规范的衔接、地铁基坑等级划分的演变和基坑稳定性验算等几个方面,探讨了目前各种规范之问的关系以及设计实践中的规范选用.对环境良好的地铁基坑变形控制和新规范未予明确的稳定性验算安全等级进行了分析讨论,提出了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华社上海4月10日专电(记者陆文军)历经4年建设的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今日投入运营,宣告上海第11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通车。同时也意味着上海成为中国首个地铁运营里程超过400km大关的城市,这一地铁网络规模,已让上海足以比肩伦敦、纽约、东京、莫斯科等世界级“地铁大城”。  相似文献   

9.
地铁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结合伦敦地铁大爆炸事件,分析了国外地铁应对突发事件的现状,指出目前地铁安全运营在安检系统、结构设计、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地铁应对突发事件可以从灾前预防和灾后救援两方面入手。提出了完善结构设计(如增设救援专用通道、增设地铁与临近建筑的联络通道等),以及建立高效的调度系统等预防措施,并给出了救援预案。  相似文献   

10.
《铁道建筑技术》2009,(9):I0009-I0010
铁一院已先后进入10多个城市地铁轻轨的设计、咨询和监理市场,担任西安地铁2号线、西安地铁1号线、重庆地铁6号线等项目的总体总包单位;承揽了广佛线、广州地铁5号线、广州地铁6号线等共计100多km的总体咨询工作;完成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地铁80余座车站及区间、车辆段、通信、供电、轨道等设计工作,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上海世博会以及此期间城市交通的情况,世博游客主要选用公共交通,其中地铁承担的客流最多。上海地铁重点落实路网运能、安全防护、运营服务保障工作,并针对大客流采取了应对措施,包括事先研判预测、多种运行图应对、增加备车及时调度、强化现场保驾配置、重点车站分时限流、建立"1+6"信息告知系统、组织志愿者增援队伍等。由于地铁运营准备充分,在整个世博期间,地铁路网运营平稳有序。最后结合世博期间的实践,对今后地铁网络建设发展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2.
由于城市社会、经济、人口、空间、布局等的发展变化,既有地铁线路可能出现不再适应城市区域新发展的情况,局部线路面临调整、改造的问题。分析温哥华空中列车世博线和千禧线、东京地铁副都心线和东急东横线、北京地铁 13 号线和广州地铁 3 号线的改造原因、方案及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概括既有地铁线路改造的一般原因、典型方法。客流需求改变和城市结构变化是线路改造的主要原因,常以减少换乘次数、缓解换乘站 客流压力、优化客流分布、扩大线网覆盖面、缩短行车间隔等为目标,采用直通化、拆分重组、延展扩建等方式 进行。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深圳等国内主要机场快速轨道交通的规划与建设情况,总结出国内机场线客流特征及系统能力、敷设方式等规划与建设的主要特征,为我国机场线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广州地铁线网车站大客流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地铁线网不断发展,地铁车站不可避免地面对大客流压力。在设备资源有限情况下,广州地铁采取车站级客流控制、单线级客流联控和线网级客流联控。同时在高峰时段定时启动客流控制,做好乘客宣传,确保车站客流组织的安全顺畅。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上海地铁1号线车辆客流量的实时统计数据,对上海地铁1号线车辆空调系统在制冷季的实时负荷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地铁车辆空调系统的部分负荷特性.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地铁1号线车辆空调系统的负荷在额定值的25%、50%和75%以内的累计出现时间分别占整个制冷季车辆空调系统运行时间的35%、71%和92%;在24℃~34℃的环境温度范围内,车辆空调系统负荷的累计出现时间约占整个制冷季车辆空调系统运行时间的79%.因此,如果地铁车辆空调系统能在部分负荷工况下以较高的能效比长时间运行,将节省较多的空调系统能耗.  相似文献   

16.
地铁线网大客流应对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近年来国内各城市地铁发展及地铁大客流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地铁形成线网效应后如何应对大客流进行了探讨.从行车组织、客运组织、设备维修技术保障及外部单位协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应对措施.通过相关应对措施有效地保障了地铁大客流输运安全、有序可控.  相似文献   

17.
从地铁车站大客流管控需求出发,提出了基于智慧地铁的车站客流压力分级管控技术和管控策略,即基于客流智能监控的车站客流压力分级技术和基于客流压力分级技术的大客流管控策略。分析了智慧地铁下的车站大客流管控需求和思路,介绍了车站客流压力分级管控技术和管控策略。该策略的提出可为地铁运营管理者更加精细化地处理各类大客流风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梳理国内外盾构法地铁车站发展现状,对上海典型软土地区采用盾构法施工地铁车站的关键问题及技术方案进行了探讨。根据上海超大客流的实际情况和国内既有规范要求,盾构法施工车站的消防疏散设计与车站规模之间的矛盾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而车站的建筑布局方案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基于单圆盾构、三圆盾构及类矩形盾构,提出了四种车站断面设计思路。还根据国内外消防规范的主要区别,提出了相应的结构设计要点和施工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国内地铁车辆客室内藏门门槛典型结构,结合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车辆车体的实际结构,在对多种门槛进行分析后,从设计上对门槛进行结构改进,很好地满足了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车辆客室内藏门系统的技术要求和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20.
在地铁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决策对地铁工程造价的影响度可达80%~90%,而客流量又是决定地铁工程必要性和可行性的重要参数。客流预测工作做得科学细致,可以使地铁修建方面的许多不合理因素得到控制。研究了客流预测量与不同发车频率下列车编组的关系,探讨了客流预测量与车站站台长度、宽度和进出站通道等的关系,分析了客流预测量对车站规模的影响,及其对车站造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